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旧改重启了,有加快推进改造的,自然也有转入微改造的。

早前,黄埔首批31条旧村将加快推进改造,有“反复”提到稳妥推进的旧村,也有意外惊喜出现,7条“未批已拆”旧村开始尝试突破困境。回顾:黄埔、番禺、白云58条旧村加快推进,广州旧改全面爆发

最近,黄埔区长洲岛地区控规优化及综合交通优化方案编制征询意见再次公示,对比上次公示的控规方案,建设总体方向发生了重大调整,但也更加了清晰。

大致可以概括为:大幅度增加水域用地、绿地面积,部分地块用地规模有所压缩,并推行连片开发

如此调整的目的是落实历史保护规划,将围绕“慢岛”定位的全维度活化。很明显,长洲岛转变了改造方式,大概率将以微改造、政府收储的方式推进开发、建设。

其实,广州旧村改造经过历史文保核查之后,有着丰富历史资源的片区,长洲岛地区控规降量、侧重微改造,也是大势所趋。

01

新定位:慢岛,交通仍是痛点

整个长洲岛地区控规方案来看,用地共分为AP0801、AP0802、AP0804、AP0805、AP0806五个地块,总面积约为990.4公顷。

对比2021年4月发布的控规草案,本次控规方案有了更加精准的定位:围绕“慢岛”定位的全维度活化,除了修正文物古迹用地边界之余,还要支持后续工业遗改造和活化利用。

2022年6月份公示方案

同时,长洲岛将优化用地布局,保障系列“造血”项目和民生工程落地;落实农业科研、城际深井站综合体等8处产业项目;以及,深井安置区、长洲安置区等。这三点,基本上是本次控规的主要调整地方。

所谓保障系列“造血”项目,应该是指村留用地的发展建设,主要集中在AP0801、AP0804、AP0805三宗地块上。可以看到,H14用地新增了很多文物古迹用地,特别是AP0801地块。

以此推测,这部分用地将围绕着古建筑进行旅游开发,提高村集体经济收入。

民生工程,自然是“城中村”的拆迁改造和医院、教育等配套设施的落地。

按控规方案来看,安置区选址主要在AP0802地块中的新化快速以东、金洲大道以南部分,AP0804地块金洲大道沿线西南部分。

配套上,长洲岛将建有6所中小学、黄船医院等;同时,在文保、慢岛的要求下,本次控规减少了很多商住类占地面积,取而代之的是E1水域用地、G1公园绿地。

整体上,长洲岛变成了一个绿荫盎然的“世外桃源”。

新的规划,走旅游开发路线。实际上,在黄埔区旅游发展规划,已确定:以黄埔军校旧址为核心的长洲岛被列入区旅游资源组合成的十大资源分布区之一。

并且未来规划中,长洲岛成为最为重点的建设目标,可以大胆地说“没有之一”。根据早前公布的数据,全区旅游接待人次中,黄埔军校景点接待占比基本在80-90%。

到2025年,全区年接待游客量达999.11万人次,年均增长率23.75%;旅游总收入达36.04亿元,年均增长率70.1%,期间将建设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3个,长洲岛是其中之一;

到2030年,全区年接待游客量达1236.4万人次,年均增长率23.75%;旅游总收入达63.11亿元,年均增长率70.1%。其中,黄埔将通过对黄埔军校旧址进行提升,建设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1个。其成为全区首个建设5A旅游景区的景点。

下面,就剩解决交通问题。

在保护开发的前提下,长洲岛将结合现状建设,进行交通优化,涉及1条主干道,即金洲大道,5条次干道,形成绕岛道路走势。与之前没有太大调整。

而根据2018年8月黄埔区发布的《广州黄埔区长洲岛历史文化保护总体规划征求意见公示》,规划范围包括长洲岛及深井地区,总面积约8.28平方公里,建立“一心三片,山水怀抱”的全岛保护格局

在这份规划中,黄埔区提及对古迹的保护性开发,更为重要的是从三点着手改善长洲岛的交通问题。

一是、通过城市轨道加强外部联系,包括地铁7号线2期、穗莞深城际琶洲支线和地铁8号线东延段;二是、保留金洲大道-鱼珠码头轮渡,建设新化环城高速;三是、完善岛内的交通,整体道路网络形成完整的滨水环岛路。

交通痛点方案出台之后,将剩下落地执行了。

02

注重修缮,科学城介入深井村旧改

在广州,长洲岛位于黄埔区西南部,有着黄埔“小西关”称号。

长洲岛是黄埔地区珠江上的一个江心岛,辖内有4个社区黄船社区、梅园社区、长洲社区和深井社区,总面积有11.5平方公里,陆地面积有8.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在2万人左右。

整体岛遍布着历史文化古迹和近现代革命和军事史迹,包括巴斯楼、巴斯教徒墓地、柯拜船坞、禄顺船坞旧址、黄埔军校、东征烈士墓、中山纪念碑、孙中山纪念馆、北伐纪念碑、黄埔青少年军校。

其中,深井古村有着700余年历史。早前,广州乐居走访时发现,村落的古建筑群占地面积近50亩,悠长的麻石街巷旁皆是宗祠、私塾、书厅、名居、店铺等。

其中,岐西坊、正吉坊、从桂、中约荣阳里的古民居建筑最多。

与区内其余旧村不同,黄埔对于长洲岛的改造一直保持着谨慎的态度。

所以,可以看到,目前长洲岛内大部分区域依然保留着“旧貌”,住宅密度不高,有大量未开发的地块,生活十分惬意。

变化不大,并不意味着没有开展工作。

早于1991年,长洲岛就启动开发,先后投资修复黄埔军校及其附属建筑、东征烈士墓、白鹤岗炮台、外国人公墓等古迹。

包括专门设立长洲文化旅游风景区、开始发展旅游及其配套行业,组织编织《广州市长洲文化旅游风景区总体规划》,成立旅游开发建设领导小组、正式提出开发长洲岛,进一步制定《长洲岛历史文化保护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等。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长洲岛都在专注于历史建筑、传统风貌的修缮工作,而旧改相关工作则少之又少。

初步了解,辖内4个社区仅有深井村涉及到旧改工作。

于2020年4月,深井村发展规划草案对外公示,总体定位已确定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总面积37.21公顷;后于2021年6月,深井村发布了新的控规方案,改造范围扩容到256.83公顷。

同期,科学城城市更新集团与深井社区公司签署了综合开发项目的战略合作。

来源:科学城城市更新集团官微

尽管历史文化资源丰富,长洲岛目前现状仍是以“城中村”为主,以基本生活需求类商业业态为主,杂货店、快餐店等散落在各个角落,村里也有大量员工宿舍、小型公寓、青年旅舍等。

长洲岛想要更好发展,始终离不开改造,只是方式要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