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过安徽首府合肥的朋友一定对淮河路步行街不会陌生,这条被称为“安徽第一街”的商业步行街是中国著名商业街,并且入选了第二批试点步行街名单。其实这条“安徽第一街”不但是一条商业街,还是一条文化街,晚清重臣李鸿章的家族旧宅李鸿章故居、三国时期曹操的练兵点将台以及北洋军政府总理段祺瑞的亲信、陆军总长段芝贵所建的段家祠堂也是位于这条街上。
淮河路步行街
淮河路步行街
淮河路步行街
从徽州大道北端的市府广场沿着淮河路一路向东不到二百米就是著名的淮河路步行街。沿着淮河路步行街一路东行,在鳞次栉比的商业区中有一处灰墙黛瓦建筑风格的四合院建筑群,这里便是晚清重臣李鸿章的家族旧宅李府,继续向东步行大约五百米处,你会看到一组建在高台之上的佛教建筑群,这里便是千年古刹明教寺,禅院下面的高台是古教弩台,据说一千多年前的三国时期,驻扎在合肥的曹操曾在此教弩点兵,所以也被称为曹操点将台。古人评选出来的庐阳八景之一教弩松荫就是描写的教弩台的美景。
教弩台夜景
教弩台夜景
教弩台夜景
教弩台夜景
根据史料记载,三国时期,曹操曾经四次在合肥指挥军队与东吴孙权作战,在合肥期间,曹操主持修筑高台教练强弩兵将,以御东吴孙权水军,这座高台就是后来的教弩台,也叫曹操点将台。
南朝梁武帝年间,全国上下信奉佛教,各地兴建佛寺,位于教弩台上的明教寺就是那时开始兴建的,隋朝末年,明教寺毁于战火。到了唐朝大历年间,有人在寺院废墟中挖掘一尊高八丈的铁佛,庐州刺史裴休便将此事上奏朝廷,当时的唐代宗于是下诏重建禅寺,定名定名明教院。
教弩台
教弩台
教弩台旧址
教弩台
明教寺简介
南宋时期的《方舆览胜》有关教弩台的记载也证明了这件事。
教弩台,在怀德坊明教寺。旧经云:昔魏武帝筑台教强弩五百人以御孙权棹船。大历间因得铁佛,高一丈八尺,刺史裴缉奏请为明教寺。
南宋时期的《舆地纪胜》记载:
明教寺,在城岁丰桥北,即魏武教弩台。唐大历中因得铁佛一丈八尺,奏为立院。
清代《庐州府志》中关于教弩台的记载
清代《庐州府志》中关于明教寺的记载
清代《合肥县志》中的庐阳八景之一“教弩松荫”
清代庐州府城图中的教弩台明教寺位置图
清代合肥县城图中的教弩台明教寺位置图
关于曹操教弩台的记载在清代的《江南通志》和《钦定古今图书集成》中都能看到。《江南通志》记载,教弩台在府东关九狮桥北,曹操教弩处。《钦定古今图书集成》中记载,教弩台,在东关九狮桥北,曹操教弩处也,松荫为一景,今无。
现在保留的教弩台高约4.3米,总面积约3800平方米,形状大体呈正方形。高台上的明教寺在唐代大历年间重建后,在历朝历代的多次战火中屡经盛衰,清咸丰三年(1853年)全部毁于战火,清光绪年间明教寺再次重建,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光绪年间重建的明教寺,曾在2015年重修。现在明教寺内有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阁、卧佛殿、观音殿、斋堂、方丈楼、听松阁等建筑。教弩台旧址于1981年9月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明教寺被国务院评定为全国重点寺庙,2013年,明教寺被评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明教寺
明教寺
明教寺
明教寺
明教寺
如今的明教寺是收费景区,2019年10月我去游览明教寺的时候,这里的门票10元每人。
作为庐阳八景之一,明代诗人熊敬曾写过一首《教弩松荫》的诗作来描绘当时的教弩台美景:
落落松荫扫不开,乱蓬遗棘翳荒台,
奸雄已死三分后,教弩何人更此来。
明教寺
明教寺
明教寺
明教寺中的铜钟
明教寺中的铜钟
教弩台上的明教寺
其实吟诗作赋盛赞教弩台的不止熊敬一人,很多文人墨客来到庐州古城,教弩台几乎是古人们必去的一个打卡点,因此也有很多有关教弩台的诗词流传下来,比如清代文人梅子魁的《教弩台晚》以及文人沈筑的《教弩台》。
独立高台上,悠然寄远怀。
登临收楚越,吞吐尽江淮。
渔火摇星渚,墟烟带石崖。
心随云出岫,忽已到天涯。
——梅子魁《教弩台晚》
淮水东驰远带淝,悠悠往事已云非。
高台百尺人何在,寒雨孤城鸟自归。
忍把奸雄污汗简,空教形胜围缁衣。
周郎一炬东风里,此日曾张教弩机。
——沈筑《教弩台》
一处三国时期的练兵点将台,一座传承了千年佛法的古寺院,书写了千年前古城合肥的一段传奇。曹操教弩练兵的厮杀声早已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但明教禅院中的袅袅梵音及悠扬钟声仍然回荡在这座高台之上。
转载请注明来源头条号xiaoyao游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