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高知父母的孩子,

竟然没上大学?

今日看到一篇文章,说到朴树爸妈其实都是高知,北大教授。工作上很有建树,生活中又保持清醒。然而,优秀如他们,竟然没有让朴树上大学、搞科研?

这简直颠覆了90%人的三观。

原来,是朴树爸妈看到两个儿子都喜欢音乐,而对科研并无热爱。于是,出于对孩子兴趣的尊重,就大力投资了相应的乐器来支持两个儿子。

结果,培养出朴树的哥哥是商人,朴树是音乐人。

这篇文章出现在《麦子熟了》公号里,叫做《朴树,原来你爸妈这么牛!》

2.

要尊重孩子,

但又不能不管孩子,

这届父母好难当哦

现实生活中,管严了孩子说没自由,管松了孩子就没自觉性;管多了孩子会抵触叛逆,管少了孩子又迷失吃亏……

小玉妈妈说:我家小玉总爱一边看电视一边吃饭,如果说尊重她的爱好,那将来上幼儿园没电视不吃饭怎么办呀?我是管还是不管啊。

小轩妈妈说:小轩就爱喝娃哈哈,不爱喝牛奶。喝娃哈哈就不好好吃饭,可是不让喝娃哈哈,爷爷奶奶说我剥夺孩子的自由,我好难哦。

嘉嘉爸爸说:嘉嘉很喜欢画画而不喜欢钢琴,但是邻居孩子升学时,钢琴加了不少分,孩子太小,什么有用什么没用根本不清楚,我们肯定要管的呀。

身边有太多人,说现在的孩子好难管。这届父母真的是好难,孩子到底管还是不管嘛!

3.

既要尊重,

也要管教!

其实,尊重和管教是两码事,并不矛盾。

尊重,是当孩子面临的选项各有千秋时,父母不以自己的喜好和经验,来左右孩子的选择。

比如:选择吃馒头或者吃米饭,吃哪个都是对的,都有营养,就可以自主选择。这个是尊重。

孩子学钢琴还是画画,对孩子来说都是爱好,锦上添花,怎么选都能加分,也是尊重的范畴。

而管教,目的是在教孩子在具体做事时,有自己的基础判断能力:分清对错,掌握分寸感。

比如,在打游戏和看书的选择上,明显打游戏对孩子是有害的,就需要管教。这也让孩子有是非判断力。

喝牛奶还是喝娃哈哈?如果是正餐时间,必须是牛奶,因为娃哈哈是零食,作正餐会让孩子缺营养。该管。让孩子有分寸感。

同样,一边看电视一边吃饭,是影响营养吸收的,长大后也会影响饭桌礼仪的,所以也该管,且阻止。

4.

尊重和管教

究竟怎么区分?

如果选A和选B都有好处,只是好处不同的话,就让孩子选,尊重他;同样选A或选B都有害处,孩子更愿意接受哪种害处,也尊重他的选择。

比如刚才钢琴和画画的例子。如果父母觉得钢琴比画画更好,更加分,这其实就是用自己的经验,局限了孩子将来的可能性。

钢琴有好出路的大有人在,但是也一定有人并没有好出路。而画画有好出路的同样大有人在,也许只是父母没接触到,不够了解而已。

C有利D有弊的话,孩子因为小而不懂什么不能做,就需要管教,家长需要引导和教育他们,什么该做,什么合适。

比如看手机和看书,明显看书更加有利于孩子视力健康和锻炼专注力,爷爷奶奶们不能为了让孩子高兴,就一味姑息纵容孩子看手机,而不选择看书。

E这件事,这个场合或时间能做,换个场合或时间不可以,也需要父母的教导。

比如大声说话。在开阔的广场上,自由的市场里,吵杂的大街上,可以大声说话;而医院的病房里,安静的地铁里,课堂上,深夜里,就不可以大声讲话。

所以,相似类型又各有利弊的事情,请家长尊重孩子,自由选择;可能会导致不良后果的事情,请父母用心管教,耐心指引。

5.

结语

希望每对父母都能用尊重的态度来管教孩子。

也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实现有分寸感的自由选择!

喵大熹

2020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