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新天地的时尚繁华,思南公馆给人的感觉似乎更高雅一些。和新天地的石库门建筑不同,这里的51幢历史建筑有花园洋房,有独栋小楼,有联排别墅~

不远处的香山路口矗立着孙中山故居纪念馆,紧挨着的还有敬爱的周总理曾经办公的地方——周公馆,有这二位开国元勋的旧居为邻,无形中更多了了一份人文底蕴的历史厚重感。

思南书局•诗歌店+东正教圣尼古拉教堂

沿思南路往北,在南昌路和香山路中间,有一条很短很窄的小马路叫皋兰路。它的一头直通复兴公园的边门,另一头到底是瑞金二路,短短200来米长的路上,有一种出奇的安静。

这条路上如今最有名的历史建筑,大概就是位于皋兰路16号的东正教圣尼古拉教堂旧址了。

这座教堂建成于1932年,是为当时这一片居住着的众多白俄人所建。几十年间早已不再作为教堂,先后成为办公楼,工厂,仓库,也作为住宅住过人,之后又建会所,餐厅,最后被闲置了下来。

现在,这里被改建成为一家书店——思南书局诗歌店,亦成为一网红打卡地。

书店面积不大,却是沪上最全面的专业诗歌书店,近2000册不同语言的诗集为读者打造出一个古今中外的诗意空间。

书店最引人瞩目的,无疑是主厅那高大的圆形穹顶,环形的金属书架依墙而立,顺着书架顶端延伸而上的穹顶上,一盏圆形的吊灯将光束均匀地撒下~

皋兰路,原名高乃依路,是以和莫里哀齐名的法国古典主义诗人高乃依之名命名。行走在以诗人命名的路上,步入一间诗歌书店,是不是感觉心中也充满了诗意呢?

书店门前的墙上涂鸦

对了,在皋兰路的最东侧,也就是复兴公园边门一出来,还有一栋比圣尼古拉教堂更有名,更神秘的历史建筑,就是皋兰路1号——张学良公馆。传说这里是张学良从欧洲考察回国后,和赵四小姐作伴居住的地方。然而路过几次,也曾有心探访,这栋房子的大门始终紧闭着,只有一块铭牌向路人展示着它曾经的辉煌~

南昌路

回到思南路,继续往北走上南昌路。南昌路的人行道上,每隔十来米的地面上就会贴有“南昌路1902”字样的标识,告诉我们脚下这条南昌路已经承载了近120年的历史。

南昌路,从重庆南路至雁荡路这短短的一段,修筑于1902年,原名叫作军官路,1920年改名为陶尔斐司路。

雁荡路以西至襄阳南路的路段当年叫作环龙路。租界回收后环龙路和陶尔斐司路被合并,统一改名为现在的南昌路。

东正教圣母大堂

南昌路到底,襄阳南路转个弯,过了淮海路,走到新乐路,又一座东正教堂出现在眼前。

襄阳北路新乐路口,是一座建于1932年,1936年正式落成的东正教圣母大堂,这也是东正教上海教区的主教座堂,前面说到的皋兰路16号的东正教圣尼古拉教堂,是这座圣母大堂的分会。

因上海的第一座东正教堂——位于老闸北区火车北站附近的主显堂,在1932年的“1.28淞沪抗战”中彻底被毁,这座圣母大堂和皋兰路的圣尼古拉教堂,成为上海仅存的二座东正教教堂。

圣母大堂从外观看,有点类似于伊斯兰清真寺的感觉,但其实这是最典型地体现了俄罗斯民族形式的拜占庭式建筑。

走在闹市区街口,这样一座漂亮的老建筑映入眼帘,有点梦幻,有点庄严,让人眼前一亮。

可惜,教堂早已停止了宗教活动,也不对外开放,只能望着紧闭的大门兴叹~

朵云书院•戏剧店

顺着新乐路向东,来到陕西北路上,左拐第一个十字路口就是长乐路了。不远处长乐路389号,又一个与皋兰路16号相关的去处——朵云书院戏剧店。

思南书局诗歌店和朵云书院戏剧店都是朵云书院旗下的书店。

朵云书院的五家书店,一家是位于陆家嘴上海中心52层云端的旗舰店,一家是位于松江的广富林店,一家是思南公馆内的复兴中路店,还有二家就是专业领域的皋兰路诗歌店和长乐路戏剧店了。

这里毗邻兰心大戏院,与书店的“戏剧”领域颇为契合,陈列的书籍也都是与“戏剧”相关的图册。

店员介绍说这里每周还会有各种不同的戏剧赏析活动,有兴趣倒是可以来看看。

喜欢这样的书店,这样的建筑,一街一巷的风情,尽在其中~

#寻找头条生活家##生活记录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