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旅游资讯 >旅游标准随意改换 “3.15 ”来临消费者尽吐苦水

旅游标准随意改换 “3.15 ”来临消费者尽吐苦水

来源:山西日报发布时间:2022-06-22 13:40:06
   
        你旅游 标准别随意改

  说起跟团旅游,很多人有一肚子的苦水。“饱览山川美景本应获取一份愉悦的心情,却往往被那些烦心事所干扰,希望未来能还我那份轻松。”省城居民王文丽说。

  回顾自己的遭遇,让她苦恼的就是约定好的服务标准在行程中一变再变。

  “去年暑假陪孩子旅游,旅行社在合同中约定入住‘准三星级酒店’、乘坐豪华大巴等。价格实惠,条件看上去也十分诱人。”王文丽说。到达目的地后,她发现“准三星级酒店”被偷换了概念,成了一般性的招待所,甚至热水都不能及时供应。生气并没有就此消停,之后豪华大巴变成了普通客车,炎炎夏日车内外温度几乎一样……在与旅行社理论时,她得到这样的解释:对方安排什么标准无法控制,是游客期望值比较高而已。

  王文丽希望旅行社定好了价格、说好了景点、约定了标准,就要诚信到底,不能说变就变。

  擅自将游客“转团”也是让王文丽无法容忍的。王文丽与一家旅行社签订了合同,坐飞机时她才发现自己被“卖”给了另一家旅行社。到达目的地后,再次被转给了当地一家旅行社。王文丽说,旅行社对这样的“转包”从未提及,当地旅行社安排的食宿条件与合同约定的标准也不一样,总之说的比做的好。

  双方就是否要退赔旅游费用至今争议未果。王文丽希望今后旅游管理部门能真正整顿市场,避免这样的转包再发生。

  省城居民杜菲旅游则遭遇了另一番经历。在出境游中,她在旅行社安排的购物点中,购买了价值近3000元的工艺品。购买前,导游向游客一再承诺,该店是当地的正规店面,商品质量有保证。离开购物店后,杜菲发现这件工艺品在当地随处可见,指定购物点的价格明显要高出许多。在与商店沟通不畅下,被寄予希望的旅行社也拒绝了她的退货要求。

  出现明显的价格虚高,杜菲则希望旅行社真正为游客着想,让游客购买到称心如意的物品。采访中人们对旅游还有诸多期许,但一致希望在今后的旅游中得到权益,省去那些与旅行社“斗争”的大把时间和精力,真正从旅行中获得难得的休闲。

  老人团乱加“人头费”

  “行程一样,也没享受额外优待。就因为我的年龄稍大,就加收好几百元。”家住省城南内环街的老人蒲玲玲提起去年11月的一次海南游就很郁闷。

  蒲玲玲67岁,平日里经常锻炼,觉得身体状况还不错,就想外出旅游一回。在女儿的建议下,蒲大娘最后选择去了气候温暖的海南。

  一想到外出旅游,蒲大娘满心欢喜。可是在旅行社咨询后,老人有些不高兴。“孩子带着我,连续咨询了好几家旅行社,很多都表示要在原价的基础上,加收三四百元的‘人头费’,否则不能参加。”

  “我问为什么这样做。他们回答倒是‘理由充分’。”蒲玲玲说。旅行社认为,海南线路的报价本身就低,老年人一般消费少,购买能力低,如果同价组团要赔钱。

  “孩子一再表示,不在乎三四百元,让我赶紧把钱交了。但,我觉得旅游行程、服务都是一样的,而且我也没有给大家添麻烦,为什么要多掏这笔钱?”蒲玲玲说。旅行社最终还是没有让步,老人也只得按要求交纳了费用。

  针对此类现象,省旅游局质量监督管理所负责人认为,旅行社要求老人、儿童等群体额外交纳团费,这种行为实际上对老人等群体带有某种歧视性,把他们置于与其他人不平等的地位,而且也侵犯了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这种行为不合理、也不合法。同时,也特别提醒消费者,要拒绝零负团、低价团,要理性消费。如果遇到像蒲玲玲老人这样的情况,游客可以拒绝或向工商、旅游部门进行投诉。

  食品 啥时可以放心吃

  “食品可以放心买吗?”3月7日,记者在美特好超市生鲜食品区随机采访了一些正在购物的消费者,有的人立刻摇头,有的人表情凝重。

  “我想让孩子喝上放心奶。”2岁宝宝的妈妈刘倩说,自从“三鹿”奶粉事件问题发生后,她对国内品牌的信任度降到最低。生下小宝宝后,她一直购买洋品牌奶粉,“说实话洋奶粉太贵了,而且价格没完没了地往上涨,要是国内品牌的质量让人放心就好了!”

