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周边就这样一处周末遛娃的好去处,此处风景区野趣天成,青山绿水,层峦叠翠,密林曲径,奇花异草遍及山野,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晴时极目远眺晴空万里,阴时细雨纷纷云雾缭绕,其上风上水的地理优势,使之享有京城“绿肺”之称,也有诗云“才赏红鱼游静水,又闻芳草散馨香。踏平巨石觅仙境,望断飞流饮玉浆。峭壁天梯通美景,陡峰石下落斜阳。山神洞府涤心智,古寺龙泉沐佛光。”这就是位于海淀区苏家坨镇境内号称“京西小黄山”的4A级景区凤凰岭。

凤凰岭景区路线图,红点标注为北线

凤凰岭人文景观也是相当丰富,遗迹众多。早在金代,金章宗就曾沿西山建有“八大水院”。元、明、清又相继建设,形成“三山五园”。其中,“八大水院”之一的黄普院便建在这里,以此为主要景观构成了凤凰岭的南线;中线以古刹龙泉寺为中心;北线则以峰奇、石怪、水美、洞幽取胜,本次带娃登山,不能走遍全部线路,选择了以自然风景为主的北线。东门进入,沿马路走一段,从徒步登山大本营开始,经过白塔水库-荫凉亭-南天门-大块地-密宗塔-飞来石塔-宫保石寨-天梯亭-桃园观-神泉,全程大约5-6公里左右,由于带娃,又遇到风雨,走走停停,差不多从9点30开始到下午5点,用时7个多小时。

到达第一个景点白塔水库

途径第一个景点白塔水库,这是个人工的小水库,大坝上铺设了木栈道和栏杆,水库里面很多30~40cm长的锦鲤,但是大坝距离水面较高,加上水不是很清澈,娃-乐水对鱼不是很感兴趣,只是手持竹竿登山杖在大坝的木栈道上蹦蹦跳跳,话说这根登山杖也是有一定的小来历,是来自徽杭古道的竹林,全程陪乐水走完徽杭古道和障山大峡谷的。

一步一个脚印,坚持自己走

过白塔水库就开始一路台阶上行,部分路段有小近路,妈妈带路,乐水紧随其后,毫无畏怯之色,这种野路是砂石路,容易打滑摔跤,不过这也正是教育的好时候,眼睛要看好路,聚精会神,要学会分清楚哪些地方是可以踩,哪些是地方是容易滑倒的,“路要学会自己走,而且要走稳”。

喂猫

当然童心未泯,遇到两只可爱的小野猫,乐水赶紧掏出了自己背包里的面包喂了起来,这些猫咪不怎么怕人,有人经过主动跑到跟前要吃的,但是乐水胆子还是有点小,不敢靠的太近,远远的丢过去。后来慢慢就好起来了,因为几乎没处休息处都有猫咪的身影,一路走一路喂。

途遇跑山者

继续前行,右上角的亭子就是荫凉亭,是我们第一目标,登山途中遇到了跑山的大部队,简单沟通了几句,说再参加100公里跑山的活动,真是佩服的五体投地,这也无形之中影响到了娃,看到哥哥姐姐们这么厉害,自己也更有力气和劲头了。

到达荫凉亭

经过一番努力10点45左右到达了荫凉亭,此亭东面原有一块巨大的风动石,高4米,宽3米,上薄下厚象座影壁直立于岩石边缘,挡住东升的太阳。盛夏到此,微风拂面,蚊蝇不存,非常凉爽。20世纪70年代,风动石被当时的采石队移作他用,景区于1996年修得此亭,名曰“荫凉亭”

荫凉亭休息,吃东西补充能量

修整补充能量后,离开荫凉亭继续前行,奔向下一目标南天门,从景区路线图上可以看出,需经过十八盘到南天门,说到这里很容易让人想起泰山十八盘到南天门,有点抄袭概念的感觉,不管怎么样,其意都是要经过一段长途和艰难的跋涉,一望无尽的台阶。

乐水在十八盘坚持上行

这一段一路上行,想相对比较累的一段,乐水毫无惧色,继续坚持攀登。

摆出一副胜利的姿态

途径一处悬崖,乐水当起了队长的角色,前面带路,还时不时摆出一副胜利的姿态,远处层峦叠嶂,相映成趣,不过这才走了不到一半,后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视频加载中...

