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林左旗概况
巴林左旗位于内蒙古赤峰市北部,总面积6644平方公里,辖11个苏木乡镇、2个街道,165个嘎查村,总人口36万,由蒙、汉、回、满等16个民族构成,是一个农牧林矿结合的经济区。旗政府所在地林东镇,城区人口11.8万,城南即辽代都城—辽上京遗址。
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是富河文化、契丹辽文化的发祥地,也是国家确认的文物大旗(县),已发现历史上各个时期的各类文化遗存818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14处。距今1000多年前,契丹民族在此建立了“草原第一都”,作为辽代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长达200余年。
有色金属资源富集。境内已发现各类矿产地138处,矿点和矿化点130多个,查明的矿种有30多种,已探明有色金属矿石储量突破4亿吨,远景潜在经济价值1万亿元以上。全旗有色金属日采选能力2.3万吨,年冶炼能力20万吨,境内中色白音诺尔矿业、山金红岭有色矿业等企业规模较大。巴林左旗工业园区是蒙东地区13个重点工业园区之一。
农牧业资源独具特色。全旗笤帚苗种植35万亩,十三敖包镇是东北地区最大的笤帚苗集散加工基地。全旗马鹿存栏6000头,鹿产品深加工和马鹿饲养繁殖技术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肉驴存栏18万头只,已与山东东阿公司合作建设了10万头/年屠宰加工项目。
旅游资源富集,文化底蕴深厚,自然风光秀美。具有较为代表性的契丹辽文化资源,中国的北五台-召庙,大辽帝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辽上京城,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陵寝-辽祖州祖陵等等。具有较为代表性的自然风光资源,要尔亚嘎查的百年红柳林,乌兰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老爷洞沟,沙那水库自然景观。
辽文化资源★辽上京遗址
辽代实行五京建制,即:上京临潢府(今赤峰市巴林左旗)、东京辽阳府(今辽宁辽阳)、中京大定府(今赤峰市宁城县)、南京析津府(今北京)和西京大同府(今山西大同)。公元918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任命汉官康默记为版筑使在“负山抱海,天险足以为固”的西楼建立京城,名曰“皇都”,公元938年,将“皇都”更名为“上京”,府曰临潢。辽上京是少数民族在东北亚草原上建立的第一座都城,是辽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也是草原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是我国目前保持状况最好的古代都城遗址之一。
辽上京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巴林左旗林东镇南,是1961年确定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十一五”期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的100个大遗址之一。遗址由辽上京城、南北二塔、渤海小城组成。辽上京城由南北二城相连呈“日”字形,北为皇城、南为汉城,总面积5平方公里,城墙均为夯土板筑,城墙现存马面43座,皇城内宫殿、衙署、寺庙等建筑基址依稀可见。南北二塔和渤海小城均属辽上京遗址附属建筑。南塔位于辽上京城遗址南约2.5公里的土龙山北侧(辽称石盆山),塔高25米,塔为八角七层密檐式转塔,于1991年和2013年进行过两次修缮;北塔座落于辽上京城遗址北约2公里的山丘上,塔高15米,六角五层密檐式转塔,于1990年和2013年进行过两次修缮,南北二塔遥相呼应。渤海小城位于皇城西墙外1200米处,小城平面近似方形,长宽约300米,现存城墙130米。立足辽上京遗址的保护管理和展示利用,2011年旗委和旗政府提出建设辽上京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项目,计划将辽上京遗址建设成以契丹辽文化展示、体验为核心,遗址保护、考古体验、风情感受、城市绿地、休闲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国家级考古遗址公园。2012年辽上京城和祖陵遗址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同年“辽上京皇城西山坡佛寺遗址”被评为201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13年辽上京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进入立项名单。
辽文化资源★辽祖陵祖州
