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春节有个很贴切的词汇,

叫年味。

不管是招待亲朋的佳肴,

还是好友茶话的零嘴儿,

这些年节美食,你家起码有一样!

01

炸货

老济南人忙年,家家户户都要烹制油炸食品。那时物资贫乏,年货的品种很少,即使商店里有好东西摆着,由于家底太薄手里没钱,人们也舍不得去买。于是自己动手制作年货便成了各家各户年前必备的功课,其中油炸食品好吃易做便于保存,自然成了自制年货的首选。

人们一早把平时不用的大锅找出来洗刷干净,住平房的在院里垒个临时柴灶,住楼房的也要把小锅换成大锅,倒上半锅花生油,用大火烧沸,一家人便紧锣密鼓有滋有味地忙活了起来。

油炸食品是要注意顺序的,应面食在先,副食在后。副食之中又要先炸味淡的,再炸味浓的,像鱼虾一类腥味大的东西一定要放在最后。

只有这样,用一锅油炸出来的年货才不至于串味儿。而且把鱼炸完了以后还有个讲究,就是要再切些豆腐块放进锅里,一来吸收腥味,二来讨个吉利,因为此番炸出来的豆腐名曰“鱼豆腐”,与“余都福”谐音,寓意着来年家有余财人有福气。油炸面食主要有麻花、馓子、甜圈、面叶、麻团、春卷等等。

还有一样东西是家家必炸的,这就是藕合。济南盛产莲藕,以脆嫩香甜汁多无渣闻名,老济南人过年,餐桌上是离不开藕合的。炸藕合要先调好肉馅,将其夹在两叶藕片中间,外边挂上面糊过油。

藕合外酥内脆,脆中带糯,咬一口喷香,还有藕丝连着,人与年藕断丝连。

02

酥锅

摄影:王琴

酥锅,是济南的传统美食,更是春节期间济南人饭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佳肴。老济南人管做酥锅叫做“打酥锅”。腊月二十六或者二十七打上一大锅酥锅,绝对是老济南“忙年”的重头戏。酥锅的味道,就是老济南的年儿。

将肘子骨、五花肉、整鸡、整鱼、藕、海带、豆腐、大白菜等食材放入砂锅,加入葱、姜、蒜、糖、醋、盐、料酒、老抽等调料,焖上一宿(一般要焖煮8-10个小时)——一锅“鱼酥肉烂、酸咸甜香、形态晶莹、色似琥珀”的美味酥锅就做好了。

03

香肠

每逢年关将至,许多人家阳台悬挂的年货,最普遍的便是香肠,它们在阳光的照射下,带着酱色的光泽,散发着特有的肉香,仿佛这就是独属于山东的“一帘幽梦”。

每逢年关将至,许多人家阳台悬挂的年货,最普遍的便是香肠,它们在阳光的照射下,带着酱色的光泽,散发着特有的肉香,仿佛这就是独属于山东的“一帘幽梦”。

在济南莱芜,有一种特产,可谓家喻户晓,品尝过的人,一定不会忘记其特有的味道,它就是口镇香肠,也叫“莱芜南肠”。莱芜香肠,因用料考究、制作精良、营养丰富、香味浓郁而名驰四方。每到年末,莱芜人素有存储香肠以备春节走亲访友馈赠及宴请宾客食用的习惯。

莱芜香肠选用莱芜黑猪瘦肉和小肠,配料为砂仁、八角、边桂、花椒、石落子等,外加优质酱油。经过刮肠、剁肉、拌馅、灌肠、晾晒、蒸煮等工序,精制而成,风味独特,具有营养丰富,美味清口,增进食欲,健胃理气等功效,并有虫不蛀、蝇不叮、久放不变质等特点,是宴宾和馈友之佳品。民间曾有“香不过的老南肠,拉不尽的莱芜猪”之说。

04

饺子

摄影:邵凯

在中华民俗中,除夕守岁吃“饺子”,是任何山珍海味所无法替代的重头大宴。“饺子”即“交子”,是新旧交替之意。“子”为“子时”,交与“饺”谐音,吃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意思。

此外,饺子因为形似元宝,过年时吃饺子,也带有“招财进宝”的吉祥含义。

摄影:邵凯

过年的时候,有些地方还会在饺子里包上硬币、红枣、栗子、花生等彩头,据说吃到的人来年会走运哦。

05

过年小零嘴儿

在许多人儿时的记忆中,只要到了腊月,就有香甜可口的零嘴儿吃:馓子、麻叶、糖瓜、江米条、蜜三刀……这是记忆中的年味。

摄影:王琴、邵凯

香香酥酥的撒子,一条一条,吃的停不下来。象征甜蜜团圆的糖瓜,小时候就爱吃粘着芝麻的那一口。吃在嘴里既粘又甜,香气四溢,入口一嚼即碎,久嚼不腻,越嚼越香。蜜三刀外酥里嫩,口感极佳,咬下去有浓浓的蜂蜜味还能看得出蜂蜜拉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