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侵华日军里有一个叫做斋藤邦雄的人,1941年入伍,他在作战上毫无功绩可言,甚至还偷偷保护中国百姓,释放八路军的侦察兵,可是战后他出版了一本关于侵华日军陆军的漫画叫做《陆军步兵漫话物语》,画工精湛情节生动,详细表述了日军在抗战后期在中国的悲惨生活,通过他的漫画我们发现原来当时的侵华日军,至少是陆军基本上算是灾民了。
先说斋藤本人,他入伍以前是东宝电影公司的职员,过得是阳春白雪的生活,日本侵华后期军力明显不足,所以基本上适龄且身体健康的男性都强征入伍了。斋藤为了逃避兵役,甚至喝了一年的酱油,喝得面有菜色身体瘦弱,不过依然入伍了。
到了中国,斋藤首先收到的是八路军的反战宣传册,这些读物被广泛在沦陷区发放,日军普遍文化程度一般,影响比较小,可是斋藤有文化,他读了这些读物以后越发觉得自己来中国是个错误。
也是因为他有文化,所以被分配到了战略研究部门,开始学习八路军的战术,包括毛主席的著作,《实践论》、《论持久战》、《抗日游击战法》,
斋藤震惊了,八路军的战法精妙意志坚定,日军必然会输。他对中国军民产生了钦佩之情,甚至偷偷释放了八路军的侦查员。
斋藤的思想变化他自己知道,可是悲惨的物质生活是所有日军都要经历的。抗战后期,日军陷入了军需严重不足的困境之中,他们开始食不果腹衣不蔽体起来。河北有个作家叫做尧山壁,他写的回忆录里有这样一个片段,他五岁的时候和家里的长辈们去城里卖粮食,结果碰到了几个日本军人,包括一个少佐,
这几个鬼子凶神恶煞的问他们一行人是不是去卖粮食的,这些农民心想坏了,肯定是鬼子要抢粮食啊,结果少佐说:“你们卖粮食挺不容易的,你们拉粮食到山南挺远的,以后卖给我们吧。我们加价两成!用现大洋和弹药换!”
鬼子要买粮食 ,用现大洋,还有弹药。这个魔幻的情节估计连抗日神剧都不敢这么拍吧,可是真实的历史就是如此,民兵和游击队就用这批粮食换来的弹药打掉了一个鬼子的据点。
为什么要拿弹药和敌人换粮食呢?日军在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就吃不饱了,根据1938年日军颁发的《战地给予规则细则改正》规定,日军的军需是定额的:“每人每天口粮标准是精米660克,精麦210克、鲜肉210克、蔬菜600克、泽庵类渍物60克、酱油0.08升、味增75克、盐5克、砂糖20克、茶叶3克、清酒0.4升或是甜食120克,另有香烟20支。”看起来非常丰富了,除了吃饱以外甚至还有酒有茶有甜食,可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情况急转直下。
一方面日本本土受到了美国等国家的轮番轰炸,粮食本就产量不多的日本更是雪上加霜,经济遭到封锁和制裁的日本又很难得到外国的补给。而在中国,根据地的势力不断壮大,和国民党军队不同,共产党的八路军是军民联合的部队,老百姓受到军队的保护,而反过来百姓不断的支援军队,凡是敢单独离开据点的日军都随时可能被击杀。
斋藤的漫画里就有这个情节,出去偷瓜,瓜还没到手,脑袋差点就没了。
抗日电视剧里日本鬼子对鸡和猪有着无限的热爱,原因是真的没吃的。
日军没有什么长远的规划,对中国一直是掠夺的态度,后勤供应跟不上,自己生产又没经验没途径,后来部队甚至发放了种子给士兵,让他们自己种粮食。不过,游击战麻雀战打得特别溜的游击队和民兵破坏日军的土地和粮食简直易如反掌。除了中国,在其他的地区作战的日军更惨,因为疾病和饥饿减员非常常见。
抗战后期,原本强壮的日军变得骨瘦如柴,而原本骨瘦如柴的八路军却越来越强壮矫健。这种对比和变化预示着日军的失败。
对于宛如灾民的侵华日军,我个人表示,“呸,活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