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瓦龙乡位于察隅县东南部海拔6740米的梅里雪山脚下,河谷地带海拔只有1700米左右,村庄聚居地平均海拔2000米左右。那里的居民除藏族外,还有独龙、怒、傈僳、纳西等其他民族。他们在经济、文化、宗教等方面,如吃住行、穿戴、婚俗、信仰上,都极具特色。(藏语里察瓦龙意为“炎热的峡谷”。这个名字正与怒江峡谷的酷热相般配。文/廖应琴 罗洪忠 摄/刘永华)

天色已晚,越野车驶入察隅县察瓦龙乡五米宽的土路,我们沿着怒江漫游时,没想到两个涂抹了白色糌粑的小孩邀请我进他们的村庄,几位孩子的母亲见到我们后,不由分说给我们的脸上抹上洁白的糌粑粉,几乎所有的人都在对我说:“扎西德勒。”原来,我们正赶上当地最隆重的罗赛节,相当于我们的春节。他们结束诵经后,全村人聚在一起吃团圆饭,并互撒糌粑表示祝福。(怒江两岸生长着大片野生仙人掌林。文/廖应琴 罗洪忠 供图/萧洛)

察瓦龙地处西藏察隅与云南贡山两县的交通要道上,这里的居民除藏族外,还有独龙、怒、傈僳、纳西等其他民族。仔细观察他(她)们的服饰,女主人身穿粉红色的长袖绸衫,藏青色氆氇长裙,腰系彩色横条花纹的围裙。佩戴一对银耳环,耳环用翡翠、玛瑙装饰。颈项挂玛瑙、玻璃珠串成的项链,长达胸部。足蹬羊皮缝制的半筒女靴。她的发式很别致,将长发编成辫子内夹红黄绿等不同颜色的毛线,并将编好的辫子盘于头顶。(摄/刘永华)

男主人头戴毡帽,内着一件白衬衫,外套藏青色的氆氇长袍,缠于腰中,或袒露右臂,足蹬牛皮半筒靴。若逢节日,男子将垂着的右袖系于腰中,腰带为又宽又长的彩布。裤腰上另系一条宽大的皮带,上镶有七八个皮口袋,还挂有银质腰刀、银链等饰物。(滇藏线上业拉山口的七十六转。文/廖应琴 罗洪忠 摄/殷晓俊)

我们来到察瓦龙的第三天,看到村民们脸上都带着掩饰不住的笑意和兴奋,一问之下,才知我们正赶上他们一年一度的罗赛节。一般从藏历正月初一到初十,届时家家杀猪宰鸡。(察瓦龙的晨雾。文/廖应琴 罗洪忠 摄/王坚)

三十那天早晨、中午,要请喇嘛来诵经,此间家长必须手拿一根上系哈达的竹竿,全家人跟在后面,手捧盛有糌粑的篾盒围绕自家屋子转上一周。人们边走边将糌粑撒在各房间的四周,表示吉祥,也祈求来年五谷丰登。(春天,应是丙中洛最美的季节,那时江水碧蓝,桃花朵朵,有“怒江第二湾”之称的桃花岛上落英缤纷,而不远处的雾里人家,青涩柔软的绿意簇拥着高脚木楼,炊烟袅袅让它同尘世的距离难以逾越。文/廖应琴 罗洪忠 摄/张军)

除夕夜,男子要向天空鸣枪以示庆祝,主妇煮好猪头肉和粥供于神龛上。初一拂晓,男子朝天放枪,妇女则去汲水,以示勤劳。早晨,全家团聚喝酥油茶、吃油条;中午整个家族聚餐;下午则开始访亲拜友,互祝佳节。(怒江峡谷壁陡崖悬,壑深万丈,滔滔江水如野马奔腾于峡谷之中。传说中,一对分别居住于怒江两岸的傈僳族恋人,在无法相会的苦恼之中,受到彩虹的启发,拉起了怒江上的第一条溜索。文/廖应琴 罗洪忠 摄/格桑次仁)