南天门休息

用时1个半小时,大约在12点左右,经过十八盘,到达南天门,看到了吧,南天门其实就是一块巨石形成的门洞而已,天气不作美,飘起雨来了,巨石正好可以挡风遮雨。

大块地石桥

又经过半个小时左右,我们到达了大块地,这是我最喜欢的经典,有一座石桥连接两座山峰,石桥虽然是现在水泥筑成的,但古色古香韵味十足,过石桥后可以登高远眺,视角极佳,真是“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路”。

大块地登高远眺

大块地继续喂猫咪

在大块地休息的时候,又有两只白色小猫咪,乐水又开始大发慈悲,主动掏出自己辛苦从山下背上来的面包分享,这次大胆了很多。

终于在下午1点40左右,到达了凤凰岭最高处飞来石塔,飞来石塔又名灌浆石塔,所处海拔748米,是凤凰岭景区位置最高的景点。石塔原建于清光绪二年(公元1877年),高2.95米,为7层六角形小塔,每层各雕佛像6个,除佛雕碑铭外,共雕佛像40尊,小巧玲珑,雕刻精致。登顶凤凰岭,遥望飞来石塔,不觉让人想起王安石的《登飞来峰》: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在飞来石塔避风雨,雨伞都刮破了

但是我们到达的时间不佳,刚登顶就开始狂风大作,还下起来小雨,山顶的温度骤降,雨伞还被大风挂断了,因此也没怎么拍照,就赶紧找了一处北侧的石墙下避风,顺便吃点东西。等风雨小了之后,就准备开始下山。从山顶刚开始下的时候,因为台阶很陡,又下过雨很滑,因此还是妈妈背了一段,真是辛苦妈妈了。

宫保石寨

风雨停了,加上一路下行,很快就到了宫保石寨,宫保石寨是由山壁断层岩跌落形成,过去曾有石房数间,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寨口隐蔽,曾有寨门,门道宽约1.6米,高约7米,站在洞口守卫,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效。

沿天梯亭继续下行

经天梯亭下行

沿台阶一路下行,虽然天公不作美,没有蓝天白云,但一路风景如画,时不时停下来拍照,走的慢慢悠悠,到达天梯亭的时候已经3点40了,下山的路还很长,得继续加油。

鲸鱼背休息

其实上午乐水肚子有些不舒服,虽然坚持走了下来,但是精神状态不是很好,下午乐水的状态比上午好了很多,在天梯亭休息时又来了一只小花猫

继续喂小花猫

在此处继续往下其实有两条路,一路是比较陡峭的天梯下行,达桃园观;一处是相对较缓的调节到达风云洞,我们下山考虑到危险度的问题,走了相对较缓的台阶,从风云洞下行,下行之后我们又折回,到达桃园观,其实是乐水自己选择的,说要继续参观桃源观。

观音洞

桃源观始建于明嘉靖年间(1522年—1567年),掩映于山峦绿树丛中,称为“妙峰庵”。因地处偏辟,俗称“旮旯庵”。初建时有两座殿堂,第一座殿堂为“灵官殿”,中间供奉豁落元帅王灵官,两侧供奉关圣帝君和文昌帝君;第二座殿堂为正殿,名 “三清殿”,供奉元始、灵宝、道德天尊为三清。但是在1937年桃源观被日寇焚毁迨尽。2002年经海淀区人民政府批准复建,历时3年,建成灵官殿、三清殿、吕祖殿及居住用房等。其中主要的景观是观影东和天梯,观音洞位于桃源观西侧,坐西朝东,借天然巨石凿刻而成,洞内供奉送子观音石像一尊,为周边村民求嗣参拜之所,洞内原石像在“文革”期间已被砸毁。

天梯

在桃源观的东侧是天梯,天梯坡度较陡,总共53级台阶,又称“五十三蹬”,暗喻“遍参五十三知识,始得善果”之意。天梯顶端有修仙洞,坐西向东,洞口原有门,现在石壁上门框痕迹依然清晰,相传汉钟离得道后曾在此修习仙法。乐水看到此景,居然主动爬上去看看,不过没有爬到顶端,就下来了。

玉兔亭

从桃源观开始下行至玉兔亭,从飞来石塔到玉兔亭我们差不多用了近3个小时,到达玉兔亭已经5点多了,到大门还有很长的一段公路要走,乐水7、8个小时也累了,考虑到实际情况,我们打算做景区的电动车,每人15元从神泉做到凤凰岭东门,打车回家。整个过程,乐水表现不错,虽然部分时间又累又困,但在爸妈的鼓励下还是一路专注和坚持,后期我们也多设计一下路线,希望继续把这种精神延续下去。谢谢各位阅读。你觉得带孩子一起旅行、徒步、登山有什么意义呢,也可以一起参与评论和讨论,一起分享经验,帮助孩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