笋竹之城建瓯市,闽北古县古韵深

建瓯原为县,现已改县级市。光孝寺,八闽著名佛寺之一,原名“南山光孝寺”,位于建瓯市城南约1公里处。

这里是铁狮山麓,建溪之滨,是福建省一座历史久,规模大,环境清幽,名闻中外的十方大丛林的古刹大寺,是游览、谟拜圣地.

光孝寺历史悠久,在闽无与伦比,比之泉州开元寺(始建于686年)早百余年,比鼓山涌泉寺(始建于780年)早二百余年,其余禅寺,则更在其后。

殿宇楠木木质结构,佛像硕大高耸,在闽省丛林中,首屈一指,尤其似此规模宏观之楠木建造佛殿,不但福建罕见,就全国而言,亦属少数。

寺中虽古色难寻,但右边的的仓库房也很旧了,现在改为禅房休息地

建瓯为福建省北部农业大市,省级生态市和省级园林城市,是福建省陆地面积最大、闽北人口最多的县级市。总面积4214平方千米,人口53.89万。有此寺名不虚传。

有文字记载的历史3000多年,为十大进士县之一。理学家朱熹、"三杨辅政"的政治家之一杨荣和历史学家袁枢、音韵学家吴域、外交家徐竞、文学家吴激、现代革命先驱杨峻德等一些名垂青史的人物诞生于此。

再看建瓯文庙,即原建宁府学文庙,位于福建省建瓯市仓长路163号。现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建瓯市博物馆所在地。

1985年,当地政府开始拨款重修大成殿、戟门及两庑,并重建棂星门。

1991年,文庙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被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地上的龙凤石雕

书房静幽

敬奉孔子的主殿

门口还有不少历代石碑,多为残存,有点可惜

再逛到城区铁井栏、紫芝街一带,传统街区目前仍保存着原有的街宽4米、建筑多以木构和土木结构为主的历史风貌。

一眼回到上世纪

竟也人气很旺,仍有不少人家

是街区现存有刘氏五忠祠、尚书井、练氏夫人祠、江西南城会馆、滕氏宗祠、凤岗别墅等多处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建筑物。

这就是著名的尚书井,来头不小,因明代吏部尚书李默得名。四眼的原因据说是一防掉东西,二免桶乱晃

这是井的外观,当地人一说铁井栏,就会指向这一代老居民区。水有污染,只用不喝了

回看过去的木房 ,现在农村已少见了,何况是城区

有名的光饼,便宜到你不敢相信,味道却不错,香脆韧,有嚼头

幸未城市改造,否则早已难寻。从另一方面看,穷僻的地方反而是古迹或文物保护好的地方

铁井栏巷子头上的这家小炒店,起了个怪名字,正夜得?在里头吃了几样炒菜,老板和气,可口实惠,予以推荐。

建瓯市区中心还有练氏夫人雕像。练寯(872~952年),章仔钧之妻。943年,南唐军队进攻建州,城破后打算屠城,被练氏夫人劝止。全城百姓安然无恙。后人尊其为"芝城之母"。

城边还有后来修建仿建的牌坊

这是西门,有点壮观

南门,据说是全省现存规模最大的古城门楼“通仙门”

通济门

城中广场的青铜器雕

东岳庙,座落城东郊三里白鹤山麓,是目前福建省为数不多的古代道教建筑之一,为第六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总之建瓯值得停留,景点虽不突出,但亦有不少地方可去探访。

个人体验,欢迎共享。谢谢阅读,如果喜欢攻略,可点击关注,方便查阅其他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