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家乡文化#

风雨千年卧佛院

一、从传说开始

山东日照市岚山区有座阿掖山,阿掖山北麓的山脚下有座远近闻名的寺庙——卧佛院。卧佛院本身不是传说,它却承载了很多传说。

前朝旧事,因为时代久远又缺少档案记载,再加上久经战火动乱仅有的文字记载也多数损毁,所以,就口耳相传,演化出许许多多的传说和故事,中国文明的脉络就在这些传说和故事中延展生存着,越来越鲜活越来越生动,在文化的山野中开放成一种异样的精彩和绚烂。卧佛院就是这些传说和故事的载体和见证。

卧佛院始建于唐代乾封三年(即公元668年),至今有1300多年的历史,是山东省沿海建成最早的寺院之一。

卧佛院修建的地方本是唐朝大将尉迟敬德平辽屯兵报捷之处,这里背北面南,三面临峰,四周溪水环绕,布局是按照纵横轴线设计的,纵轴线上的的主要建筑有大殿三间,呈方形,木构框架式结构,悬山屋顶,檐角飞出如鸟状,大殿两头各有坠房一间。殿内供奉着巨大的如来佛卧像,安祥自在,佛像是用檀香木雕的身子,沉香木雕的头,外表贴金,宝相庄严。佛象两旁保驾的是彩塑的十八罗汉,佛像平时头朝里脚朝外,侧卧在地,香客一进门,大佛立刻起身注视,待香客惊讶地叩头行礼离去后复又躺下,此景堪称一绝;大殿前山门三间,内塑弥勒佛像和四大天王站像,故又称天王殿。后殿为藏经阁,供有菩萨坐像,藏经千余卷。史料记载,庙中的藏书至唐开元年间即公元713年之后,增至1076部、5048卷。

这些记载来自卧佛院里碑亭里的唐碑。碑亭在山门的一侧,同时旁边还有一座钟楼,里面的大钟有八百斤重,两人都搂不过来。钟声敲响,穿越千山万水,方圆百里都能听见。这块唐碑记载了卧佛寺当时修建的概况,可惜此碑和寺院一起在元大德年间(约1303年左右)毁于大火,造成千古遗憾。大火之后,卧佛院又重修于大德九年,一切按照原样,只是雕刻卧佛的材料不再是沉香木和檀香木,成为之后历代寺院主持方丈的心病。

关于卧佛能自动起身的记载,有人以为是传说,我却觉得是真实的,因为古人的聪明乖巧是我们现在人远远所不及的,利用一些机关之术,让卧佛身体转动,这对那时候的能工巧匠来说,只是小菜一碟。

令人奇怪的是寺院里的两棵银杏树。清光绪《日照县志》载:寺前银杏两株,围丈余,荫多屋暗,高不可伐。这两棵银杏树,一株高30米,另一株高28米,唐代东征高丽时大将军薛礼就在这两棵树下拴过马。这两棵银杏树大可数围,虽历经千年,仍枝叶茂盛,挺拔矗立,超然物外。但是,如此壮观的两棵千年古树却结不出一颗银杏。

银杏树为什么不能结子呢?这时候传说就给我们送来了答案:据民间相传,尉迟敬德平辽报捷后,回朝拨专款修建卧佛院,以纪念屯兵于此。寺院建成后,庙中主持索要镇寺之宝,尉迟敬德从怀中掏了雌雄二枚银杏,要方丈将其全部种下。谁料方丈心存私念,只种了一粒,另一粒藏于密室作传寺之宝,岂知种下的一粒为雄株,因而只能靠根生繁衍,却结不出果实。



二、白马坟的传说

据说唐朝大将薛礼元帅胯下的白马乃是一匹神马。东征之时白马眺望迷茫的大海,不停地仰天长嘶。白马不肯上船,回首对着群山频频嘶鸣。薛元帅知道白马不愿远离故土,就把心爱的战马留在了卧佛院。薛礼与卧佛院当时的方丈无相大师是至交好友。无相大师把白马当成好朋友一样对待,照顾它,体贴它,并且时常与它交谈。不久之后,无相大师就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白马每天夜间总是不见影儿,而天明回来之时,一身的汗珠,十分疲累。无相大师要弄个明白。于是就在一个月明星稀之夜悄悄随白马出寺。在阿掖山深处,无相大师震惊地发现,白马正与一条毒龙殊死搏斗。