  说到孩子们入口的食品,学校周边的情形同样让人忧心。记者在太原师院附中周边看到,放学之后,众多小吃摊点生意火爆,但学生们吃得安全吗?一位家长忧心忡忡地说,这些食品包装简陋,有的根本不是正规厂家生产,而且制作过程又极不卫生。“长期食用后肯定危害身体,有关部门早该彻底治治了!”

  食品安全的隐忧其实并非只针对孩子。在并州路一家菜市场,正在买菜的退休工人吴俊生说,仅仅是小小的豆芽,每天摆在市场里,人们完全不知道,这是谁生产的,执行啥标准,是否有人监管过,能不能放心吃。另外还有肉类,老吴对去年的“速成鸡”事件记忆犹新,“从那以后,再也不敢让孩子吃洋快餐,家里也不买鸡腿、鸡翅了。”

  食品不安全,每天饮用的纯净水也让人不踏实,隔三岔五会曝出黑作坊加工纯净水的新闻。不少市民说,入口的东西,让人不放心的真是太多了。

  受访者张平伟是一位中学教师,关注时政的她说:“经常热议‘美丽中国’,我认为,食品安全就是‘美丽中国’应有的要素。老百姓要过美好的生活,不仅要吃饱,更要吃得安全,吃得放心,吃出健康。”

餐饮 取消最低消费

  近年来,餐饮业高速发展,但消费者就餐时不顺心的事却有增无减。

  去年冬至,太原市民张斌在双塔西街一家饭店包间请同事吃饺子。点菜时,服务员告诉他包间最低消费800元,且只能点饭店指定的套餐。看着座无虚席的散座大厅,张先生无奈地接受了这样的 “霸王条款”。同样,太原市民任女士对“最低消费”的经历也记忆犹新。她说,前两年,请朋友到位于新建路一家著名的烤鸭店吃饭,结账时,服务员却告诉她包间有最低消费。无奈,任女士又花了100多元,凑齐了最低消费额。

  在采访中,很多消费者期盼,不再被非食品添加剂用于食品、食品添加剂超标、地沟油等食品安全问题困扰,也不再被最低消费、包间费、服务费、餐具费等餐饮服务“潜规则”所伤害。

  记者调查发现,太原市最低消费主要有三种,最低消费型、桌餐定价型、人均最低消费型。最低消费标准从几百元至上千元不等,特别是个别按位算的高档会所人均消费高达数百元。很多平时没设最低消费的酒店,在过年、过节时也会设置最低消费标准。如,预订年夜饭“最低消费1200元”。春节期间吃饭包间有最低消费不说,连卡座都设了最低消费。

  业内人士指出,“最低消费”大多发生在高档酒店和生意好的饭店。高档酒店的包间装潢考究、设施高档,相关费用都要转嫁到用餐费中。生意火爆的饭店,包间供不应求,最低消费能让较少的优势资源(包间)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更好地拉拢高端客户。

  去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的8595件餐饮服务投诉中,涉及价格的投诉达1339件,居服务类投诉前列。餐饮业界人士表示,全国的酒店中约有四成设立了最低消费门槛,浪费非常惊人。最低消费迫使消费者的消费需求虚高,助推了餐桌上的浪费。他盼望餐饮行业能早日走上规范发展、健康发展之路。

  网购 快递再快一点

  货物损毁、先签后拆、包裹丢失、索赔困难……近年来,随着网络购物的迅速发展,有关快递的纠纷也越来越多。

  “前不久网购了一个手机壳,明明没见着送货员,可拿到货时已经‘本人’签收了。这还不算什么,让人恼火的是,货物外包装有明显破损,店主随机赠送的小礼物也不翼而飞。由于小赠品本身也不值几个钱,也就懒得追究责任了。”提到这次失败的网购经历,太原市民张女士一脸无奈,“希望快递能够‘快’一点,‘宝贝’能够完好无损拿到手中,否则我就真的对网购失去信心了。”

  比起张女士的经历,市民吴小姐的维权经历还算“圆满”。吴小姐常在网上购物,今年春节前看中一款电话,毫不犹豫下了单。几天后,电话发来了,但快递人员要求先签收再验货,并称这是公司的规定,没签收之前货物不属于吴小姐,所以不能拆,吴小姐只好乖乖在快递单上签了名。哪知验货才发现,电话的机身底部有裂痕。货出了问题,吴小姐自然不肯收,可快递人员说与他们公司无关,应该去找卖家。而卖方的说法是,裂痕是快递公司在运输途中造成的。吴小姐再次找到快递公司,对方却坚称运输环节绝对没问题,至于先签后验,一向是快递行业的“潜规则”。最后问题的解决,是由于常常网购的吴小姐和快递人员私交比较好,快递人员和卖家协商,给吴小姐换了一台新的。“问题虽然解决了,但还是希望快递行业‘潜规则’少一点,相关法律法规尽快落到实处,真正维护网民权益。”