夜幕降临,全村男女老少聚在一起跳锅庄,场子中间燃起篝火,人们手牵手围火而舞。在弦子的伴奏下,人们边唱边舞,歌声粗犷有力,舞姿热烈奔放,直跳到人们尽兴,直跳到星星也乏了。初五日祭石神,举行赛马会。(察瓦龙是茶马古道必经的一个点,当地藏族人对马的强烈感情完全超出我们的想象,马既是他们日常生活中最亲密的伙伴,更是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的牧人心中的生命。文/廖应琴 罗洪忠 摄/格桑次仁)

我还了解到,察瓦龙乡群众从新疆、内蒙古等地买回了一些良种马。离开赛还有几天,村民们已开始在长达3500米的赛马场练马。到了赛马节这一天,一大早,十里八乡的男女老少都穿上了节日的盛装从四面八方涌来。(这些马背上的男女枭雄们,尽情交流、谈笑和玩乐,最终将比赛演变成了一种比较谁家的马更骏、谁家的姑娘更漂亮、哪家的舞蹈更出色的比赛。文/廖应琴 罗洪忠 摄/格桑次仁)

走出察瓦龙时,看到了一个岔路口,分别通往察隅县和左贡县。我们朝察隅方向驶去。从察瓦龙前往察隅的路上,得翻越齐马拉山口,这里是观看云南第一高峰,也是西藏察隅与云南德钦界山——梅里雪山的最佳位置。梅里雪山坐落在滇西北高原与西藏交界的澜沧江畔,其主峰卡瓦格博海拔高度为6740米,是云南省境内最高的山峰。(察瓦龙吊桥上行走的马帮。文/廖应琴 罗洪忠 摄/刘永华)

正当我们不停地拍照,赞叹梅里雪山的神奇时,驾驶员却说,前面有个叫甲兴的小村庄,更能感受梅里雪山的美景。当我们到达这个雪山环抱只有四户人家的小村庄时,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了。(图为怒江边上的茶马古驿道。文/廖应琴 罗洪忠 摄/张军)

东南方向是卡瓦格博的西坡,冰川如巨蟒的长舌向西直朝察瓦龙方向,它的正北方是鲜为人知的梅里雪山二峰,海拔6509米的山峰深藏于奶日顶卡的身后,只有在这里,你才能一睹它的庐山真面目,看到它如一只巨大的倒扣海螺。(梅里雪山坐落在滇西北高原与西藏交界的澜沧江畔,其主峰卡瓦格博海拔高度为6740米,是云南省境内最高的山峰。图为梅里雪山冰舌。文/廖应琴 罗洪忠 供图/萧洛)

我们遇到一队转山朝圣者,他们主要转梅里雪山,当地人称之为“卡格博”,这是神的名字。他们也转其他神山,如在察瓦龙的后山上就堆有许多刻着藏文的石头,说那是卡格博的女儿,每年都有藏族妇女前往烧香拜佛,却忌讳男子前去。(据说梅里雪山属羊,信仰藏传佛教的人相信在羊年转山一圈的功德是平常年份的12倍,因此羊年转山的人非常多,不论开车,骑摩托车,步行还是磕长头,察瓦龙都是必经之地。文/廖应琴 罗洪忠 摄/王坚)

察瓦龙藏胞有朝山拜佛和转山敬神习俗,一般数年一次。朝山大都是富裕人家前往中甸和大理朝拜鸡足山,然后转山敬神,即使贫困之家也要做。当然,转山多选择在羊年进行。人们从当地出发,抵左贡县扎浪村到德钦,过怒江,达梅里雪山,再从扎恩渡怒江,达功多、扎娜,返回门工,转山一周需一个月时间。(察瓦龙乡群众敬畏大自然,怜惜众生物,是对生态的最好保护。文/廖应琴 罗洪忠 摄/格桑次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