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福全貌

“老万,好像又黑了!”见到万玉龙,居民谢浩文热情地迎上来打招呼。“你看,现在到处都干干净净,清清爽爽,看着就舒服。”这些天里,曾经脏乱差的弄堂已旧貌换新颜,五桂芳弄的变化居民看在眼里,这其中离不开万玉龙的努力。

骑着电动自行车,从五桂芳弄拐角熟练地“拐”出来,万玉龙笑着说:“天天在弄堂里转,还是骑车比较方便。”这位66岁的退休运输工,现在有另一个身份:桐乡市崇福镇崇德社区五桂坊弄弄堂长。上任至今,他已经在这个岗位上履职20多天。

宽阔平坦的马路干净整洁,车辆停放规范有序,但是蜿蜒曲折的背街小巷里仍乱象丛生。崇福“七十二条半弄”,弄里套弄,巷中串巷,弄巷纵横交错,密如蛛网。今年8月,为点对点解决最头疼的街巷环境问题,桐乡市首批85名由退休党员、义工等自愿组成的弄堂长在崇福镇走马上任,活跃在纵横交错的弄巷里。协调停车难、督促规范摆摊、整治乱倒垃圾……一个个“小目标”的实现,换来环境的改善,百姓获得感的提升。桐乡市整治办主任韩金阳表示:“弄堂长的设立对推进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很有意义,接下来将全市推广。”

“环境好了住的才舒心”

五桂芳弄背靠崇福集贸市场,位于青阳路与崇德中路之间。短短80米,最宽不过4米,曾经违法占道摊位与各种违章搭建,将这里挤得水泄不通。

道路旁居民搭起塑料棚或自行经营,或租给他人经营,流动摊贩占道设摊做生意。“这导致五桂芳弄成为一条脏乱不堪、喧嚣嘈杂的马路集市。每天早晚高峰时段,人头攒动,道路无法通行,地面污水横溢,成了名副其实的治理难点。”万玉龙说,最火的时候,这条路上有几十个摊位。

每天一早,把“弄堂长”工作牌往胸前一挂,万玉龙便开始在五桂芳弄的巡逻。“请你将东西摆进门内,不能跨越区域经营。”“大爷,这里不能摆摊。”万玉龙一面劝导,一面还帮着搬运货物。

几天下来,在万玉龙不厌其烦地劝导下,大多数经营户都自觉地给予理解和配合。摊子撤了,杂货棚不见了踪影,路也让出来了。亮出来的围墙,经过平整,刷上白色油漆,整个弄堂开阔明亮了许多。

临近下午5时,万玉龙并没有向家的方向走去,而是骑着车又来到五桂芳弄,他惦记着晚高峰这里的堵车情况。“之前弄堂口面包车、三轮车停得到处都是,堵车时谁也不让谁,有时一言不合就闹起来。”现在,这里几乎看不到乱停的车辆,电动车、自行车整齐划一停在路边。“不用特别的引导,大家基本上都能自觉遵守秩序。”万玉龙说。

短短20天的变化,让居民李大妈有点意想不到。“这么乱的一条弄堂,整完还挺像回事。现在环境好了,大家住得才舒心。”

崇福全貌

“发现问题第一时间处理”

300多米的横街上,前店后宅的传统商业街市风貌依稀可见,沿街明清风格的建筑错落有致,一切仿佛在诉说着崇福古镇的繁华。老街深处的一条老弄堂——宫前路是弄堂长沈炳奎的巡护范围。

在宫前路53号,沈炳奎被一位老太太叫住了。“老沈,来得正好!看看这个垃圾,就这么放着,气味难闻,严重影响生活……”老太太言辞有些激动,指着路边一处露天堆放的生活垃圾,很不客气地向沈炳奎“开炮”。“清理得再快也没有倒得快,得赶紧在这放个垃圾桶。”

“这里垃圾哪里来的?马路对面就有两个垃圾桶,怎么不放那里呢?”沈炳奎拿出手机拍照,并将情况记录到随身携带的记事本上。

“垃圾是这边住户和几个店铺扔的,放到对面的垃圾桶,穿个马路有点不方便,而且脏水还会洒在路中间。”解释完,老太太又追了一句,“这事可别忘了!”

“您放心,我马上联系社区,尽快解决。”话音刚落,沈炳奎就拨通社区书记吕松发的电话反映情况,还一路小跑,找来保洁员及时将垃圾清理。

没过多久,宫前路53号处就摆放起了两个垃圾桶。

弄堂长负责收集弄堂内环境卫生、治安消防存在的问题并向社区进行汇报,引导居民讲究卫生,爱护环境,制止不文明行为,同时对弄堂里的卫生保洁人员进行检查、督促。崇德社区党总支书记吕松发说,“目前来看,这项工作的开展情况非常好,一些问题能够得到及时有效处理。”

“维护好环境还得靠居民”

沈炳奎清理城市牛皮癣

在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的东风下,崇福镇区各条道路环境得到了极大提升。

整治后的新民路,道路平坦、整洁。在路口一家小餐馆前,脏水正顺着地势流出几米远,一旦有行人和车辆经过,就有可能被溅一身。万玉龙立即停下了脚步,尽管这已经不是他的巡护范围。

“脏水为啥泼在了路上?老张,是你家泼的吗?以后要注意,家家都这样,还怎么走,你说对吧?”万玉龙一连串的发问,让店主感到有些惭愧,赶紧拿出扫帚和拖把处理起脏水,并不好意思地表示以后不再乱倒。 “我们都认识弄堂长,他一看到卫生不好,就会主动劝说几句。因为是街坊邻居,都认识,他的话我们都听的进去。”在附近做生意多年的的小谢说。

如今,弄堂长领衔,崇福镇的“七十二条半弄”正在紧锣密鼓整治中,家园变美了,居民自治的热情被调动起来。“要维护好来之不易的好环境,还得靠居民。”崇福镇环境整治办主任李伟斌表示,让群众都参与到环境整治当中来,实现社会管理基层化,这是设立“弄堂长”的初衷,也是崇福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的目标。“接下来,‘弄堂长’将会在崇福镇所有社区铺开。”

崇福镇试点“弄堂长”是桐乡探索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长效整治机制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桐乡依托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深入推进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长效管理机制建设,并制订出台《关于全面推进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长效管理纳入网格化管理工作的意见》,规定基层网格员要加强日常巡查,及时将网格内发现的涉及环境卫生、城镇秩序等问题交办给整治办和有关职能部门,做到一网联动、限时办结。韩金阳介绍,目前全市440名专职网格管理员和1122名网格长,已成为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的生力军和日常管理主体。“未来,将以网格化抓责任,与弄堂长带动百姓参与相结合,形成纵向到底,不断提升整治的综合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