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荔枝湾,全名荔枝湾涌。位于广州市荔湾区荔湾湖畔。是广州具有鲜明的岭南建筑风格和西关风情的著名景点之一。(图片来自 IC photo)
历史上的荔枝湾,是在驷马涌南的周门村,和象岗西面的芝兰湖(现广州市流花湖一带)相通,西至西场后注入珠江,“广袤三十余里 ”。(图片来自 IC photo)
是羊城广州历史悠久的风景名胜。周门至今仍有荔溪东、西、南三约,这三处地名,包绕成湾状,与《岭海名胜记》“城西七里"的记载相符。周门的荔枝湾故道因之得名。(图片来自 IC photo)
荔枝湾的历史可追溯到广州建城之初的2200多年以前。公元前206年,汉高祖刘邦派遣陆贾来广州向赵佗劝降,当时陆贾在今天的西村为驻地,筑泥城,并在河边种植花、藕和荔枝,开始经营这一名胜“荔枝湾”。(图片来自 IC photo)
南越国时,赵佗在今西华路彩虹桥附近建越华馆款待和迎送陆贾。唐代张九龄诗《与王六履广州津亭晓望》,其《送广州周判官》诗有“海郡雄蛮落,津亭壮越台”句,津亭即指越华馆。(图片来自 IC photo)
南汉时,在泮塘建有华林园;又在今中山八路周门一带建有皇家园林昌华苑、显德园;在城北芝兰湖畔建有芳华苑、芳春园,“飞桥跨沼,桃花夹水一二里,林木夹杂如画”。每当荔熟之时,皇帝刘鋹与宠妃臣子在御苑中赏荔游乐,穷奢极欲,称“红云宴”。(图片来自 IC photo)
元时,荔枝湾西苑有柠檬御园,所产柠檬用来制作元朝的贡品,渴水“摄里白”。位于洗马涌和上西关涌间的周门,至今仍有“西园地”及荔枝湾地名,证明唐、宋以来园林区所在。而芝兰湖旧址至今犹有“兰湖里”、流花桥等遗迹留存。(图片来自 IC photo)
明代,荔枝湾为文人传颂,”一湾溪水绿,两岸荔枝红“,并以“荔湾渔唱”被列为羊城八景之一。(图片来自 IC photo)
清末,驷马涌畔的南岸村曾有蔡氏私人花园环翠园,以今环翠园街为主轴,铺砌有3米宽的白石路,两旁分建有船厅、意大利风格的玻璃厅和望云草堂等。园内一进三间的元善蔡公祠,建筑用料精细,可媲美陈家祠,堪称广州生祠之最。(图片来自 IC photo)
1999年,荔湾区政协提出了关于“复建荔枝湾故道”的提案。为了迎接广州亚运,打造亚运景观,方案在2009年落实,2010年4月开始动工。2010年10月16日凌晨,荔湾湖的湖水被引入河涌,1992年填埋的最后一段河道重见天日。短短6个月,曾经的荔枝湾涌迎来新生,从历史重回现实。荔枝湾工程已成为广州亚运的“代表作”和珍贵遗产(图片来自 IC pho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