辽祖陵及祖州城位于巴林左旗查干哈达苏木石房子嘎查西北。辽祖陵陵园建于公元927年,是契丹族辽王朝开国皇帝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及其皇后述律平的陵寝之地,太祖和述律平所生第三子耶律李胡及道宗昭怀太子,死后也以天子之礼葬于此处。辽祖陵祖州遗址可分为祖陵陵园、奉陵邑、陵园外祭祀建筑和陪葬墓群。祖州城是祖陵的奉陵邑,又是辽朝皇室迭剌部家族世居之地。祖州城略呈长方形,分内外两城,全城周长1785米,城墙夯土板筑,残高约3米,底基宽约10米。城辟有四门,除南门外,其他三门均有瓮城。城西北角有由七块巨型花岗岩石板构成的石屋一座,东西长7米、南北宽5.3米、高3.6米,石屋坐西朝东,应与契丹原始宗教活动有关。城北有路通往祖陵,路旁山坡上建有太祖纪功碑楼,现遗存龟趺一座。辽祖陵是辽代最早营建的帝王陵寝,开创了辽代陵寝制度的规制。祖陵是辽朝重要的精神家园,不仅是祭祀太祖的场所,更是辽代重要的政治活动中心之一。辽陵及奉陵邑——祖陵及祖州城,1988年被列为全国第三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十一五期间被列入100个大遗址之一,2012年9月辽代上京城和祖陵遗址进入中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辽文化资源☆真寂之寺
真寂之寺位于巴林左旗林东镇南15公里的群山中。卧佛山、别楞山、灵岩山三山鼎立,自然造就一个箕形山谷,桃石山从谷底拔起,桃形巨石仅以三点支撑,南望似巨桃在盘,曰“蟠桃献寿”,北看又如雏鸡伏卧,称“鸡雏凌云”,桃石山又被当地牧民称为“钦达牟尼峰”是如意珍宝之意,与观世音菩萨的六字真言中“嘛、呢”相合。堪称塞北一绝。一条通往峰顶十分险要的裂隙,被称之为“阎王道”。位于桃石北探哨峰下的天然岩洞入口在山西侧,出口在山东侧,人们冠以“再生洞”,又与辽代帝王登基前举行的再生仪相似。真寂之寺早在辽王朝建立之初,契丹人就在灵岩山东壁开凿石窟,将卧佛山天然卧佛,雕刻成佛像,请进寺中供奉,题名“真寂之寺”是释迦佛“真正修得涅槃正果”的意思,石窟从南向北排开,有四窟二龛。最大的二号石窟面阔6.5米,进深5米,高约2.5米。正中圆雕释迦牟尼涅槃像(俗称卧佛),佛经上说佛涅槃时头北脚南,面朝西方。而这里的佛涅槃像却是头南脚北,面东侧卧,别具一格。这是契丹人崇尚东方,以东为尊的体现,充分突出了民族特色。卧佛南北两端,分别圆雕两尊佛护侍,均是立姿,头与窟顶相连,脚与地板一体,身后高大的背屏显得佛像顶天立地,又能承受山体的压力,匠心独具。石窟寺的佛造像以及石窟的穹庐顶,向人们展示了辽代石雕的精湛工艺,同时也讲述了佛教故事。真寂之寺于200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真寂之寺所在召庙景区2016年被列为国家级AAAA级景区。
辽文化资源☆喇嘛苏庙
喇嘛苏木庙(宗喀巴寺)历史悠久,位于巴林左旗查干哈达苏木东哈达英格嘎查林东镇喇嘛苏村,该寺始建于清朝顺治年间(1640年),清朝乾隆皇帝时期,把喇嘛苏木庙命名为“喇嘛苏木庙(宗喀巴寺)”。喇嘛名额定为40名(度牒),全部吃俸禄。上世纪五十年代寺庙建筑被毁。
喇嘛苏木庙(宗喀巴庙)作为重要的历史遗迹,有着珍贵的佛学文化研究价值,恢复重建喇嘛苏木庙(宗喀巴庙)是发掘、整理、弘扬历史的内在要求,是我旗贯彻落实“一带一路”政策精神的重要举措。为此,启动实施了总投资3亿元,规划占地780亩,主要建设宗喀巴庙、佛母殿、蒙古族佛教文化研究中心、丁刻尔扎仓和却伊拉扎仓等内容的喇嘛苏木庙(宗喀巴庙)恢复重建工程。
修复喇嘛苏木庙(宗喀巴寺),恢复其昔日荣光,既可充分体现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满足广大信众的需求,促进地区社会和谐稳定和宗教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又能将特色旅游开发、地方经济发展和农民群众脱贫致富相结合,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十分巨大。
辽文化资源☆上京契丹辽文化产业园
上京契丹辽文化产业园区占地715亩,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总投资20亿元,共有单体建筑项目8个。园区采取“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建设运营模式。其中,政府投资7亿元建设运营了博物馆、契丹大剧院、景观广场、古玩城四个项目。吸引社会资本投资13亿元建设了购物中心、辽文化主题酒店、商业街、旅游休闲居住区四个项目。是集遗址保护、文博展示、城市服务、休闲娱乐、文化创意等功能于一体的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是自治区“十二五”重点文化产业项目,2015年被评为自治区级服务业集聚区,是2016年自治区党委组织部“草原英才”工程的引领支持人才项目。2017年被认定为市级示范性创业园和创业孵化基地。园区入驻率已稳定在70%以上,业态覆盖古玩交易、艺术创作、旅游产品创意研发、金融服务、餐饮经营、商贸流通、文化娱乐各个方面,入驻商户近500家,吸纳就业近3000人。全面运营后将逐步实现园内创业就业人数达到5000人以上,年接待游客80万人次以上的建园目标,并将成为内蒙东部旗县规模最大、功能最完善、具有引领示范水准的人才集聚和文旅产业发展平台。
1
A级景区●召庙景区
召庙·北五台旅游区位于巴林左旗人民政府所在地林东镇南14公里处,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地质公园,方圆六十平方公里,这里群山耸立,庙宇成群,古木丛生,龙泉溅玉,既有千年石窟之深邃,又有山峰幽谷之奇妙,是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珠联璧合的休闲旅游绝佳之地!
