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位于广州市先烈路。1911年4月27日(农历三月廿九日)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为推翻清王朝在广州举行武装起义。起义者进攻两广总督等军政机关,血战一昼夜,起义失败。喻培伦等一百余人英勇牺牲,同盟会会员潘达微冒死收殓烈士遗骸72具,丛葬于黄花岗。1918年,爱国人士和海外华侨为了纪念这次起义的死难烈士,捐资修建了黄花岗烈士陵园。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庄严肃穆,布局井然有序。很少能见到一处丛葬墓地,如此令人震撼。这里安息着黄花岗七十二烈士,还有数位为民国国民革命牺牲的先人。最知名的,可能数林觉民烈士,他在狱中所写的“与妻书”,将人性的挣扎和理性的抉择,体现得淋漓尽致,特别是烈士“泪珠与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之语,绝对是真实写照。还有一点,可能一般人未曾知晓,林觉民烈士也是吾国建筑大师林徽因的堂叔。黄花岗埋葬着林先生两位至亲:林觉民和林尹民烈士。

广州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占地约16万平方米。墓园坐北朝南,规模宏大,气魄雄伟,其主要建筑群汇集在较长的中轴线上,正门为有三个拱门的仿凯旋门式建筑,门额以花岗岩镌刻孙中山先生题写的“浩气长存”四个金色大字。宽阔的墓道两旁碑石林立,并植有翠柏和古榕。早期墓园为杨锡宗设计。杨锡宗,中国近代著名建筑设计师,广东中山市翠亨村人。其代表作包括:广州人民公园、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十九路军坟场等。他和吕彦直也是美国康奈尔大学建筑系同学。

黄花亭。位于墓道莲池西南侧。重檐,正面抱厦。

黄花岗为72烈士陵墓,以麻石砌成方形墓基,四周绕以铁链栏杆。上有四柱方形钟顶碑亭,树“七十二烈士之墓”石碑一方。后面是一座麻石建成的纪功坊。上半部以72块矩形石块,砌叠成金字塔形坊顶,顶上矗立一高举火炬的自由神像,造型特别,颇为壮观。

坊额镌有章太炎所题篆文“缔造民国七十二烈士纪功坊”。坊前立柱一方一圆。圆柱顶部卷杀,爱奥尼柱式。设计师学贯中学,西学中用,信手拈来。坊檐的石刻也是大有可观。我只看懂鲜花松枝。

墓碑为方尖形,显然吸收了西洋设计手法。四方圆柱,空灵悠远。圆柱向上略有收分,钟顶四周人字山面浮雕白

坊额镌有章太炎所题篆文“缔造民国七十二烈士纪功坊”。坊前立柱一方一圆。圆柱顶部卷杀,爱奥尼柱式。设计师学贯中学,西学中用,信手拈来。坊檐的石刻也是大有可观。我只看懂鲜花松枝。

自由女神像。原像在十年动乱中破坏,座台上改竖一支两米多高的火炬。后来,火炬也不见,座台上空无一物。1981年,政府拨款复建自由女神塑像,由雕塑家林毓豪重塑,以连州青麻石雕成,高3.4米,造型上参照巴黎和纽约的自由女神像而稍加变化,糅合中国女性的特点与气质。左手挟法律书,右手高擎火炬。

自由女神像下方计七十二块矩形青石,上刻当时国民党海外各地支部名称和个人的名字,作为纪念他们捐款建设墓园的献石,砌叠成金字塔形坊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