金门战役(中国人民解放军方面称金门战斗、金门登陆战,台湾方面称古宁头战役、古宁头大捷或金门保卫战)是第二次国共内战末期发生于福建省金门岛的一场战役。

中国人民解放军于1949年7月上旬入闽,由第三野战军(三野)第十兵团负责。第十兵团司令为叶飞,先后发动福州战役、平潭岛战役、漳州战役、厦门战役和金门战役等。

10月15日,解放军渡海发动厦门战役,先佯攻鼓浪屿,成功吸引国军注意力,造成国军判断失误。之后,解放军分数路成功登陆厦门,击败守岛国军。10月17日,国军福州绥靖公署代主任兼福建省政府主席汤恩伯弃守厦门,解放军成功占领该地。在粟裕授意下,解放军叶飞将属下第32军船只分发给第28军,决定集中船只进攻大金门,但鉴于船只数量不足,日期一再延后。10月24日晚,终于在决定下令渡海,进攻大金门,登岛解放军在岛上战斗三昼夜,金门岛的战斗,共毙伤国民党军9500余人,登岛部队共3个多团9086人(内有船工、民夫等350人)大部分壮烈牺牲,一部被俘。这是解放战争中人民解放军的一次重大损失 。

解放军虽然很看重金门战役的教训,但并没有将其视为重要战役。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教授徐焰在其著作《金门之战:1949-1959》中,称金门战斗失利只是解放战争末期一个小插曲,仅是暂时延缓解放军攻取东南沿海岛屿,并未影响全局。金门战役结束后,解放军用两个月就消灭败退西南的国军,东南沿海岛屿也在吸取经验的解放军逐步夺取。金门战役后半年,解放军随即攻占海南岛。

战役经过

折叠

第一日

原定于金门中央登陆,前进将金门一分为二。因潮流向西漂流,于二十

战役略图

五日约凌晨一时半抵达垄口、后沙、古宁头一带。为了掩护登陆,人民解放军炮兵开始从大、小嶝炮击金门北岸官澳、西园、观音亭山、古宁头等地猛烈射击,但人民解放军隔岸炮击火力有限。至人民解放军上岸后,建制异常混乱,不能作有组织之战斗,但仍能各自为战,纷纷向岸上突击前进。最先在垄口登陆的人民解放军二四四团面临装甲部队死伤惨重,二五一团在古宁头突破登陆,二五三团在在湖尾登陆,突破防线,这时人民解放军叶飞将军接到登陆成功报告,以为胜利在望,但是由于不熟悉潮汐涨退的关系,结果造成了抢滩船只全部因为退潮所以全陷在沙滩上动弹不得。

参与战役的国民党战车"金门之熊"M5A1,陈列于古宁头战史馆。国民党海军太平,中荣,扫雷二零二与南安四舰于三时左右在古宁头西北海面,猛烈轰击搁浅的人民解放军船只和军队。天亮后一百多艘人民解放军船无一返回,而"楚观"、"联铮"、"淮安"等舰和"203"号扫雷艇、"15"、"16"号炮艇等则开至大小金门之间,守护大金门的四侧后方,第二梯次援军隔海望洋兴叹。

国民党第十八军军长高魁元指挥第一一八师(欠第三五二团)配属战车第三连(欠一排)向人民解放军攻击;第十九军之第十八师其已登陆进驻琼林之部队亦就近归十八军高军长指挥。该师尚未下船之第五十三团则转航小金门登陆,归第五军军长李运成指挥;第十九军军长刘云瀚与第廿五军军长沈向奎连络,指挥该军第十四师(欠第四十团),及第十三师之一部,由金门后埔向北推进,迎击由安岐、埔头向南败退的人民解放军,并积极向古宁头推进,另以第四十师之迫击炮全部配属第十四师,以加强其火力。战车营营长陈振威将预备队战车两排,进至琼林待命。

25日人民解放军二四四团一度占领双乳山,天亮时遭国民党军装甲

金门之熊(美制M5A1轻型坦克)

部队反击退败。在湖尾登陆的人民解放军二五三团占领观音山和湖尾高地,到二十五日中午被迫撤退,人民解放军二五一团冲出包围前进到古宁头,固守林厝,与国民党十四师和一一八师强力反攻,双方反复争夺。国民党军十四师团长李光前端着刺刀亲自冲锋,但他的士兵均伏地不前,只有他一个人冲了几步即亡。胡琏与高魁元亲临前敌,冒着枪炮给官兵打气。胡琏说:"忘了双堆集的耻辱乎?"又拿出酒和烧鸡亲自喂负伤的士兵吃。国民党军再次冲锋。高地上守军其实只剩下解放军一名教导员和一名指导员,其余均牺牲。两人知道胜利无望,同时举枪自杀。

折叠

第二日

26日凌晨,解放军由二四六团团长孙云秀率该团的两个连和第八十五师的两个连增援。二四六团在湖尾登陆;另两连在古宁头登陆。

二四六团的两连,天亮时突破包围,在古宁头和据守该地解

金门战役解放军指挥所

放军汇合。清晨六时三十分,国民党军第十八军军长高魁元指挥反击,一一八师从浦头以北海岸线向林厝攻击。林厝战况激烈是因为人民解放军据永久工事还击。九时多,国民革命军空军轮番炸射。人民解放军采取巷战,双方战况惨烈。十二时国民党军攻下林厝。十五时拿下南山。十一时,东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罗卓英偕第十二兵团司令官胡琏到达金门战场,胡琏接手指挥。