景区内耸立着灵岩、慈航、圣水、别楞、宝顶、等险峰,天梯道、辽王古城让您感觉到大自然的伟岸神奇,此外,弘福寺、莲花台,前召寺院遗址前后呼应,慈云庵遗址、净观洞、天女山神仙洞、滴水壶辽墓、龙门圣景、峰顶的原始生态林。平顶山的天梯和祭坛、旷古绝今的金翅鸟巢、罡风洞、蜂房山、灌顶泉、马蹄泉等遗址胜景繁星般的点缀在整个大景区。灵岩山气宇轩昂,丛岩叠构,怪石嶙峋,古洞穿插,峰顶一块桃形巨石挺立崖端,因而俗称桃石山,桃石万吨重,仅三点相撑安坐在山顶,百万年与祥云结伴,与日月同行,诗人描述它“风吹欲摇,云飘欲走”在桃石山更有天然形成具有闯关祈福体验的人生三关。山间有朝拜圣地“真寂之寺”,真寂之寺是国内保存最完好,和最大的辽代石窟群。真实反应了辽代佛教文化的盛行和辽代中晚期石雕艺术的发展过程,3号窟内的不二法门手印是召庙景区独有。
灵山圣水,神韵无穷。魅力召庙,人间仙境。召庙的灵山圣水孕育了千百万年的灵性与千百年无尚佛法的加持会给您带来智慧、带来福运、带来吉祥安康。
2
A级景区●沙那水库景区
沙那水库位于巴林左旗东北部,距旗政府所在地林东镇52公里处。地处西辽河流域的乌尔吉沐沦河上游。
沙那水库于1975年建成交付使用,控制上游流域面积1855平方公里,总库容7175万立方米,最大水面10平方公里,可养鱼水面8平方公里。
沙那水库水利风景区占地面积30平方公里,其中,水面面积10平方公里,森林、湿地及山地面积20平方公里。主要水文景观有:10平方公里的大水面景观,碧波荡漾,水天一色;泄水洞泄水景观,如蛟龙出海,气势磅礴。主要地文景观有:驼峰山景观,犹如身负重荷的骆驼,在勇敢地向高山之巅攀登;天井景观,三面环山,有一狭口与大小面相连,置身其中,倍感大自然的神奇;凤凰山景观,凤头前伸,似奔向水库,展翅欲飞;观世音山景观,是大自然的神奇力作,水库东岸起伏的山丘,与平静水面上的倒影合一,婉如打坐在莲花座上的南海观世音,面朝沙那水库,祝福着这里的游人们;红石砬子山景观,鬼斧神工,悬崖峭壁,犹如一把利剑,直插水中;蛤蟆石景观,伴随着神秘传说的蛤蟆石,似前爪前额入地,后双腿被斩去,只身倒立的蛤蟆,看着蛤蟆石,听着蛤蟆石的传说,让人产生无尽的遐思......
