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旅游随记#我们在嘉峪关游览结束之后,按照套票安排的顺序,来到悬臂长城。悬壁长城在古时曾被称为断壁长城,在嘉峪关以北8公里处的石关峡,石关峡是古代通往西域的一处隘口,素以天险著称。悬臂长城因城墙自山上陡跌而下,在山脊上如长城倒挂,铁壁悬空,因而得名。
据考证,悬壁长城始建于1539年,为南北走向。主要建筑材料是用附近的砾石、黄土夯筑而成,非常简陋。但是外形也有漫道、垛墙、墩台等,其形状、气势与其它明代长城别无二致。悬壁长城是嘉峪关古代军事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国绝无仅有。远远望去,就像一条蟒蛇在陡峭的山脊上蜿蜒爬行,显得非常壮观。
这是悬壁长城入口门楼,有几点事项需要大家注意:首先,悬壁长城有真假之分,在附近有一处当地村民自建的假冒“悬臂长城”,有些不良司机会诱导不明真像的游客上当受骗;其次,购买套票只能在嘉峪关关城,其它景点不售散票;另外,在网上购票的游客要在嘉峪关换票,否则,到其它景点出入时可能有点麻烦。以上这些是五年之前的现象,希望现在不复存在。
景区在首墩和山脊城墙上修筑了台阶式漫道,大概有四百多级台阶,拾级而上,平坦处如履平地,险峻处如攀绝壁,好在不是太高,坚持一下就可到达顶部墩台。居高临下才能一览无余,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没有付出就没有收获。
景区的游客不是太多,可以走一走,歇一歇。我们今天的时间比较宽松,心里没有压力,自然神情自若步履矫健。
老话说:“望山跑死马”,还真是很有道理,看着不远的烽火台真的走起来,还真是要付出一些辛苦。游览尚且如此,当年的建设者需要耗费多大的代价才能在如此险峻之处,作出如此宏伟之举。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奋斗精神实在令人钦佩。
这两尊高耸的烽火台,就像威严的武士傲视长空,又像沉思的巨人默对苍穹。站在它们的脚下仿佛还能听到杀声震天,战马嘶鸣,似乎还能看到旌旗飞舞,刀光剑影。捍卫疆土,保家卫国,悬壁长城,功不可没。叫人感到惊奇的是,用黄土垒起来的长城历经五百年竟然屹立不倒,我们不得不佩服古人夯筑手艺的高超。只有通过严格的工艺,土墙才能保存至今,成为大漠戈壁的一大奇观。
在悬壁长城的标识碑下,有位“悟空”在招揽游客,表演合影,收取费用。近些年来,在不少景区都有人从事类似的行当,貌似是行为艺术吧。很久以前在欧洲旅游时能够经常看到这种现象,后来去山西平遥,在票号里见到一个账房先生端坐不动,以为是铜人,不小心碰了一下居然是活的,当时吓了一跳。国人的模仿能力实在太强了。
在悬臂长城下面,可以看到“丝绸古道” 雕塑群。一个个历史上的伟人从眼前走过。从他们凝重的步履中,从他们坚毅的神情中,从随从、马匹、骆驼和马车前行的阵势中,可以看出此处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人文内涵。
非常认真地数了一下,这里记载张骞、霍去病、班超、玄奘、马可波罗、林则徐、左宗棠七位主要历史人物造像及五名随从、二匹马、二峰骆驼和一架马车塑像,造型精美逼真,十分形象。
玄奘大师,手持法器,表情凝重,步履坚定。在贞观三年,他从长安出发,经敦煌,到达印度摩揭陀国王舍城。玄奘西行求法,往返十七年,旅程五万里,周游一百三十八国,带回大小乘佛教经律论共六百五十七部。归国后受唐太宗召见,成为一代高僧。只是旁边不见其他三位高徒,可能真是力求写实。
张骞两度出使西域,前后历经数十年,历尽艰辛,饱受凄苦,终于成为一位伟大的外交家、探险家,是“第一个睁开眼睛看世界的中国人“、“丝绸之路的开拓者“、“东方的哥伦布“。
在丝绸古道上,有传播和平的使者,也有开疆拓土的将军,他们的足迹将永远印刻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犹如耀眼的丰碑。历史不会忘记他们,人民不会忘记他们,国家不会忘记他们。
在山坳中还有一座寺院,现在已然忘记了庙号。当时觉得香火不旺,名气不大,有一座七层宝塔也是新建,所以没有上心。现在想起,有些惭愧,“以貌取人”乃为人大忌,虽然庙小,但也许隐居着高僧神明。以后应该注意改正。
回眸环顾,高耸入云的黑山横亘而立,宏伟的城墙威严壮观,峡谷中的佛塔神秘莫测。耳边似乎听到来自远古的呼唤,在空旷寂寥的戈壁沙漠,叙说着苍凉肃穆的边关历史。
忽然在峡谷的入口处发现一座硕大的石碑,上面醒目地书写着“玉门关”三个大字。揉了揉眼睛,确实没有看错,顿时有些迷惑,怎么又冒出来一个同名的古迹,难道敦煌西北小方盘城的玉门关还假了不成?百思不得其解,期待哪位高人帮忙答疑解惑指点迷津。其实,在国内类似事情绝非个别,比如河南南阳和湖北襄阳的两个“卧龙岗”,到底哪个是真迹,近百年争执不休,依然成谜。
有位高人说过:“若要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那就去触摸它的历史痕迹。”高度同感。寻古探幽是一个非常有效的选择。如今的长城雄关已经褪去了边防作用,变成欢歌笑语休闲娱乐的所在,但是河西走廊的险峻关隘仍旧像是忠诚的将士,孤独地守护着这片戈壁大漠。接下来,我们要去“长城第一墩”继续游览,欢迎大家继续关注。#旅游景色##丝绸之路##河西走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