这条毒龙在阿掖山的洞穴盘踞已久,不时喷云吐雾,祸害山中的生灵,有时还下山骚扰为害山周围的黎民百姓。曾有人想除去此物,可终因此毒龙本领高强,道行高深而未能如愿。无相大师就见白马神猛异常,铁蹄如闪电,钢口如利刃,毒龙左盘右旋,毒爪如钩,毒尾如鞭,半个难分难解。无相大相惊得大气不敢出。他发现白马的双目被它飘逸的长鬓遮住时,就想如果把此长鬓剃去,白马定胜毒龙无疑。无相大师打定主意,悄悄地下山。次日天明,白马疲乏地回寺。它在吃完草料之后沉沉地睡去。趁此时间,无相大师用戒刀剃去了白马的长鬓。白马醒来之后,而对满面笑容的老和尚,双眼涌满了大海一样汹涌的泪水。无相大师以为白马在感激自己的苦心,就拍着它的头祝福它尽快杀死毒龙,早回寺庙。

然而,第二天太阳已升起老高,白马仍旧没有回来。无相大师的心中突然有一种不祥的预感。他慌慌地领着众僧持刀握枪冲向白马和毒龙交战的地方。没想到,无相大师看到的却是白马悲壮的躯体。它无畏地卧在那儿,一双眼睛已变成两个窟窿。

老和尚搂着白马的尸体流下了尘俗的眼泪。他终于明白那些长鬓原来是白马眼睛的保护物,没了长鬓的保护,白马反而不是毒龙的敌手了。无相大师料想毒龙也必受重创,带领僧众寻了好久,终于把重伤垂死的毒龙烧死在它的穴洞之中。埋葬了白马之后,无相大师怀着深深的愧疚在银杏树下圆寂升天,寻找白马的灵魂赎罪去了。

白马坟就在卧佛院的右首小山半坡上,那儿长着一种颇为奇特的长草是别处所不见的,人们都说那是白马的长鬓。就因为那好心的老和尚剃去了白马的长鬓,白马才死于毒龙之手,这是一个悲剧。无数人为白马痛惜,却又难以责怪老和尚。

白马坟是我最喜欢去的地方。我每当看到马鬓样的长草遮盖沉重无言的白马坟时,内心就溢满了难以言说的情感,一种崇高的悲剧意味不时地敲打着我的心扉。我无法理解白马明知自己已失去保护,却要毅然地去面对毒龙带给它的死亡。我不知这是老和尚一手造成了这壮烈的悲剧,还是由白马的刚强不屈造成了这悲剧。我分析不出这悲剧包含的所有思想,但却感到它所带给我心灵的巨大撞击力量。



三、方丈化缘的传说

据说,慧心方丈是无相大师的多世转化之身。他从小出家在卧佛院,一直以来就有一个宏愿,那就是重塑卧佛院的佛祖真身。

自从元大德年间的一场大火之后,佛祖沉香身子檀香头的真身随火涅槃,大德九年重修卧佛寺,却再也找不到合适的沉香和檀香木为佛重塑真身,就成了卧佛院历代主持的心病。

五十岁的慧心禅师有一天夜间突然做了一个奇怪的梦,醒来之后,他为梦中的事情而在孤灯冷月之下独坐了大半个夜晚。晨光初露,慧心禅师已完成了一次艰难的心灵之旅。早课之后,全院的僧众全都听到慧心禅师铁钉样的说话:

佛已晓谕我,佛的法身在江南等我。我要去见佛,寺中事务暂由你们大师兄悟觉代管。

就这样,慧心大师不顾弟子的劝阻,依然踏上了寻找佛祖真身的慢慢长途。当慧心禅师一钵一杖飘然出寺之时,僧阳光如海,前路茫茫。僧众敲响钟鼓,鸣声冲天,振起满树鹊鸟,远处的山啸与浪涛隐隐相应。