沙那水库被国家农业部认定为无公害绿色水产品产地。沙那水库“全鱼宴”更是久负盛名,吸引众多游客前来一饱口福。沙那水库水利风景区是巴林左旗文化旅游的纽带。沙那水库水利风景区内有阿鬼庙遗址,是藏传佛教文化的传承;同时,沙那水库又是活生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教材,这里是赤峰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都有上万人次学生来这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也正是有了这些丰富的景观资源和历史文化遗存,才使沙那水库蓄积着丰厚的旅游资源价值。沙那水库管理处也早就注重了这一点,自1993年即开办了“沙那水库旅游区”。2008年批准沙那水库水利风景区为国家水利风景区。2016年批准沙那水库水利风景区为国家级AA级景区。
3
A级景区●辽上京博物馆
巴林左旗辽上京博物馆新馆于2018年建成,座落于辽上京遗址西侧,建筑面积一万六千余平方米,是以辽文化为主题的特色型博物馆,也是自治区唯一的辽代皇都博物馆,国家三级博物馆和国家AA级风景区。辽上京博物馆馆藏丰富,现藏文物113885件/套,其中国家一级文物57件/套,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辽上京博物馆共分为三层,二层展览主要包括契丹王朝厅、契丹壁画厅、契丹信仰厅、契丹墓志厅、契丹葬俗厅五个部分。三层展览主要为巴林左旗通史展厅。
“契丹王朝”展厅,立足于巴林左旗的地域文化特点,以契丹的祖源、草原第一都、祖陵祖州、澶渊之盟后与宋朝的关系,以及契丹族四时捺钵作为重点阐述内容,展示契丹民族从兴起到逐渐发展壮大,直至成为纵横欧亚草原,影响中国乃至世界历史的历程,阐释绚丽多彩的辽文化是契丹族与汉族及其他各民族相互交流和吸收的成果,同时探索中国北方民族的起源与发展,以及对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演变的重要影响。
“契丹壁画”、“契丹信仰”、“契丹墓志”“契丹葬俗”四展厅,以我旗出土的辽墓壁画、宗教文物、墓志、葬具为重点,展示辽上京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
“巴林左旗通史”主要表现巴林左旗的历史文化,以时间为纵向轴,不同历史时期文化特色为横断面,充分展现巴林左旗文明的起源、发展及繁荣,古代先人与当代各族人民共同书写了巴林左旗历史的璀璨篇章。
辽上京博物馆既是一座辽代文物的艺术宝库,也是了解契丹起源发展的学习殿堂,更是弘扬民族文化、打造辽文化品牌的重要载体和平台。
4
A级景区●契丹博物馆
契丹博物馆成立于2010年,是经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局批准的巴林左旗首家民办博物馆。契丹博物馆位于巴林左旗契丹产业园区古玩城东门,建筑面积3600平方米,其中展厅面积1200平方米。
展厅共一层,分为为序厅、主厅两部分。馆藏有青铜器、陶瓷器、金银器、玉石器、碑刻壁画、丝织品、马具等十多个种类的国家珍贵文物大约3000余件,其中一级文物33件,二级文物26件,三级文物92件。馆藏上至新石器时代,下至元明清时期,以契丹辽文化为主。包括石器、青铜、陶瓷、碑刻、钱币、玉器、金银饰品、宗教文物等十余个门类,总数达1000多件。尤以契丹文物最为丰富多彩,品类之多,质量之精,其中数十件藏品为国内外绝无仅有的真品。馆藏契丹文墓志、汉字墓志、陶瓷器、金银器、铜器以及马鞍饰具珍贵文物,为研究辽代书法史,陶瓷发展史,金属工艺以及中西文化交流史等,补充了大量的实物资料。馆藏辽代鎏金双凤纹银捍腰、金丝花冠簪、玛瑙围棋子、琥珀璎珞、建筑琉璃构建等文物精品,为研究辽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状况,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自然资源
七锅山国家地质公园
七锅山国家级地质公园分布着无以计数的冰臼,是第四纪冰川运动留下的遗迹,199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称此处冰臼群为“天下一绝”“世界奇观”。2012年,七锅山被列为自治区级地质公园。2018年,七锅山被列为国家级地质公园。
为打造“契丹辽文化体验游王牌”和“契丹辽文化国际旅游目的地”两个核心目标,全面实施文化旅游高质量融合发展战略,充分依托境内历史文化资源独有优势,实施了七锅山国家级地质公园旅游景区建设项目,地质公园距林东镇20公里,位于查干哈达苏木阿鲁召嘎查西侧,区内包含天龙山、圣象山等旅游景点。