  “记得马云曾提出过一个构想:希望今后在中国的任何一个地方,人们只要在网上下订单,最多八个小时,货物就能送到家。这也是我的网购梦想。”张女士认真地说道。相信这不仅仅是她的梦想,更是广大网民共同的心愿,物流畅通无阻,快递真正“快”起来。

  银行 不要再排长队

  银行服务一直以来饱受诟病,尽管方方面面努力,但这种状况没有较大改变。听听消费者对银行服务有哪些心愿吧。

  37岁的私企合伙人刘华,从2011年起,想扩大生意规模,想从银行贷点儿款。然而,银行罗列的复杂严格的手续令他感到无望。最终还是亲戚帮忙筹了一些款。刘华希望,“银行能给小微企业更多扶持,让小微企业更容易借到钱。”

  在省城梅园百盛上班的成敏敏,每月都要去银行办理业务,用她的话讲,每个月都要“等一次”,一等就是1个多小时,“拜托不要再排长队,不要再等那么长时间。”有资料显示,人们等候的最长忍耐时间平均为30分钟,而减少排队时间这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依旧是所有受访者的心声。

  国企退休职工谢女士多年来的理财,仅限于存银行活期、定期,却在2012年跟风购买了一些银行理财产品,发现收益确实略高于定期存款,比炒股更保险、比存定期更实惠,但当年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并没有与发行量同步。谢女士期盼,“理财门槛更亲民一些,收益再多一些。”

  其实,从排队难到小微企业信贷难,再到理财收益下降,消费者对银行的种种期盼,还包括网银是否放心安全,收费能否更透明,消费信贷中的财产抵押、质押、担保、资信评估等能否更灵活一些。尽管答案五花八门,但归结起来就是一句话:让消费者享有质价相符的金融服务。

高收益”成空话

  2007年购买了一款分红型保险,满期后欢欢喜喜去办领取手续,高女士却发现:当初银行销售人员口头承诺的“高收益”竟然变成一句空话,5年红利不及同期的银行定期存款。

  高女士是太原市小店区居民。3月6日,她向记者讲述了事情经过。2007年11月,高女士去小店区一家邮政储蓄机构存款时,里面的工作人员向她推荐保险理财产品。高女士说:“当时我拿了3万元,一位工作人员说,‘这里正销售保险理财产品,收益比那个(指存款利率)高’。”闻听此言,高女士动心了。经过工作人员推荐,她最后选购了某寿险公司的一款分红型两全保险,趸交保费3万元,保险期间5年。高女士说,自己曾就保险产品的收益问题数次与工作人员口头确认,得到了肯定的回答。听工作人员讲解一番后,合同上的条款高女士就没再仔细看,便签了字。

  保单生效后的5年间风平浪静。在高女士看来,她只是用3万元买了一款理财产品,“我就是奔收益去的,不需要保险保障。”

  然而,2012年11月7日,高女士去当初购买保险的这家邮储机构办理了满期手续,满期金额为35611.08元,她发现,5611.08元的分红收益比同期银行定期存款利息低3000元。还不如存银行?她立刻向保险公司投诉,要求按同期银行存款利息进行补偿。对方告诉高女士,她购买的是分红型保险,分红收益不确定。而且在银行网点购买产品时,高女士所签合同上有本人亲笔签名,里面也有“分红收益不确定”的内容。至于高女士说工作人员曾承诺收益,查无实据。因此,按合同不能支持其补偿诉求。

  对此,省保险行业协会法律事务工作部负责人表示,银行代售保险理财产品是合法的。但作为代售者,银行销售人员有意将保险与银行存款对比,强调高收益,忽略保障功能,从而使消费者被误导,这是不允许的。至于高女士,由于听信口头承诺,出现纠纷后无法举证,加大了维权难度。他建议,一方面监管部门应加大对银邮渠道的管理。另一方面,作为消费者,要多了解保险知识。如果有销售人员承诺“高收益”,应马上找银行投诉。

  如何避免食品安全纠纷

  消费者如何购买到合格安全放心的食品,避免消费纠纷呢?山西质监局食品处处长冯晓斌在采访中提醒消费者,选购食品要到正规商场、超市、市场,索取并保留好购物凭证,同时重点注意以下4个方面:

  看标签。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对食品标签有明确的规定,食品标签中必须标明食品名称、产品类别、配料表、食品添加剂名称、营养成分名称数量、执行标准、生产日期、保质期等内容。