第六年冬天,慧心禅师终于发现了他所苦苦寻找的东西。几千个日日夜夜的苦寻,已使慧心禅师的面容皱纹叠垒,须眉皆白,唯有一双大慈大悲大智大慧大觉大悟的眼睛仍旧放射洞穿尘世的灵光。慧心禅师敲响了那扇他盼望已久的朱漆大门。

高冠锦服的主人气度不凡地从里面徐徐踱出,面孔和眼睛闪着一种世俗荣华的光芒。他看着眼前这个尘土满身、衣衫褴褛,和自己年龄相当的老和尚,眼里顿时射出一种深切的怜悯。他不说话,只是让家丁捧出几大串铜钱。

慧心禅师合掌道:阿弥陀佛,老衲感谢施主慈心,但老衲不远千里而来,实在不是贪图这些粪土钱财。老衲向施主化求两样东西,万望施主一定成全。

老员外惊问:仙师所求何物?

慧心禅师道:实乃一件佛门至宝,若施主肯施舍,那就功德无量了,但考虑它的安全,请恕老衲不能言明。

老员外皱眉道:仙师若不言明,老汉实在不知何为佛门至宝,自然无法献与仙师。

慧心禅师道:若施主先答应老衲。老衲才能言明。

老员外道:仙师拒不说出,老汉也无可奈何,但既然仙师想求佛门至宝,必得有无上的诚心,机缘到时自至,必不会让禅师失望。

慧心禅师一笑:这道理老衲自然明白。

自此以后,慧心禅师打坐于此朱漆大门之前,闭目合神,寒暑不缀,日夜不止,

风雨无阻。凡是老员外从宅内派家人送去衣食菜点,慧心禅师概不接受。

三年的日子很慢也很快。三年的日子让慧心禅师的身体更加虚弱,但信心依然,诚心依然,阳光依然。老员外却忽染重病,几近垂危。

正在一家惊慌失措、悲痛伤心之际,慧心禅师突然说了一句:机缘到了。他竟然站起身来,一步步地迈进那扇黑漆大门。

慧心禅师治好了老员外的重病。老员外从鬼门关把另一只腿抽回来时,他望着慧心禅师,无可奈何地说:仙师心诚志坚如斯,又救我一命,我若再不答应仙师所求,苍天当诛。仙师放心,老汉虽然吝啬,但一言既出,决不后悔。

慧心禅师合掌道:善哉善哉,既然施主醒悟,老衲便不再隐瞒,老衲实是想求施主花园的两根树根。

老员外惊道:原来仙师所谓佛门至宝竟是这两个无用的树根?怪不得我苦思冥想三年,竟猜不到禅师所求,早知如此,我何苦让仙师受如此之苦,也让我受如此之苦?

慧心禅师叹曰:定数,一切皆定数,你有此劫,我有此劫,皆佛之安排,但愿施主以后心如明镜,万事皆明。

老员外笑道:已历生死两界,世事何在我眼中、心中?自此以后,当诚心向佛,以赎前罪。

慧心禅师赞道:善哉善哉,佛法无边,普渡众生于苦难,善哉善哉!



四、童泰爷的传说

童泰爷的故事在卧佛院的传说中最为曲折复杂,令人闻之惊叹,思之拍案叫绝,完全可以根据这个故事拍一个很好的电视剧。我曾经依托这个传说写作了中篇小说《桐太爷》。

童泰爷的传说是和慧心大师的传说连续在一起的。当慧心禅师寻找并化缘到佛祖的真身之后,千里迢迢,以他的力量根本无法把这两个巨大的树根运回卧佛院。慧心禅师先把两个树根运到附近的江边,然后就天天在江边等候。机会终于来了,慧心禅师等到了来自岚山的货船,然后他用尽自己的智慧和威望才说服船上的人答应把这两件宝贝运回岚山,而他自己因为受不了海船的颠簸,从陆路回家。开始的时候,谁都没把这两个破树根当宝贝,但当大船在海里遇到恶风恶浪眼看要倾覆的时候,树根突然放射出万道金光,这才让大船转危为安。船回岚山后,船上的人把宝贝的事情跟东家隋海龙一说,隋海龙就起了贪心,决定留下沉香树根,作为镇船之宝,这样就可以永远保佑他的大船永远平安,也就等于保佑他的家族永远昌盛繁荣。

