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法国巴黎有一家这样的舞场,门口有着一座巨大的风车,即便是清贫庶民也能打扮光鲜在里面尽情享受着歌舞与酒精带来的快感。这座19世纪巴黎的“网红”舞场吸引着巴黎各路人的光顾。它更是出现在凡高、尤特里罗、罗特列克等众多画家的笔下。它便是大名鼎鼎的红磨坊舞场(Moulin de la galette)。
巴黎红磨坊
红磨坊的前世
离奇的传说
红磨坊地处法国巴黎北部的蒙马特高地,这里曾是巴黎最为著名的一处刑场,被称之为殉教者山丘。曾经有无数天主教徒在此殉教,因此在这里一直流传着各种离奇的传说:在3世纪的罗马帝国时期,法国当时还被称为高卢的边境蛮荒之地,有一位意大利传教士名叫圣德尼在此处传教改变当地人的信仰,但他的传教行为严重影响到了当地统治阶层,因改变多人的信仰为罪名被当众斩首。和其他殉教者不同的是,圣德尼面对行刑时毫不畏惧,他在被斩首后居然双手捧着头走了十多公里路才倒下,后人因此为了纪念他,在他倒下的地方建起了圣德尼圣殿,此地也成了法国历代国王埋葬之地。
圣德尼大教堂
小村落发展成巴黎娱乐圣地
时过境迁,蒙马特血红色的历史烟雾逐渐散去,这里有越来越多的人过来定居,此地慢慢形成了一座风车林立的小村落。这个小村落起初只是作为巴黎的粮食生产基地,而后到19世纪中叶,这座小村才和巴黎合并,正式成为巴黎的一部分。
在拿破仑三世时期,巴黎城市迅速扩张,因为蒙马特高地的血色历史使得这片地区相比巴黎其他地区的地价来说更为便宜,巴黎人民纷纷在此地建房置业,并在这里开设各种娱乐场所包括舞场和酒吧等娱乐场所。这里迅速成为巴黎的娱乐中心,吸引着巴黎各色人马的青睐,而红磨坊就在这一时期诞生。
永不停摆的大风车
在蒙马特轰轰烈烈的建设中,原来村落中大大小小的风车被逐渐拆除,但是红磨坊的所有者认为风车是这片土地的重要标志,承载着这片土地的历史,因此大风车被保留了下来,没想到的是这最后一座风车竟然成了巴黎必须打卡的“网红”之地,吸引着众多人们前去,使的红磨坊成为当时最为热门的舞场。
除了标志性的风车之外,红磨坊独特的歌舞,丰富的美食吸引着当时巴黎各色人群聚会、消遣娱乐的最好的场所。
红磨坊标志性大风车
白昼下的红磨坊
19世纪的巴黎已经成为艺术家活跃的圣地,而巴黎最著名的娱乐场所红磨坊自然少不了这些画家们。这家超人气“网红”店曾出现在凡·高、尤特里罗、罗特列克等众多画家笔下。
《红磨坊》梵高
《红磨坊舞会》 罗特列克
要说众多作品中最有名的或正是因为这幅作品使红磨坊名垂青史的当属雷诺阿的《红磨坊的舞会》。雷诺阿虽然在当时的画坛仅仅是一名无名小卒,但是他的朋友却坚信雷诺阿必定会功成名就。因此他们甘当他的模特儿,或为其搬运画布,积极协助雷诺阿完成这幅作品。
《红磨坊的舞会》 雷诺阿
雷诺阿一生都把人工照明视为“死光”,他极力推崇在户外寻找自然光的变化之美。因此这幅《红磨坊的舞会》并没有把目光聚焦在红磨坊的室内舞池中,而是户外的舞会场景。作品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有着强烈雷诺阿特点的温暖光影。这种温暖的氛围仿佛能穿透画面听到舞会的声乐喧嚣,洒满人物面庞、服装、地面上的柔和光线简直令这幅画幸福感爆表!