天龙山旅游景点总投资760万元,于2018年底完工,设置停车场1处、观景台1处、木制长亭20米、六角凉亭2个、旅游厕所1个、栈道470米、台阶423级,被国内外专家学者誉为世界奇观。
圣象山旅游景点总投资1507万元,设置停车场3处、木制长亭20米、六角凉亭2个、栈道休息长廊2处、旅游厕所1个、台阶1080级。景区遍布着天然独特的大小冰臼群,还隐约有古人居住生活过的痕迹。
通过系列措施,建设形成了集辽代石窟艺术、宗教文化、自然奇观和高端禅宗度假为一体的精品旅游体验区,为打造国家地质公园和内蒙古自治区第二个独特石林美景旅游品牌奠定了坚实基础。
自然资源
乌兰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内蒙古乌兰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巴林左旗北部,地处于大兴安岭南部山地,东北与阿鲁科尔沁旗高格斯台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毗邻,西北与巴林右旗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锡林郭勒盟古日格斯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接壤。保护区总面积78672公顷,属于大型自然保护区。
内蒙古乌兰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构筑内蒙古大兴安岭南部山地生态安全屏障的核心保护区,也是蒙古高原向东北平原的过渡地带,有森林、灌丛、草原、湿地等多样的生态系统和丰富的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保护区的森林类型为典型的原生性温带落叶阔叶林,同时分布有纬度最高的华北落叶松林,也分布有海拔最低的岳桦林,有相对集中分布的斑羚、马鹿,也有在此繁殖的黑鹳、蓑羽鹤等。属于森林生态系统类型的自然保护区。
保护区内生物多样性丰富,经调查,保护区有高等植物1071种,隶属133科453属,其中种子植物862种,蕨类植物27种,苔藓植物182种;有脊椎动物29目81科321种。2014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乌兰坝自然保护区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自然资源
乌尔吉沐伦河
国家级湿地公园
乌力吉沐沦河国家湿地公园以乌力吉沐沦河为主体,并将沙那水库和沙里河纳入湿地公园规划范围,涉及三山乡、富河镇、碧流台镇、十三敖包镇、林东镇、查干哈达苏木等6个苏木乡镇。规划范围北起富河镇太平屯,与乌兰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直接相连;南至查干哈达苏木胡宾沟嘎查;西起富河镇海力吐村约尔亚嘎查,与乌兰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直接相连;东抵乌力吉沐沦河与沙里河的交汇处。东西向宽约35公里,南北长约130公里,总规划面积7.01万亩,总湿地面积4.9万亩,湿地率70.09%。项目总投资预计为16486万元,总体规划期限为2017—2021年,预计竣工时间为2021年。该项目主要内容有:一是城区段输沙工程建设。二是城郊三角洲湿地综合工程。包括湿地综合服务中心、湿地观景台、停车场、湿地巡护道路等,构造自然展示中心,打造三角洲湿地公园。三是沙那水库周边湿地保护与适度开发工程。
内蒙古巴林左旗乌力吉沐沦河国家湿地公园的建设,肩负着水源涵养、缓解洪峰、承载鸟类等生物多样性资源的重要生态功能,对维护巴林左旗乃至我国西辽河流域的水生态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自然资源
萧太后点将台
萧太后点将台位于巴林左旗查干哈达苏木后召嘎查距林东镇约12公里的哈布其拉山谷,其高30米,周长50米,平地拔起,无依无靠,四周为缓坡草地,因其平稳座落在草原上,有如当地牧民家中的炕桌,也有“石桌子”之称。
据说,辽圣宗的母亲萧太后曾在此亲自点兵20万,带到河南濮阳,与北宋的军队发生了战争、并订立了“澶渊之盟”,北宋从此向辽开始进贡,后人称这里为萧太后点将台。
自然资源
要尔亚红柳林
要尔亚红柳林景区位于巴林左旗白音勿拉镇要尔亚嘎查,占地面积3000余亩。是巴林左旗最美的一处草原,主要景点有仙字山,佛教六字真言山(已有146年),两口(两个)暖泉(不冻之水),真爱双傲包,红柳林(200多年历史),许愿树(开过光),神人口,辽代马圈,老虎洞,幸福门,骨头雕巢,金代边墙,白椛林等。
作者: 沈保才
来源: 往事与记忆
编辑:毕永宝
如有侵权请私信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