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新民
为宁武作协题写会名
最近,山西省宁武县作家协会成立,在忻州大地上引起一番轰动。这场轰动,首先是宁武县文联麾下同时成立了三个注册的协会。在此之前,忻州市下辖14个市县区,仅有3个县注册了作协,分别是代县、繁峙、神池。因此,宁武县能够注册作协实属不易。古关凤鸣,牵动了一向关心关注故地发展变迁的原中共宁武县委老书记郭新民。当他从网上看到宁武县作家协会正式成立的消息,甚为欣喜,遂应邀提笔,为宁武县作家协会热情题写了会名。
郭新民,1957年生,山西神池人,毕业于山西大学中文系,是我省及全国颇有影响力的文化名人。他首先是一位颇有造诣和成就的作家,文学创作以诗歌为主,兼及散文、评论等。上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写作,其创作的“土地系列”“人性系列”“红色系列”等诗篇以独特的风格和个性在中国诗坛独树一帜,被誉为“郭新民现象”和“中国诗歌的新方向”,受到众多媒体、网络及全国知名学者关注与评价。199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曾连续出席全国四届文代会、作代会,参加过《诗刊》社第12届“青春诗会”和首届“青春回眸”诗会,获得“2021年度十佳华语诗人”等荣誉。著有诗集《郭新民抒情诗选》《郭新民短诗选》(中英文对照本)《一棵树高高站着》《花开的姿势》《醉汉与丁香》《开玫瑰花的裙子》《今天的情绪》和各类专著十余部,获全国、省、市各种大奖数十项。其中《郭新民抒情诗选》曾被中国作协提名为第二届鲁迅文学奖候选书目,《一棵树高高站着》入围第四届鲁迅文学奖终评10部篇目,诗集《花开的姿势》获首届“中国艾青诗歌奖”和“赵树理文学奖”。诗歌《红星杨》获得《人民日报》征文一等奖和天津市文华奖。除中国作协会员外,他还是中国诗歌学会连续三届常务理事。他倾心注重培养文坛新人,精心打造“太行诗群”的崛起,影响和培养了大批青年诗人。他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与攀山、李文田、周所同、王什维等共同创办了遗山诗社,为忻州诗歌集群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郭新民还是一个蜚声当代的书画家、摄影家,他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协第六届维权鉴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协书画院副院长、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职工摄影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山西省文联原副主席、山西省书法家协会原副主席、山西省艺联副主席,是山西大学、山西师范大学兼职教授,中国徐悲鸿画院美术创作院副院长、山西中华文化促进会常务副主席。他的书法作品被许多旅游景点刻碑镌石题壁,2013年国画《宏运》乘中国神舟十号飞船遨游太空,2012年国画《朱竹图》荣获澳大利亚与中国建交40周年华人艺术家书画精品展金奖,有作品被馈赠国际友人和政要,其作品散见于各类媒体、展览和被许多场馆悬挂收藏。
诗书画对郭新民来说是业余爱好的一个侧面,其实,他更是一位受党培养教育多年,在多种岗位锻炼成长并颇受尊重与钦敬的领导干部,是一位个性鲜明、政绩突出和口碑尚佳的优秀公仆,在他身上有常人无法比拟的精神气质、人格魅力和卓越才华,可谓凤毛麟角。他参加工作以来,任忻州地委组织部科长、忻州行署劳动局副局长。1990年至2001年,先后任宁武县委常务副书记、宁武县委书记、原平市委书记。后任中共忻州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从2001开始先后任长治市委常委、组织部长,临汾市委副书记,山西省总工会常务副主席、党组书记。他是十二届、十三届山西省人大常委会委员,省人大城环委副主任。是中共山西省第十届委员会委员,山西省七次至十次连续四次的党代表,是省九届到十三届连续五届的省人大代表。
人常道: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郭新民在宁武工作整整十年,在任期间,年轻有为,朝气蓬勃,充满了人文情怀和爱县情结。他十分重视县域文化工作,广纳贤才,成立了宁武文联,为忻州地区县级文联开了先河。特别是他为宁武县域事业的全面发展呕心沥血、殚精竭虑、倾心倾爱、贡献突出。他凭着开放的胸襟和战略眼光,力主开发了宁武旅游,使宁武一跃成为山西省的旅游大县。打造了宁武“百里中枢经济带”黄金走廊,开发保护汾源灵沼,跨流域跨水系调水入城,将黄河流域的汾河水引到海河流域的恢河,彻底解决了宁武县城八万人民长期吃水困难,是山西有史以来唯一的跨流域跨水系调水工程,是一个颇具历史和现实意义的爱民利民造福工程。在他任上,宁武县城改造提升、兴学重教、保护生态、招商引资、新上项目、调整结构、治理汾河、修路通衢,大力发展县域经济,使汾源大地欣欣向荣,一派生机。他还邀请我国著名文化学者罗哲文、郑孝燮、柴泽俊等多次到宁武考察旅游景点、文化名胜和长城遗址,着力开发宁武旅游及长城旅游。他主编了《宁武旅游系列丛书》一套六本,分别为《宁武传说》《宁武史话》《宁武风光》《宁武风物》《历代咏宁诗选》《咏宁美文选》《汾河源头》。为宣传宁武,他亲自拍摄宁武美景照片若干,主编了《宁武风光》画册。创作了大量的咏宁诗词,和人合著了旧体诗集《宁武三人行》。特别是他研究宁武的经济社会发展,撰写发表了许多学术论文,结集出版了30多万字的《治县之思》文集。出于对宁武县特别深厚的感情,在宁武县作协成立之际,特为作协题写了会名,当以铭记。
回望宁武/郭新民
序: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余在汾河发源地、古三关要塞一一宁武县任职十载,主政一方。曾带领干部群众为保护汾河源头、治理三晋母亲河、引汾入城、引黄入晋、治理小流域、保护管涔自然生态、开发宁武旅游及第三产业、发展百里中枢经济带等等,以热血喷涌、青春蓬勃、壮怀激烈之态,倾诚倾力、躬耕励行、殚精竭虑、呕心沥血,以绵薄之力,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尽了一份应尽的责任义务,体现了自己人生的价值,当然也赢得了父老乡亲的真诚拥戴和鼎力支持!这是我人生永远难以忘怀的经历和驿站,为我的人生修炼积淀了丰富的阅历、知识和经验,坚定了我做人、做事、做官的座标和准则,我永远感恩这块梦魂萦绕的褔地和宝地!
下图是好友游汾河源头所拍,是我于1997年3月为汾源阁竣工庆典所题书的"汾源靈沼"大匾。睹物思事,瞩景生情,浮想联翩,感慨万千遂作《回望宁武》,聊以自慰。
回望宁武
余任汾源十数载,
河山草木蓄情缘。
修德养性参民本,
骋目游怀悟地天。
圣境随心添锦绣,
雄关顺意舞翩跹。
喜瞻宁武千般韵,
纵酒狂歌更挥鞭。
——2002年9月
来源:宁武作家
山西画报忻州记者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