慧心禅师风尘仆仆地回到寺院,却只见到了一个檀香树根,顿时知道事情坏了。这个隋海龙是当地的一霸,权势通天,没人敢惹。慧心大师带着徒弟上门讨要沉香树根,却被告知他的船从江南捎回的只有一个檀香树根,那个什么沉香树根根本没见。慧心禅师不甘心宝贝落入隋海龙之手,更不甘心佛祖的真身被恶俗之人破坏,就起了状纸,告到日照县衙。慧心禅师怎么是隋海龙的对手,官司的结果可想而知。本就身心疲惫的慧心大师在官司输掉的当天晚上就吐血昏倒。醒来之后,慧心禅师当场咬掉左手中指,并告诉弟子悟觉,他到天上找佛祖,一定要把这个官司打赢, 二十年后,如果卧佛院大门自开钟鼓自鸣,有个左手没有中指的人来,那就是他的转世之身,这个人会帮着把佛祖的真身给要回来。如果这人不相信,就把保管好的左手中指交给他验证,到时候中指自然会长在那人的手上,这样他就相信了。慧心大师说完这些后,接着就圆寂升天了。

江南才子童泰科举高中三甲,本可留在京中做高官,可因为左手少了中指,被认为是不祥之人,就下派到了偏远的海边小县日照当知县。童泰来到日照后为官清正,励精图治,大展宏图,把个日照治理得百业兴旺,百姓安居,一片繁荣。这天童泰听说卧佛院香火兴旺,是沿海第一大古寺,就去拜访游览。没想到童泰刚到卧佛院前,就听钟鼓齐鸣,大门无风自开,接着

几十个和尚奔出庙门,看着他露出的左手,顿时跪倒在地,连呼师父。童泰问明事情的原委,半信半疑之间,当时的方丈悟觉大师赶紧捧出当时慧心方丈留下的断指,童泰往左手一对,竟然丝毫不差,神奇地长在一起,任何人都看不出这中指是后来接上的。童泰听完事情的整个经过后,让和尚们不要乱说,自己悄然回到了县衙。经过周密的明察暗访,童泰终于掌握到了隋海龙父子图财害命欺男霸女鱼肉乡里的种种恶行,也调查到了隋海龙把沉香木装到自家船上的事实,就果断地把隋海龙父子下了大狱。

童泰根据事实,列举了隋海龙父子的十条大罪,然后上报沂州知府,按律要求当众斩首。谁知隋家人已重金买通知府,知府即派快马前来日照提审隋家父子去沂州。童泰深知这是明审暗放,一旦把隋家父子送去知府那里,隋家必然翻案,加上隋家在朝中还有其他势力,情况必然不妙。童泰当机立断,连夜行刑。第二日,童泰就派人把搜出来的沉香木送回了卧佛院。童泰公然抗命,知府大为恼火,遂以滥杀无辜罪弹劾童泰,朝廷震怒之下,不听童泰的辩解,把他降旨革职查办。童泰早就看透官场昏暗、仕途险恶,毅然跳出红尘,在卧佛院落发出家。童泰重当主持方丈后,拿出自己积攒的俸银连同庙里的积蓄,花重金请工匠把沉香和檀香木合二为一雕刻成一尊卧佛,恢复了唐朝时候就供奉的檀香身子沉香头面的佛祖真身,完成了历代主持方丈的心愿。



已经不是传说

关于童泰爷的故事,我认为这是卧佛院的和尚们为了洗雪耻辱,讨回沉香木而设计的一个圈套。童泰爷不幸地跌入了这个圈套,而且最终说服自己一心一意地退出官场来到卧佛院当了一辈子和尚。

