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平碉楼简介:

广东开平市的田野上,一座座欧式古典风格的小楼与中国南方农村的传统土屋。形成中国绝无仅有的乡间景色。碉楼中西合璧,融会了各种建筑风格的精髓。开平境内最多的时候共有3000多座碉楼,目前尚存1800多座,分布在开平15个镇、办事处。这些碉楼是上世纪开平华侨与村民主动把外国建筑文化与当地建筑文化相结合的结晶。其数量之多,建筑之精美,风格之多样,堪称世界最大的“碉楼博物馆”。

开平碉楼建材特点

建材上,有早期的泥墙楼(用灰沙、糖、盐、蚬壳、蚝壳等混合逐层锤打夯成),中期的青砖楼(用一般的青砖加厚建成),到最后的钢筋水泥楼(用钢筋混凝土按现代建筑用料建成)。

类型上,约分三大类:一是更楼或灯楼,这种楼一般建在村头或村尾,有些建在小山丘上,供民团及更夫使用,里面有探照灯及报警器,一旦发现匪贼立即报警,让村民准备。二是众楼,由十多户或几户人家合资兴建,这种碉楼有3~6层,每层设有2~4间房。

开平碉楼从功能看,有用作家族住所的居楼、村民共同集资兴建的众楼、主要用于打更放哨的更楼三大类。

开平碉楼建筑结构与材料上分,有石楼、三合土楼、砖楼、钢筋混凝土楼等四种。

开平碉楼艺术特点

这些碉楼是旧时广东华侨为防御盗匪、海外侨胞筹资回乡兴建的。开平碉楼的兴起,与当时开平的地理环境、社会治安状况及开平是华侨之乡、建筑之乡密切相关。开平碉楼寄寓了侨乡人民的传统环境意识和风水观念,是规划、建筑与自然环境、人文理念的优美结合。碉楼这种单体建筑,主要分布在村后,与四周的竹林、村前的水塘、村口的榕树,形成了根深叶茂、平安聚财、文化昌盛的和谐环境。

微信公众号:【工程知识】gongchengzhishi---愿与老专业技术人员共同探讨,与新入行的朋友共同学习。在此欢迎各位同行多提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