国民党军已三五二团于十五时攻入北山,一一八师师长李树兰以三五三团接替三五二团,偕同战车继续攻击任务。

折叠

第三日

午夜时分,人民解放军弹尽粮绝,突围到海边,一千三百余人困在古宁头以北断崖下沙滩。27日清晨国民党军猛攻。解放军虽然顽强抵抗,但是仍然全军覆没,不是牺牲就是被俘。上午十时,古宁头战役正式结束。又27日凌晨三时尚有人民解放军第二五九团第三连约三十余人,乘汽艇一艘到达古宁头北侧海岸,登陆后亦尽为国民党军所俘。

据闻当时人民解放军28军副军长肖锋和政治部主任李曼村面对叶飞

金门县古宁头战史馆

失声痛哭。叶飞报告华东军区司令员陈毅并报中央军委,请求予处分。

金门上的战斗直到28日才逐渐平息,零星战斗持续更长。此外金门岛上坚持战斗时间最久的是二五三团团长徐博,他在26日晚突出重围进入东部山区后,就一直隐蔽在北太武山的山洞中,靠挖食地瓜等植物充饥,等待解放军第二次登陆。直到1950年1月,即金门战役结束三个月后才被国民党军发现俘虏。

折叠

编辑本段

壮烈牺牲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我英勇的解放军官兵,为了祖国的统一,将生死置之度外,与敌人杀了三天三夜,打得天昏地暗,血光冲天,直到弹尽粮绝,大部分壮烈牺牲,剩余的被俘。

团长孙云秀,在突围无望的情况下,用最后几颗子弹,打倒了敌人,剩下的一颗向自己的太阳穴开了一枪,饮弹自尽后,尸体兀自屹立不倒。

助攻团团长刘天祥,指挥着部队喋血苦战,无力回天之际,给前线指挥部留下的最后一句话是:"敬爱的首长,我的生命不在了。为了革命没二话,祝首长好。新中国万岁!共产党万岁!毛主席万岁!"随着一阵剧烈的爆炸声,英雄魂魄飞上云霄。

金门岛战斗基本结束的时候,在海上漂着一艘帆船,甲板上躺着十几个血染全身的解放军战士,他们身负重伤,已无力站起,默默地擦着没有子弹的枪,敌人命令他们投降,战士不予理会,继续擦枪,敌人用机关枪一阵狂扫,鲜血把大海染成了红色,战士们仍然紧紧地抱住手中的枪。

金门战役十天之后,在土地的田埂边跪着一个解放军战士,"头从田埂上伸出来,端着一支步枪,作瞄准状。敌人卧倒,喊话,许久,战士纹丝不动。敌人小心翼翼地过去,才发现那解放军士兵早已死去多时,只是战斗姿势不倒,尸体已有味了"。

双方损失

解放军兵力总数

金门战役解放军共有三批登陆,其中船工、民夫约350人。

双方伤亡

解放军登陆部队大部牺牲,1400余人被俘,其中营长6人、连长5人、指战员1人,大部被送至台

金门古宁头海滩的解放军战俘

中干城营房实施新生训练;其他官阶较高,如二五一团团长刘天祥是用飞机运回。国民党军战史称俘虏共军7364人,具体情况是二零一师俘虏1495人,一一八师俘虏3204人,十一师俘虏735人,十八师俘虏995人,十四师俘虏935人。两者之说法差异甚大。

解放军战史称毙伤国民党军9000多人,国民党军战史称阵亡1267人,伤1982人,共3249人。阵亡最高职务的是十九军十四师四十二团团长李光前上校。

1953年台湾方面收敛金门、大二胆、南日岛三次战斗的阵亡及病故人员共4500具尸体,其中大二胆、南日岛战斗的规模远远逊于金门战役,粗略估算金门战役国民党军阵亡人数约在4500人以上(结合国民党军自己公布的1267人,加上就地补入金门守军的解放军俘虏2000人,大致相当),负伤者估计在5000以上。

解放军团级干部统计

251团政治部主任:王学元牺牲,

251团参谋长:郝越三牺牲,

246团副团长兼参谋长:刘汉斌牺牲,

246团团长:孙云秀自杀,

244团参谋长:朱斐然被俘时已身负重伤,后牺牲,

253团政委:陈利华下落不明,有说牺牲的,有说被俘的,还有的说混进了国民党军后被查出。

244团团长兼政委:邢永生被俘,

251团政委:田志春被俘,

251团团长:刘天祥牺牲

253团团长:徐博被俘,

253团参谋长:王剑秋被俘,

以上5人均在台湾战俘营被秘密处决

244团:

团长兼政委邢永生,伤重被俘,

参谋长朱斐然,伤重被俘,

政治部主任孙树亮,被俘,1950年10月被遣返大陆,后被判处5年有期徒刑。

246团:

