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江区位图

地理位置上的“缺陷”,杭埠河岸上遥望合肥。

打开地图,大家发现庐江的陆路条件不占优势。相对于合肥市区,庐江处于皖中南部,中间间隔大半个肥西县和舒城县杭埠镇,而且庐江北部同大镇与三河镇界线仅有约11公里,极大限制合肥至庐江交通路线规划。当地最繁忙的一条线就只有合铜公路,坏了修,修了坏,经常发生拥堵。

三河旅游规划

三河镇是国家历史文化名镇,巢湖生态旅游目的地,这就意味着无论合肥南下或庐江北上都要经过一大片“绿化带”。有“绿化带”就会控制人口规模,加上舒城县重点发展杭埠镇,考虑同大镇工业基础薄弱,圩区多,生态环境脆弱,庐江单独开发成本太大。

所以庐江没有办法像长丰一样,可以努力地向合肥靠拢,使双墩镇、双凤有了“合肥北城”荣誉称号。

先天条件不具备,那我们来看看庐江自身条件。我概括成一句话“三分巢湖并没有给庐江留下“遗产””。这句话听起来特别的严肃,什么意思呢?在小马拉大车的年代(小马指巢湖市,大车指无为、庐江、含山、和县),庐江发展并不突出。

第一,三大产业比重不合理,庐江还是个农业大县,工业底子主要在经开区。为此,我特地查阅庐江历年政府工作报告。2011年,庐江GDP初步核算138.37亿元,一二三产业结构比例为24.7∶38.4∶36.9。“十二五”末(2015年),庐江GDP实现翻一翻目标,达到221.14亿元,一二三产业结构比例调整为20.8∶45.6∶33.6。“十三五”末(2020年),庐江GDP达到481.4亿元,一二三产业结构比例调整为12∶33.8∶54.2。

第二,税收和财政收入来源主要依赖庐南。2011年,庐江县第一大工业产量是铁矿石原矿,工业支柱靠卖矿产资源,这种资源消耗型产业严重依赖产地。庐江大部分的矿产资源都分布在庐南,比如泥河镇和龙桥镇。泥河镇后来因为矿产开发,经济和人口都上来了,成为了全国重点乡镇。

第三,申请撤县立市,推行“大庐城镇”战略。2016年,在庐江总规划中确定了193.94平方公里城市规划区范围,就近推进农村人口转移,规划人口在30万左右。庐江经济开发区也升级为安徽合肥庐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一大批的热钱涌入庐城镇,各大开发商纷纷在庐江拿地,医院和学校分拆新建,如火如荼。从整个“十三五”来看,庐城镇大张旗鼓地往城东和城西扩容,整个庐城镇扩大一倍以上。

权衡利弊,庐江确实不适合先行北上。


作者:庐州论剑

转载须注明出处,喜欢点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