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刘宋时《南岳记》载:“南岳周围八百里,回雁为首,岳麓为足。”可见,岳麓山属南岳衡山一脉,位列72峰之尾。

远望岳麓山

一城一山,岳麓山是长沙最具象征意义的一个坐标,其主峰海拔300.8米。在它周围,还绵延分布着凤凰山、天马山、桃花岭等9个小山头,它们若连若离,横亘于长沙市区西面,仿如一列青翠屏障。

1933年的爱晚亭

一山一景,岳麓山上坐落着一座始终让人魂牵梦绕的岳麓书院。岳麓书院是湖湘文化传承的圣地,也是岳麓山最具代表性的一处。

1970年代大雪后的麓山寺。当时麓山寺仅存头门和后面的观音殿,麓山寺主殿等建筑多毁于日军飞机的轰炸

但,岳麓山从来不只有千年学府,不只有古朴典雅的爱晚亭,不只有佛道胜地麓山寺和云麓宫,“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下,除了秀美灵岳,还覆盖着满山的忠魂和那段被战火反复撕裂的岁月。

一山一城,在那段异常惨烈的战史中,曾如此唇亡齿寒,存亡相依。

曾几何时,岳麓山因为“与长沙城隔江相望,对长沙有瞰制之利”的地形地势,成为抗战时期长沙战场极其重要的一个军事制高点。

利用山顶“观测条件好,易于发现火力”的地理优势,第三次长沙会战中,长沙的主炮兵阵地就布置在岳麓山上,既可瞰制全城,又能隐蔽于山林之中。“炮架在岳麓山上,最远可打到河东的树木岭那些地方。”

第三次长沙会战期间在长沙作战的士兵

即便第三次长沙会战,我们以取胜告终,并成为当时全球新闻焦点,即便有人称“此次长沙胜利,实为七七以来最确实而得意之作”,战斗的惨烈也是无法想象的。

更何况还有战略的失当,1944年6月18日一早,岳麓山失守,“大炮未发生作用,破了炮栓,一齐丢掉”。两军对决仅1天1夜,城池即被攻陷,长沙失守,“未及出城之部队,伤亡惨重”。

当年,为长沙而战死的将士,多葬于岳麓山。

在响鼓岭石亭北侧,矗立着一块高2.35米,宽1米,记述1939年9月第一次长沙会战将士奋勇抗日、歼敌八百的悲壮事迹的“长沙会战碑”。20世纪90年代挖出之前被掩埋的碑,但部分字迹已腐蚀不清。

长沙会战碑移至响鼓岭亭内

“会战碑”原置于云麓宫前,周边有阵亡将士名录碑栏。后来重立于响鼓岭,并于2005年立于一亭内,但此碑已非彼碑。

长沙会战碑

现在仍留在云麓宫的阵亡将士名录碑栏上,原本刻着五千余名在“长沙会战”中牺牲的烈士姓名,因年深日久,其字迹已风蚀难辨。

七十三军抗战阵亡将士墓

据统计,岳麓山的抗战墓有55座。其中,规模最大、保存较完整的是七十三军抗战阵亡将士墓。
七十三军抗战阵亡将士墓位于岳麓山赫石坡岳王亭上方。抗日战争期间三次“长沙会战”,由三湘子弟组成的陆军第七十三军于长沙外围抗击日军。

陆军第七十三军抗战阵亡将士公墓

1941年12月,当时驻扎在湖北第六战区的七十三军77师,“在烂泥深坑里,两天两夜走了三百多华里”,抵达长沙岳麓山附近,参加守备长沙作战。77师官兵主要是湖湘子弟,本土抗战,尤其英勇。

墓碑正面文字为一副挽联:“誓死卫国家,以昭来者;壮气塞天地,是曰浩然。”墓塔之后,是存放阵亡将士骨灰的洞穴,题额:“忠义观”,两侧有对联:忠昭大麓;义塞苍冥。

成则以功勋报祖国,死则以长沙为坟墓

在岳王亭和七十三军墓附近,有纪念国民革命军第四路军抗战阵亡将士的忠烈祠。忠烈祠建于1939年,2004年重建。

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樟园内,原有第10军公墓,现只有残碑及部分构件留存。据说,第三次长沙会战时,第10军守备长沙城。从军长到士兵,均于战前预立遗嘱:“成则以功勋报祖国,死则以长沙为坟墓”。

陆军第四军抗敌阵亡将士之墓 位于穿石坡湖北侧山林间,虽有游步道通过墓旁,但因隐于密林中,数十年来无人知晓。

第九战区司令部临时指挥所

岳麓山上,距离爱晚亭不远处,向上走200米左右,在潺潺的溪水旁边,有一个黝黑的防空洞。洞口布满青苔,一扇锈迹斑驳的铁门静静矗立在门口。门左侧有一头石刻狮,历经岁月沧桑,依旧威严,仿佛还在对日军怒目呲牙。

1941年12月,日本侵略军第三次进攻长沙,时任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为了靠前督战,将指挥部从长沙二里牌迁至该防空洞,设为临时指挥部。

战壕和炮台

炮台遗址

在穿石坡,有一条10多米长的战壕。由于年深日久,周边落下的土将战壕垫高了,最深的地方不到1米,在两侧的内壁或者长满了野草,或者露出光秃秃的黄土。

战壕遗迹

在岳麓山顶设有古炮台遗址,在长衡会战第一阶段中,岳麓山炮兵阵地被日军突袭,致使长沙失守,此处为当时炮兵阵地遗迹之一。
日军的飞机不知炸过几次岳麓山,岳麓山原有5个亭子,被炸毁了4个,只剩了响鼓岭那一个,还炸了云麓宫,以前的云麓宫比现在的那要大好多。
整个14年的抗战史,有资料显示中日双方军队曾有22次正面战场的殊死交锋。其间,反复出现的一个地名就是——长沙。

长沙文夕大火

自1939年开始,有3次直接以“长沙”第一、二、三命名,还有一次“长衡会战”(1944年)。而在这4次会战之前,1938年11月,一场“文夕大火”,长沙几成焦土。
一座千年名城,如此高频率笼罩于战火的反复肆虐中,似乎是绝无仅有的。

抗战遗迹位置图

“我湘人之守土者艰苦支持,前仆後继,或伤夷过半,或全军俱殒,作战之勇,死事之烈,诚足以撼天地而泣鬼神......”谁也没想到,曾经硝烟弥漫的岳麓山,如今已成休闲旅游胜地。

岳麓山美景

天气好的时候,岳麓山尤其美丽,山色斑斓,空气清新,景色宜人。如今,游客在幽静的山林间游玩,看山看水,欣赏美景的时候,恐怕很少会有人想到70年前在这里发生过的“一寸山河一寸血”惊天动地的殊死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