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还记得小时候班级组织到动物园秋游,我们这群小孩拉着衣尾像被赶鸭子一样结队游园,平时只能在图画书上看到的“小动物”终于可以近距离接触。这才发现,大老虎大狮子确实很大,小马儿也比自己高很多,还有各种说不出名字的鸟儿。在动物园里总能见到新奇的东西,不知不觉就能玩上一天。
刚刚度过六十岁生日的广州动物园是许多老广童年的回忆,不少人小时候由爸妈带来动物园,现在轮到他们带着自己的孩子来玩。尽管六十年过去,园内展示物种和设施有些已跟不上潮流,但每逢假日,这里仍是人山人海充满欢声笑语。
广州动物园的前身是位于中山四路的永汉公园,图为上世纪40年代的永汉公园。
1958年迁址至先烈路地段的广州动物园重新开放,图为上世纪60年代的广州动物园正门。
广州动物园位于市区中心地带,横跨先烈中路与环市东路,园区占地近42公顷,是国内展览动物种类和数量最多的城市动物园之一。园内共有选自全国和世界各地的哺乳类、爬虫类、鸟类和鱼类等动物 450余种,其中不乏珍禽异兽,包括大家喜爱的国宝大熊猫、金丝猴、黑颈鹤,也有国家二类重点保护动物小熊猫、白枕鹤等。
园区设有科普馆、游乐场、海洋馆、飞禽大观等区域,以不同的经营项目和丰富的节目为游客增添游玩乐趣。游客既可以在固定时间观看动物进食,也有机会与小动物近距离接触、合影留念。
飞禽大观打造出开放式生态体系,置身其中如同进入了百鸟天堂。
动物广场上游客可体验喂食动物。
广州动物园也是广州对外交往的重要见证者。改革开放后,广州动物园先后与日本、美国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人员往来和动物交换,许多“动物朋友”远渡重洋来到广州安家,其中包括外国赠送的国礼级动物:如越南胡志明主席送给中国小朋友的亚洲象、德国法兰克福赠送的阿拉伯狒狒、日本福冈市市长送给广州市民的河马等。它们在广州安居繁衍,与我们一同成长。
在2017年9月,广州动物园正式停止“动物行为展示馆”营业,意味着已有24年历史、累计一千多万人次观看的马戏表演结束。我们曾熟悉的猴子走钢丝、黑猩猩打鼓、鹦鹉骑车等表演不再出现,但能看到它们安逸地在各自的区域里散步、吃东西,也是值得期待的景象。
昔日的动物表演
大象:终于轮到我们看人类了。
与动物和谐相处。
看到动物们更自然的生活状态,对小朋友而言更有教育意义。
2018年1月1日,广州动物园在60岁生日当天正式开放VR动物园,将虚拟现实技术引入动物园。VR也成为广州动物园科普教育的工具之一,相信这会成为这一代小朋友难忘的童年回忆。
同一座动物园,不同人的童年回忆。
图 | 广报全媒体记者 苏俊杰 陈忧子 乔军伟 杨耀烨 曹景荣
来源 | 广州日报摄影部(GZphot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