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广州也有小数民族的聚居地,你知道在哪里吗?在越秀区的光塔路一带,是广州回族、满族的聚居地,著名的光塔和怀圣寺都在这条小路上。

光塔路还有一个名字叫“大食街”、“大纸街”,因为有大群“大食人”在这里居住,因此得名。因为广州是中国最早开放的通商口岸,所以当时也有各种宗教通过广州传入中国。

在唐朝,光塔路已经是外国人的聚居地,当时这里可以说是外商如云,有很多“藩坊”。到了宋朝,光塔路里面的怀圣寺光塔顶尖安装了一个金鸡风向标,成为了外来船只的导航标。

说起怀圣寺,是中国现存的最早的清真寺,建于唐朝。整体的建筑都是典型的阿拉伯建筑风格。怀圣寺里面的光塔,位于西南角。光塔高36.3米,青砖砌筑,塔身是圆筒形,塔身开长方形的采光小洞,在塔内有一个旋转楼梯直通塔顶。光塔作为曾经的灯塔,无论是为外来船只指路照明,还是作为宗教中的信仰灯,光塔在历史的长河中一路走来,都是发挥着它独一无二的作用。

还有值得一提的是怀圣寺里面最神秘的地方“藏经阁”,听说是在藏经阁收藏的是一些历史文物,里面最古老的一块石碑是元朝至正九年高丽人的一块墓碑,据说非常有价值,因为这块墓碑将朝鲜的伊斯兰教历史向前推进了至少两百年。除了历史文物以为,还放着一些外国所赠送给怀圣寺的礼物,例如印尼前总统所赠送的牌匾。

现在的怀圣寺处于民居聚集的地方,高大的树木仿佛已经将它的光芒遮掩了。走在路上,一不小心就可能错过了。但是偶尔看到一些与我们不一样装束的路人,才会想起,原来有这样一个地方。怀圣寺并不对外开放,不是教徒,也只能远远地隔着院墙,看看这座有千年历史的塔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