卧佛院一直保存完好到1958年,那年冬天一群麻疯病人无处可住,终于被安排住了进去。数千年积淀下来的文明被一群麻疯病人摧残成为一堆令人讨厌的恐惧的废墟。卧佛院毁掉是很容易的,但重修却是非常困难,恢复原貌更是一件美学意义上的良好愿望。卧佛像不会是原先的那尊了,世上也不存在第二个慧心禅师,纵然有人决意象慧心禅师那样苦寻,也寻不回已成灰烬的那尊独一无二的卧佛。

我的一个挺要好的朋友叫葛国同,他是岚山区第一任旅游公司的经理,他也是首位张罗着重修卧佛院的人。当时他带着人吃住在重修卧佛院的工地上,累死累活,最后却因为资金不足而半途而废,但毕竟圈起了一个院子,建起了几间屋子,把卧佛院仅存的那些树木花草给保护起来了。政府没有投一分钱,老葛为却为此拉下了一屁股的债,弄得老婆都跟他闹矛盾,过年都被要债的人围着。唉,如今葛国同已经去世好几年,我写这段文字,也顺便纪念一下这个一心做事,并不太计较自己个人得失的家伙。

如今,设立岚山区之后,从古都安东卫直到岚山头村,已变成一个颇有规模的海滨小城。这个阿掖山下的小城很美,拥有一个国家级开放港口和一个火车站,还有一条国道三条省道与内地相连,除了日照钢厂和港口物流工业外,又建设了化工产业园区、木材加工园区,成了江北最大的木材集散地、中国最大的鱼糜制品产地,腾飞于黄海之滨的日子显然不远,重振安东卫雄风建设美丽港城的口号激动着每一个来这儿的开发建设者。

前几年对于徐福东渡扶桑求仙的出发点,山东和江苏两省争得激烈,连云港市的赣榆县有个徐福村,还搞了徐福像,俨然已成定局的样子。据说青岛某地也论证徐福是从那儿出发的。但这并不都是确切的地点,我私下认为徐福东渡应该是从阿掖山下的岚山头出发。理由如下:

古都安东卫的历史悠久,在秦朝必然还处于相当的繁华期,徐福东渡选此为出发点,当在情理之中,而其它沿海之地,则无此政治经济文化之地供其所用。况且,赣榆那儿一片滩涂,地势低洼,当时有没有村庄还是一个疑问,至于徐福村,肯定是徐福出名之后很久才出现的了,否则,怎么会用一个活人的名字来当一个村庄的名字。

岚山头的修造船业至今仍是沿海数百里最发达的,江苏的渔船以及烟台等地的渔船多从这儿修造,已是历史常识。尤其这里是一个天然良港,适合远航,这正反映了当时徐福选择此地造船出海的可能。

当然,这只是我的推测,没有考证,仅是一种说法罢了,决没有当徐福问题专家的意思。我不过是想说明,徐福的出生地不一定就是徐福离家之地,徐福离岸出海的地方最有可能是阿掖山下的天然良港岚山头。

令我迷惑不解的是,童泰爷死的时候,并没有按方丈和尚的方式埋藏,他仍旧以县太爷的荣耀堂皇入土。他的故事也就仍以童泰爷的名称流传至今。我不知道这是不是童泰的本意,也不清楚这是不是僧众们自己的意思,还是按照了他的吩咐。反正,人们后来把埋葬童泰爷的地方称为官家林,就在卧佛院的东边。

时间回到1959年的冬天。因为缺乏炼钢的木柴,当时所有知道可能有棺木的坟墓都被扒开了,大量棺材投入了巨兽般贪婪的炼铁炉。

官家林也被挖开了,打开厚重的棺木之后,人们吃惊地发现,棺里根本没有童泰爷的骸骨,只有一身陈腐不堪的官服。一阵山风吹来,官服瞬间即化成许多黑色的蚊蚋群飞而去,不知所终。

人们奇怪地发现,夕阳之下,卧佛院里那两株孪生的千年银杏树融为一体,有点怪异地矗立在天地之间,宛如一个巨大的惊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