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衡山金龙峡西侧翠屏峰的悬崖峭壁上,镶嵌着一颗耀眼的明珠,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世界岌岌可危十大建筑之一的悬空寺。
走上悬空寺
悬空寺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五年(公元491年),现在我们看到的是明清两代修缮后的遗物。来到翠屏峰山脚下,一幅美妙绝伦的画卷映入眼帘,峻峭的山峰似刀切一般,笔直得像一面墙一样,在距地面约50米的峭壁上镶嵌着一座宫殿似的建筑,就像贴在墙壁上的一座浮雕。
悬空寺全貌
悬空寺为一寺两楼的布局,总长32米,楼阁殿宇40间。一寺为红色砖基部分,是唯一让人安心驻足的地方,两楼是指整个建筑南北两侧的两座悬空的高大建筑,两楼中间由悬空栈道连接而成。俗话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悬空寺就是这样,小小的空间里包罗万象,佛堂、禅房、鼓楼、庙殿、栈道和宫宇应有尽有,而且极为罕见地把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儒家创始人孔子、道家鼻祖老子三教供奉于一殿,取名三教殿,有专家评论道,悬空寺的建筑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民族共融,世界大同的崇高境界。
仰望悬空寺
来到山脚下,我们近距离地仰望,只见悬空寺距地面约50米高,全寺仅有十几根碗口粗的木柱支撑,不由地紧张了起来。我们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沿着山脚下修建的石阶,缓缓登上了悬空寺。首先进入南楼,为三层建筑,有纯阳宫(供奉道教八仙之一的呂洞宾)、三官殿(供奉天官地官水官)、雷音殿(最高处供奉佛祖释迦牟尼)。楼亭高大威严,佛像神态逼真,令我们目不暇接,一时间竟忘掉了紧张。
出南楼后就是长线桥,由其连接北楼。桥上更是让人胆颤心惊,站在栈道上,好似站在空中一般,不敢往下看,而在这小小的栈道上竟修建了许多小巧玲珑的庙宇。沿着栈道来到北楼,同样是三层建筑,分别有五佛殿,观音殿和三教殿。
在参观整个寺的过程中,不仅欣赏到楼殿阁宇精美的建筑风格和园林艺术,同时也为众多逼真的佛祖雕像而折服。寺内结构严谨,洞连楼,窟连殿,错落有致,木道石阶并存,曲折迂回,让人感觉像进入迷宫一样,真不愧为一座艺术宝库。
山下小河及瀑布
与悬空寺和壮观巨石合影
为了更深的体会悬空寺的悬空感觉,我们不忘站在不同的角度上从寺上往下观看,真有站在高山处,一览众山小的意境。放眼远望,只见远处山峰延绵,山脚下河床宽阔,潺潺流水,远处石洞洁白的瀑布令人心醉,山脚下刻有壮观二字的巨石格外引人瞩目,因为这是诗仙李白对悬空寺的赞颂,游客纷纷以巨石和悬空寺为背景合影留念,以不枉此行。
参观悬空寺,不只是观赏,更重要的是思考。有一个个疑问始终在我的脑海中反复出现。一个就是悬空寺的设计是如何考虑的,在这有限的空间里如何布局这么多的场景?其二是悬空建造的设计依据是什么?在50米的高度悬空建造一座如此庞大的建筑,承重、负荷、支撑等材料力学的计算设计在当时的环境下是如何做到的?第三就是在陡峭的悬崖上施工,现场是如何安排的?材料是如何运上去的?工人是如何在峭壁上作业的?楼宇殿阁是在现场建造还是组装而成等等。作为一名长期从事机械方面工作的技术人员来说,我也是百思不得其解。我只能为我们的祖先高超的技艺和聪明的才智所折服,为我们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他们一双创造奇迹的双手而骄傲,是他们创造了一个个艺术精品,弘扬了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成就了一个个的世界奇迹。
今天我们为了更好地弘扬中华民族的文明史,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就是要不断学习,发扬先辈的创新精神,才能不辱使命,为中华民族的崛起和伟大复兴添砖加瓦,贡献我们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