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头条带你看河北##河北文旅看图识景##2021就看国际庄##2021我为河北文旅代言#
“砚,研也
研墨使和濡也”
是写毛笔字磨墨用的文具
多数用石做成
来自河北易县的易水砚
又称易水古砚
是中国名砚之一
与广东的端砚齐名
有“南端北易”之称
今天
让我们遇见这种石头的辉煌~
史
相传,易水砚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在东汉墓葬里,人们就发现过它的身影。
易州的奚超父子继承了祖敏的松烟制墨技术,并在易水终南山津水峪制作出了奚砚,即今天的“易水砚”。奚超之子奚庭硅被南唐皇帝授为“墨官”,并赐李姓,由易州迁居歙中,成了“徽墨”、“歙砚”的开山祖。
以后易水砚墨技艺再传至广东肇庆影响端砚,可见易水古砚在中国名砚中出现最早。
历史上“易墨”、“易砚”均为珍品,深得历代文人墨客珍爱,更为皇室显贵垂青,选为历代宫廷贡品,其历史地位在中国砚史上举足轻重。
2008年易水砚制作技艺被国务院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易水砚被人民大会堂、中华世纪坛、北京园博园、军事博物馆等国家机关场所收藏,并多次作为国礼赠送外国总统和友人,受到国家领导人以及海内外社会名流、工商业巨子的赞赏和珍爱。
石
北国易州,人杰地灵,物华天宝,砚石天赋。
易水砚石料为上亿年形成的水成岩,清弘治《易州志》载:“砚石有紫、绿、白、褐诸色,质细而硬,为砚颇佳”。石料代表为“紫翠石”和“玉黛石”。
易水砚紫翠石多石眼,玉黛石多石胆,石料上往往点缀着天然的黄色、白色、绿色等颜色的斑点,纹理,质地细密柔腻,坚韧皆备,硬度适中,浑然天成。所制砚台发墨快,不伤毫,墨汁流润而不易蒸发,具备了发墨、贮墨、润笔、励毫的优良特性。
工
易水砚的设计充分利用天然石皮,汇集文学、历史、绘画、书法、金石于一体,完全将易水砚升华为一种综合性艺术品。
易水砚
易水砚的雕刻需要使用钻、刀、铲、锯等工具,依料定型,因石构图,根据砚璞石质,去粗存精,因材施技,采用平雕、立雕、透雕、浮雕、镂雕、阴阳雕等技法制作完成。
形
砚雕师能够巧妙利用石料上的天然纹路,雕出人物、花草、龙凤、鸟兽等造型或饰图的砚台。
传统造型分鱼、龟、龙、蚕、蝉、琴、棋七大类,共有一百二十多种。雕花图案多以吉祥幸福、神话传说为题材,雕刻的人物、花卉、鱼虫、山水、禽兽等栩栩如生,惟妙惟肖,是我国名砚中的瑰宝。
易水砚的雕刻师傅多擅长雕刻龙凤,号称雕龙手。下图这方巨大的归砚用秦始皇统一六国,巡视长城为背景,足足有六吨重,目前收藏于人民大会堂。
老话说“端歙无大料,巨砚出易水”,端砚、歙砚大的石料比较少,论体积的巨大还要属易水砚。现在我们能见到的易水砚,小的可以放到手掌上,大的重达上百吨,可以陈列于殿堂之上。
传承
改革开放以来,易砚有了长足发展。张淑芬和邹洪利作为易砚的领军人物,创建了易砚龙头企业河北易水砚有限公司,独家注册了“易水砚”商标,独家生产易水牌石砚即易水砚,列“中国十大名砚”“河北省著名商标和名牌产品”。现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河北省十强文化企业”。
他俩带领砚乡人民开发易砚文化产业,生产出几十个系列上百个品种的精品易水砚,使原本品种单一的易砚丰富多彩,推陈出新,行销全国,走向世界,用智慧和双手书写了东方砚文化的壮丽诗篇。
“正所谓方寸之间,自有乾坤”
每个时代的艺术品
都有那个时代的痕迹
包括历史、人文、文化
小小的一方砚台
或许也能浓缩一个大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