雷诺阿在他的这幅画中尽情的展现着乐观的态度,似乎在呼唤人们忘掉一切,“来吧,来跳舞吧,来享受人生吧,这世界会变得更加美好!”虽然雷诺阿过着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日子,但他的作品始终洋溢着这种阳光下的幸福。因此没多久他的才能被社会认可,作品被卖出了高价,而且人气经久不衰。在完成这幅《红磨坊的舞会》之后不久雷诺阿就走上了名利双收的康庄大道。此后,雷诺阿与红磨坊的名字紧紧的联系在一起。可以说,红磨坊成就了雷诺阿,而雷诺阿使红磨坊名垂青史,成为巴黎不可不去的名地。
夜幕下的红磨坊
在24年后,也就是1900年,一个来自西班牙画家来到了红磨坊,并用极快的速度在一天之内就在当年雷诺阿画过的同一场景中完成了《红磨坊》。这位西班牙19岁的“小鲜肉”画家正是日后震动整个画坛的天才画家毕加索。
《红磨坊》毕加索
毕加索描绘的红磨坊舞池正是当年雷诺阿描绘的同一片舞池。如果把雷诺阿的作品比作白昼的身姿,那么毕加索的画面则展现了暗夜的面孔。
两幅同样描绘红磨坊舞会的画为什么会给人感觉如此不同?其中一个原因在于雷诺阿和毕加索两人三观上巨大的差异:雷诺阿一生都在追求人生的光明面,而毕加索却早早的看穿了人世的黑暗本质。
除此之外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蒙马特高地及红磨坊本身的变化。最初这家舞场是面向平民开设的低端娱乐设施,人们为了犒劳自己一天的辛苦在这里舒缓放松心情。
随着舞场风席卷整个巴黎之后,舞场老板们开始想尽办法吸引更多客人入场。而此时流行起来的康康舞成为了红磨坊最吸引客人的舞蹈节目。这种舞不同于雷诺阿笔下那种随意自娱自乐的双人舞蹈,而是主要在大腿上做文章的舞蹈。
康康舞者
这种舞蹈性感迷人,但是难度却是非常高,普通人也许只能喘着粗气跳上一会儿,但专业的舞者不但能让裙摆华丽翻滚,甚至还附带了露出底裤这样的桃色小桥段,这让光临舞场的宾客们开始从自己跳转变成纯欣赏。
红磨坊康康舞
在舞场从业者看来,比起用低价门票吸引贫穷劳动阶层前来,不如减少客数,提高票价,用专业的舞蹈吸引高品质客源更加赚钱。
随着专业康康舞演出成为红磨坊固定的表演节目,有钱的富家子弟越来越多出现在红磨坊。有钱人多了,自然很多伪装成客人的妓女也开始增多,许多男男女女一到黑夜就到这里来寻找自己的猎物。雷诺阿笔下阳光幸福的舞场到毕加索时代开始成为了这些黑夜生物的栖息地。
雷诺阿《红磨坊舞场》中灿烂笑容的姑娘们
雷诺阿作品中带着灿烂笑容在音乐里起舞的姑娘们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前两寻找猎物的上流阶层的男人们,以及穿着奢华皮毛大衣的女人们,在这片灯红酒绿的名利场中各寻所需。
《红磨坊》局部 亲密无间的女子
不仅如此,这幅画中还加入了全新的一类人。坐在画面左侧前方的年轻红衣女子,正被邻座年龄较长的苗条女子勾起下巴,因为一个落在脸颊上的吻露出了惊诧的神情。画面中央也有一双女宾如痴如醉的跳着双人舞。在他们左侧,还能看到一名女子正打量品评着舞池中另一名女子。
《红磨坊》局部 跳着双人舞的女子
不知从何起,红磨坊居然变成了著名的女同性恋聚集地,甚至还有特别从美国漂洋过海而来的。随着时代的变迁,红磨坊的阳光白昼身姿已经彻底转变成了暗夜面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