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第一禅林〞昭觉寺,它是成都非常著名的佛教寺院。

昭觉寺在汉朝是眉州司马董常的故宅,它的宅号为〝建元〞。唐朝贞观年间,取名为〝建元寺〞。后唐宣宗赐名为〝昭觉〞。唐僖宗乾符四年(877年),唐代高僧禅宗曹洞宗传人休梦禅师任〝建元寺〞住持,他兴工构殿,扩建寺庙,并奉旨改寺名为〝昭觉〞。休梦禅师在昭觉住持23年,他言峻机悟,启人思维,曾应召入朝为唐僖宗说法,唐僖宗赐给他紫磨纳衣三件,龙风毯一件,宝器盛辟支佛牙一函。

在五代十国时期,由于兵荒战乱,昭觉寺毁于战火中,仅存〝房舍五间,田土三百廛〞。殿堂毁坏,寺庙荒芜。

北宋真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休梦法师五世法嗣延美禅师住持昭学觉,用了30多年的时间进行全面修复,殿堂房舍增加至300多间,建有大雄宝殿、唱梵堂、罗汉堂、六祖堂、列宿堂、大悲堂、轮藏阁等主体建筑,并恢复了塑像、画像、碑记、寺额的原貌。宋神宗元丰末年(1085年),禅宗临宗禅师纯白任昭觉寺住持,开堂说法,从者甚多,被称为〝西川第一丛林〞。

在以后的崇祯十七年(1644年)昭觉寺再次毁于兵荒战乱。到清康熙二年(1663年)丈雪法师在此结茅禅居,筹款重建,先后修建了大雄宝殿、圆觉殿、天王殿、金刚殿、说法堂、藏经楼、八角亭等殿宇,重新塑造了佛像,迎请佛经,恢复丛林大观。到康熙十二年(1673年),佛冤法师任昭觉寺住持,再次继续修建先觉堂、御后楼、五观堂、客堂、钟鼓楼及寮房300多间。佛冤法师还受清朝政府派遣,深入阿坝、松潘等藏族地区近6年之久,深受藏族群众的尊敬。回四川时,藏族同胞送给他乳海(椰飘)一支、念珠一串。回到昭觉寺后,他把乳海、念珠悬挂在大雄宝殿上,以表示对藏族同胞的友好。直到今天,藏族的僧人来成都大部分都要住在昭觉寺内。

1919年,朱德曾经在昭觉寺避难过,并与当时的方丈了尘法师相交甚深,他住在现在寺内的八仙堂。离寺后曾赠〝应世人间〞匾额给昭觉寺。

1966年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动乱〞中,昭觉寺受到了极为严重的破坏,全寺佛像无一幸存,寺内建筑遭到了彻底的摧毁,全寺所有的法器荡然无存。后来曾一度被改为北郊公园和成都动物园。1981年在省政协委员隆莲宽霖、李熙亭、江富考等联名发起的〝保护文物古迹案〝的提议,后经省、市党政部门审议,从维护党的宗教政策方面,尊重人民群众的宗教感情出发,省、市政府有关部门在成都动物园范围内,对昭觉寺实施保护措施,并划定适当范围的地方由昭寺管理。1983年,国务院确定昭觉寺为全国汉族地区重点佛教寺庙。从1984年起,昭觉寺先后维修了大山门、八角亭、天王殿、地藏殿、观音殿、御书楼、韦驮殿、藏经楼、五观堂、石佛殿、普同塔、先觉堂等殿堂楼亭。

天王殿内,新塑了弥勒佛、四大天王像、木雕接引佛像。观音阁内,塑了三大士、四祖师及壁塑十八罗汉漂海像。

韦驮殿中,供奉着地藏、韦驮和十二圆觉像。先觉堂,供奉本寺开山祖师破山、圆悟、丈雪法师塑像。藏经楼,供奉玉佛像、珍藏经典、文物。

昭觉寺的建筑整体布局非常完善,中轴线由大山门、八角亭、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组成,两侧是观音阁、御书楼、石佛殿、大师殿、先觉堂、钟楼、鼓楼、普同塔院、圆悟禅师塔、禅堂、客堂、斋堂、放生池等。

穿过宽敞的林荫道路,便是八角亭,之后是第一座大殿天王殿。天王殿前的石桥最为古老,应该是昭觉寺内现存不多的历史古遗迹。而大雄宝殿外有棵非常著名的〝树包碑〞,这是一棵有着千年树龄的大树,在这棵大树的里面包有一个石碑,非常有名气。

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康熙皇帝赐昭觉寺〝法界精严〞匾额,并亲自题五言律诗一首赞昭觉寺:〝入门不见寺,十里听松风。香气飘金界,清阴带碧空。霜皮僧腊老,天籁梵音通。咫尺蓬莱树,春光共郁葱。〞

近代画家张大千也曾在昭觉寺住了四年,给寺内留下了不少珍贵手迹。特别是在昭觉寺里有一尊〝千手观音〞木雕像,观世音举起的手似伸向神秘的天空,头像层层叠叠地藏在其中,仿佛暗示着生命的轮回不息。

昭觉寺现代著名的人物有清定上师,他在1926年毕业于广州大学哲学系,当年考入黄埔军校步兵科。后在南京政府军委下属单位工作,后被授予少将军衔。1941年4月于重庆狮子山慈云寺出家,1943年11月在昭觉寺受比丘戒,1947年至1949年,在重庆成立上海金刚道场任住持,1955年9月被捕入狱,1975年12月在周恩来的直接关心下释放,1985年彻底平反,当年7月应昭觉寺众僧请任方丈。1999年6月22日20时20分,清定上师在成都昭觉寺圆寂,享年97岁。清定上师曾任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四川省佛教协会副会长,成都市佛教协会会长,成都市政协常委。他是当代中国佛教的一名德高望重的僧人,对宏扬佛法有着重要贡献。

总之,昭觉寺是集佛教、文化、历史、文物于一体,寺院内园林非常优美,自然和谐的园林风光,绿道穿行于树林之中,是广大群众感受佛教文化,鉴赏文物,感悟历史,休息玩耍的一个很好去处,也是休闲品茶的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