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老鼠皇帝首席村妇分享了穷到真吃土的海地,今天要介绍的库拉索,则是完全另外一种幸福的光景:19万岛民拥有81种国籍,和谐共处生活富足。
同为(曾经)的殖民地,海地早早独立却深陷泥淖,为何库拉索2010年才成为自治国却能如此岁月静好?
库拉索位于加勒比海南部,面积444平方公里,是荷属安的列斯群岛中最大的岛屿,岛上最早的居民是印第安阿拉瓦克族人(Arawak)。
“Curaçao”的名称起源至今仍在争论之中:普遍的说法是,它来自葡萄牙语“心脏”一词,因为该岛曾是赫赫有名的贸易中心;也有人说,它是当地土著称呼自己族群的用语,在库拉索母语——帕皮阿门托语(Papiamentu)中的写法为“Kòrsou”。
1499年,西班牙探险队发现了这片世外桃源,随后拉开了库拉索被殖民的历史,西班牙、荷兰、英法都曾经统治此地,其中荷兰是时间最长的。“海上马车夫”在库拉索搞起了国际航运贸易,同时大力发展种植园经济种甘蔗种柑橘,利用柑橘皮酿造的利口酒(俗称“橙酒”)如今已成为誉满天下的“液体宝石”。
1662年,荷兰西印度公司将库拉索岛变成大西洋奴隶贸易中心,库拉索一举成为加勒比地区最繁华的地方之一。
1863年,荷兰废除奴隶制,库拉索因此陷入经济困境。
等到1914年,委内瑞拉发现石油,考虑到库拉索岛靠近委内瑞拉海岸这一地缘优势,荷兰皇家壳牌集团在奴隶市场旧址建造了庞大的石油精炼厂,库拉索再度崛起,顺带掀起了一波新的移民潮。
2010年10月10日,荷属安的列斯解体,库拉索人选择继续留在荷兰王国框架内,成为一个自治国,虽然有了自己的新国旗,但库拉索人仍为荷兰公民,持荷兰护照。
在岛上还能见到一些荷兰殖民时的遗存。
由于漫长且复杂的历史原因,库拉索最终发展可能是世界上单位面积内、国籍种类最多的地区:岛上约19万居民,却拥有多达81种国籍,其中以加勒比黑人为主,也有来自欧、亚、南美及周边海岛的移民,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退休人士因青睐库拉索的美妙慢生活而选择来此养老。
在这个弹丸之地,我们可以听到帕皮阿门托语、荷兰语,西班牙语、英语等各种“方言”,混杂辉映,非常有趣。“来了都是库拉索人”,库拉索堪称是多民族与多元文化的典范。
库拉索自治时间虽短,但毕竟历史还是有一些的。因为被荷兰长期殖民,小岛首府威廉斯塔德神似阿姆斯特丹,却比之更加绚烂多彩:彩色的房子沿着海岸线而建,相邻之间绝不同色,活泼夺目,被称作“彩虹小镇”。
威廉斯塔德被圣安娜湾分成庞达区(Punda)和欧特罗邦达区(Otrobanda),两者由艾玛女王桥连接。女王桥是建于1888年的浮桥,当船只进港时,桥面可以打开。
威廉斯塔德虽然面积不大,但是却拥有多达765幢受保护的古建筑,其历史区、内城和海港从1997年起就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这片建筑群,保留了17-18世纪荷兰殖民时期的风格,用色大胆,恍如儿童蜡笔画,是那种特别容易让人眼前一亮、心情瞬间大好的色调。
建筑是凝固的诗歌,诗歌是心意最直接而浪漫的外化,威廉斯塔德色,关键字大概就是:活在当下,享受人生吧。
我们觉得,逛威廉斯塔德,最好的方式就是不带任何目的地在大街小巷闲逛,看到喜欢的就多看两眼,遇见好吃的就坐下来品尝一番。
如果你对历史、文化和建筑背后的故事感兴趣,当然也可以选择找一名导游给你讲讲故事。
岛上的“农贸”市场,一条船就是一个摊位,有些卖水果,有些卖蔬菜,还有卖鱼的,分工明确。
威廉斯塔德街头有很多艺人,使用各种奇特的乐器,演奏着欢快的加勒比音乐,可以驻足聆听,如果拍照不妨给一些小费,以示尊重。
彩虹般的小岛库拉索,跟加勒比很多岛国/地区一样,都曾经有过很悲惨的殖民史,但是却走出了一条富足幸福快乐的发展之路。出身也许不好,但是最终活成什么样,也许取决的还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