  辨颜色。对食品表观中存在的包装破损、漏袋、胀气等和色泽特别鲜艳、透亮,明显的超出食品本身固有的自然本色要引起高度警觉,极有可能是滥用着色剂所致,建议不要购买。

  查信息。对所选购的食品有质量安全疑问时,首先要根据食品标签上标明的食品生产许可证编号登录国家质检总局(www.aqsiq.gov.cn)和山西省质监局(www.bqts.gov.cn)网站进行食品生产许可证信息查验,了解所购食品的具体相关情况。

  打热线。发现食品存在有质量安全问题,请拨打24小时热线投诉举报电话12365和96315进行投诉举报反映质量情况,全省质监系统执法人员将会认真受理,立即查处,切实维护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但愿没有3·15

  又到一年3·15,保护消费者权益再次成为政府部门、社会各界、媒体关注的焦点。一些假冒伪劣制造者和黑心商人开始提心吊胆,害怕被曝光,成为众矢之的、千夫所指;而消费者也会在政府部门、新闻媒体的护航下,真正做一次“上帝”。而3·15一过,消费者的权益就又会被不良、不法商家淡忘,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也会逐渐淡出执法部门和媒体的视野。

  纵观近年来所发生的产品质量问题和消费者维权事件,我们发现,我们的消费环境、产品质量,并没有因为3·15运动式的打假得到有效提升和改善,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没有得到有效保护和维护。也就是说,通过一年一度的3·15,抓几个反面典型,拍几只“苍蝇”,这种治标不治本的方法并没有给公众带来一个诚信、安全、满意的消费环境。

  事实上,在我们的身边,权益受侵、维权无门、维权遥遥无期的例子比比皆是。这也是公众关注3·15,面对3·15有诸多期盼的原因所在。由此,消费者才会经常在3·15过后感叹一句,如果天天都是3·15就好了。对于“天天都是3·15”的期盼,央视主持人白岩松认为,公众更应期盼中国从此没有3·15,或者不再需要3·15。

  我觉得这话说的很有道理。他直击了3·15当天热闹、过后冷清背后的深刻社会原因:一个制度法规健全的社会、一个成熟诚信的商品社会,是根本不需要3·15的,更不需要所谓的天天3·15。但遗憾的是,来自政府职能部门和媒体的监管监督没有形成常态化,消费维权的低效率、高成本让公众对3·15寄予更多期盼和愿景。这也意味着,在目前,我们还需要天天3·15,因为我们的权益还时刻会受到侵犯,我们的消费环境还需要下大力气去整治。

  微观点

  ※与银行打交道已成为百姓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消费者种种期盼可以看出,银行应把更多心思放在如何给百姓提供更好更便利的服务上:普及电子银行设备,增开服务窗口,让消费者能够等得起;规范服务收费,让眼花缭乱但看不懂的收费接“地气”,更透明;创新产品,让理财销售行为得到更好的监管,让金融消费者更安心。因为只有服务好百姓,银行才会“钱景”光明。

  ※相对而言,游客是老实本分的,出门在外一般秉承“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则。若非忍无可忍,一般都不会闹至投诉的地步。这样的事实也体现出一个更加值得探讨的话题:旅游消费讼争耗时耗力,越发地增加了维权难度。因此,我们不能只要求消费者提高识别、辨别伪劣的能力,而应该用法律和制度去规范我们的旅行社和相关服务行业。

  ※“最低消费”这种于法无据的变相强制消费的行为,已横行多年。它不仅侵害了消费者的利益,还间接造成资源浪费,于情于理于法都不该继续存在下去。最低消费为何屡禁不绝?有餐饮企业追逐暴利的动机,也有消费者特别是公款消费“要面子”的推动。狠刹最低消费的不良风气,是反对铺张浪费、厉行勤俭节约的突破口。

  ※所谓快递,首先讲求的是一个“快”字,虽未必朝发夕至,但快速方便是必须的。如果说快递“不快”是受到交通、节假日等因素的干扰,人们还能勉强接受,那么,货物的损毁与丢失就是引起消费者不满的关键因素。其实,好的物流能促进网购的发展,而网购的普及则能反哺物流业壮大,希望一些“行规”和监管上的缺失不要成为制约二者发展的“绊脚石”。

  ※银保理财近年来多遭投诉,问题主要集中于“存单变保单”、分红不及预期等方面。但遗憾的是,消费者往往缺乏证据支持,维权难度很大。要避免消费者权益受损,还需从源头加强治理,进一步规范银保销售行为。同时,大力宣传理财知识,培养消费者的风险意识也势在必行。

 
Copyright ©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畅享自驾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