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年之中,与父母相处最多的时间应该就是春节假期了。想借此机会带他们在市内走走,但要计划路线很不容易。
如果是潮流探店,父母可能会觉得不自在;经典的景区和公园,自己又不感兴趣。
「2022新春特辑」第六期,我们带来一份适合全家出动的「北京路小众玩法」。将我们去过认为值得推荐的去处,串成一天线路。
趁着春节假期,和父母来一场全天约会,用不同视角解锁熟悉的北京路。
假期的一天往往从中午才开始,即便是生物钟到点就作怪,也能赖床到11点。
优哉游哉打扮一番再出门,去又平又正的「观绿茶居」叹翻餐早茶,享受广州专属的Brunch时光。
观绿茶居藏身在老城区的僻静小马路内,平时做的都是街坊生意。自带茶叶、茶具的茶客不计少数,全程几乎都「自助服务」,像在家那般自如。
这里的茶点抵食夹大件,马蹄糕、萨其马等小点6元就有交易,最贵的比如虾饺、牛肉球也不过是15元。
在观绿茶居,还能够尝到很多几乎绝迹的广式茶点——
腐皮里卷着「宝藏」的鸡扎、缠绕着缕缕炸丝的炸芋角、绵软酥松甜度更低的沙翁……这类茶点普遍工序繁琐,又不能定价太高,如今很少能够在茶楼找到了。
在大年初的早茶里,「步步高升」萝卜糕、「油润富足」鸡蛋散之类的应节茶点最先被圈中,尽管是平日不常吃,也要尝一口沾点好运气。
吃饱喝足后,沿着老城区街道散步20分钟来到北京路南段的高第街。
高第街是八十年代国内第一条经营服装的个体户集贸市场,全国各地的服装批发商都会来此批货,街道常常塞得水泄不通,平时很少人来闲逛。
尤其在变成了「内衣一条街」后,男士们更不好意思走近。趁着过年期间商铺休息,这里恢复了百年前的清净悠闲,正是适合散步的难得机会。
而此程的真正目的,是寻找一条「许地」巷子。
这里曾是广州第一家族——许氏的族人聚居地,是清代广州一大盐商许拜庭故居,也是鲁迅夫人许广平童年生活的地方。
作为当时的名媛望族,许地除了有各房住的宅子,还建了家庙、戏台、藏书室,两口金鱼池塘,还有自己的花园和假山。
内里巷道极窄,有趣在内巷四通八达,本以为前路是倔头巷,怎知转个弯又通向了另一侧的「迷宫」。
从许地的「迷宫巷」出来,就到了下午啡时间。找家咖啡店稍作休息,带爸妈体验一把当下的咖啡潮流。
推荐北京南东横街的THE DOSE。临街的户外位子最受欢迎,门前的康乐设施更添了一份社区氛围。
这里的菜单简洁明了,含咖啡或非咖啡、黑咖或奶咖,很容易选择。
距离THE DOSE不出十步,又是另一家人气咖啡店SEED DOWN。
屋内空间不大,融合了广式满洲窗、大量木质和藤编家具、错落的绿植环绕,营造出西关的惬意气息。
置身广味十足的街巷叹一杯现萃咖啡,就像喝一杯豆浆那样平常,上了年纪的长辈也不会感觉太拘谨。
位于中山四的「农讲所旧址」离北京路有一段距离,建议打个车,10分钟能到。
踏入宫苑大门,街外车水马龙的喧闹逐渐淡出,是主干道上难得的一片静谧天地。砖红色的宫苑群彼此错落,沉淀了百年的时光痕迹。
关于这片宫苑最早的记载在宋代,是广东的三大学宫之一。
后来接连经历被毁坏、焚烧,最终在清代重建成现在的格局。到了20世纪,这里被用作农民运动的讲习所(农讲所)。
红砖青瓦的外墙在新年更显喜庆,要是幸运遇上有阳光和煦的好天气,手机镜头随手捕捉都是大片。
春节期间,还可以参观「农讲所历史陈列展」「番禺学宫历史陈列展」等展览。这片宫苑在不同时期的原始模样将再次重现。
要是晚餐想全家人撑台脚浪漫一下,就去太平馆吧!
怀旧的装潢、中式口味烹调的「豉油西餐」,更能照顾到全部人的口味。
太平馆的三楼又叫「总理厅」,这是因为周恩来总理曾在三楼用餐,而大厅至今还挂着不少周总理与夫人的照片。
餐厅还将周总理每回必点的乳鸽,以及夫人最爱的牛扒,分别订制成「总理套餐」和「总理夫人套餐」,要是头次来不妨一试。
老熟客则最喜欢「前汤+主食+甜品后上」的固定组合。
本土化的罗宋汤,以蒜泥和牛油两种中西食材,合力引出高汤香气。
牛排肉汁丰盈,味入里肌,其秘诀在于上铁板前先浸泡在生抽、老抽、绍酒等调料中冷藏腌制一晚。
伴碟的萝卜片、洋葱丝、土豆块注入了秘制酱汁的灵魂,引得铁盘滋滋作响。
甜品就选广式口味的舒芙蕾。
扒开软润的蛋糕胚,里头藏着当季水果和雪糕球,以外火内冰的双重口感,为这一天的行程完美收尾。
晚餐后在就近的公交站乘车回家,别搭地铁或打车,在路上的时间越长越好。
看着窗外的景象一幕幕被抛至脑后,摘下耳机,与父母面对面聊会儿天。
又或者让他们给你这个「导游」打个分,然后商量着下次由他们带你游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