团长孙云秀,自杀。

副团长兼参谋长刘汉斌,牺牲。

251团:

团长刘天祥,伤重被俘,

政委田志春,被俘,

副团长马绍堂,被俘,1950年10月被遣返大陆,后被判处5年有期徒刑。

参谋长郝越三,牺牲 ,

政治部主任王学元,牺牲 。

253团:

团长徐博,隐藏近90天后被俘,

政委陈利华,下落不明。

参谋长王剑秋,被俘。

共计13名团职干部,牺牲3人,自杀1人,被俘7人,失踪1人。其中2人遣返回大陆。

参战部队还有37名营职干部,牺牲 7人,自杀2人,被俘26人,失踪2人。其中6人遣返回大陆。

战役评价

金门战役的失利,使解放军清楚了渡海作战的难度。所以在后来的海南岛战役中,第四野战军对渡海作战的重视程度大大提高。叶飞后来自我检讨说:"这是因为轻视了金门,认为金门没有什么工事,金门守敌名义上是1个兵团,即李良荣兵团,实际只有两万多人,而且都是残兵败将;厦门是有永久性防御工事的要塞,守军是汤恩伯集团,兵力充足,已被攻克了,则认为攻取金门问题不大。"

失败原因

传统的渡海作战,有两条原则必须遵循:一,第一攻击波要具有突破防线并向纵深发展的充裕力量,对渡海工具要求甚高;二,建立稳固的滩头阵地。对台作战,不上岛则另当别论,若上岛,依旧要循这两条原则。金门之败,恰败在这两条上,尤其是渡海工具。

国民党抢先下手

蒋介石因为早下决心经营台湾,对船只问题有着深刻的认识。1949年9月,他命令汤恩伯:敌军若来犯,必在每月满潮之时,务必要派海空军在此之前不断搜索敌船,凡可通海口各内河之上游一百海里内的大小船只,必须彻底炸毁。台湾飞机不光炸福建,连浙江、江苏沿海都炸了,甚至炸了上海造船厂。二十八军是采取把船沉在水底下的办法才保留了三百多条船的。国府称蒋介石的手谕对金门之战起了决定性作用,不是一点道理没有。

船只无返将士空望

28军进攻金门第一梯队三个团9000余人,如岛上敌情不骤然变化,取胜把握应当是有的。但第二梯队、第三梯队隔海待命,眼巴巴地盼望第一梯队的船回来,但三天三夜,竟无一人一船返回。

第一梯队于凌晨二时登陆,正值最高潮,水深浪阔。为着减少伤亡,船只长驱抢滩,越近越好。不料部队登陆后,恰好退潮。正拟返航,潮水已退到十米开外。船只统统搁浅。天亮后,国民党飞机和军舰赶来,对我船只又轰又炸。三百战船无一幸免。海峡这一边数万大军目击战船大火熊熊燃烧,无计可施。

民情陌生难得支援

五十年前对金门作战,是在民情陌生地区用兵,民心也是一个敌人。当时,福建刚解放,百姓对解放军恐惧,土匪横行,船工俱怀二心,粟裕要求山东派船工南下,道理正在于此。福建船工多用重金买来。每船三两黄金,每人三两黄金,再加鸦片。即便如此,那些船工要么藏匿不出,要么故意阴谋破坏。 无形中保全了金门这一重镇,(否则台湾将无险可守)。

战役最激烈时,兵团从厦门重金募得一艘火轮,拟增援金门,但船主竟疯也似地把船开上沙滩搁浅。上了船的船工也怕死得要命,接近金门海滩时,枪炮如煮,他们都吓得龟缩船底舱不敢出。许多船都是由不谙水性的解放军驾驶,致使有失。从而使得解放军寡不敌众被击溃。

28军登岛作战部队奋战至最后一滴血,全部损失。解放军上岛之后,金门老百姓毫不支持,解放军在古宁头村与蒋军鏖战时,国民党飞机来轰炸,村民们都聚在附近山头看热闹。古宁头村史还载:"战后掩埋解放军战士尸体,村民齐动手。有许多受伤很重的解放军官兵,并未死亡,'一个个脑袋光秃秃的,眼睛睁得圆滚滚的,呻吟声此起彼落。'村民们将他们全部活埋。'有一个年轻小伙子约莫十六、七岁,被掩埋时还一直猛摇手,看起来凄惨而可怖。'"

战役的成败在于指挥员

金门之战,国民党军之所以能保全了金门,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用对了人。蒋介石在关键时刻启用胡琏,确是一着高棋。 守住了金门则台湾无忧可望福建,金门若失则福建无望台湾将不保。

解放军以百胜之师进攻金门失利,原因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指挥混乱。三个团的兵力登陆,竟然没有一名师指挥员随同登陆指挥。28军制定的进攻原则是"奇袭加强袭",这是对的,但无统一指挥,奇袭尚可,强袭谈何?但是最重要的问题是没有海空协同。登陆作战最大的敌人首先是敌海空军,若我军提前向苏联购买战舰配合空军P-47,P-51掩护陆军进攻金门,敌军可能无法守住金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