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神社中,供奉着一位名叫乃木希典的军人,他长期被日本社会奉为“军神”,并且他还是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的主要参与者。

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对乃木希典是极其痛恨的,因为他心目中的功业,是踏着国人累累鲜血之上的。

1894年,乃木希典陪同天皇在广岛就餐,按照计划,他将从广岛出海前往中国,展开入侵。

离开日本的前一晚,乃木希典作了首汉诗,“肥马大刀尚未酬,皇恩空浴几春秋。斗瓢倾尽醉余梦,踏破支那四百州”。

诗词的中心立场很明确,向天皇效忠,以及将侵略中国视作自己建立功业的良机。

旅顺屠杀

甲午战争的失败,给了日本可乘之机。

1894年10月,日本分头作战,一部分军队进攻中朝边境,另一部分军队直指辽东半岛。当时乃木希典指挥的是步兵第一旅团,作为先锋,他们的目标是占领金州县城与大连湾炮台,然后夺下旅顺。

清军也很清楚旅顺港口的重要性,于是配备了1.5万人进行防御,奈何其中1.1万人都是临时征调,加之缺乏训练,这就出现了外强中干的现况。

最终,李鸿章眼里“可以坚守三年”的旅顺要塞被日军轻易攻占,紧接着,整个旅顺被日军变成了人间地狱。遍地都是尸首,使得当地的中国人几乎绝种。

短短几天时间,日军屠杀了两万余名清军和无辜百姓,一度引起国际社会的巨大反响,美国记者克列尔曼甚至在《世界报》断言,“(日军)占领旅顺的故事,必将成为历史上最黑暗的一页”。

攻占旅顺后,乃木希典并没有过多收敛,而是继续追击清军,以此为自己赢得战功,到甲午战争结束时,凭借着在中国的战功,乃木希典被提拔为中将,担任第二师团长。

作为喜欢写诗的军人,他这样对好友说道:“闻说满洲山水奇,铁蹄欲到早春时;征途若过梅花地,折得赠君一两枝。”

可以说,乃木希典越是升迁,越证明了国人当时经历的沉重苦难。

殖民统治台湾

甲午战争结束后,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被签订,其中就有割让台湾的事宜。事情爆发后,台湾巡抚率众起义抗争,“台民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

日本不可能接受这样的结果,于是强行攻入台北城,建立“台湾总督府”,正式对台湾进行殖民统治。

不巧的是,台湾气候令日军罹患疟疾,就连当时的师团长都因此丧命,于是日本方面又增派乃木希典前往台湾。

乃木希典所率的第二师团在枋寮登陆后,一路烧杀抢掠,共计杀害过万台湾军民。再之后,乃木希典就任台湾总督,制定了一系列恶劣的殖民政策。

推行《三段警备法》,根据治安程度将台湾划分为三个区域,并派遣军队或宪兵警察负责治安,持续镇压台湾的起义反抗运动。

推行鸦片专卖制度的《台湾鸦片令》,并将明治天皇《教育敕语》翻译为中文,试图对台湾进行奴化教育等。

1897年11月,乃木希典辞去台湾总督一职,直到1904年,日本和沙俄在东北开战,崇尚战场建功立业的乃木希典以第三军司令的身份,又一次来到了他成名的旅顺。

不过这次,他迎来的就是报应。

尾声

日俄战争中,乃木希典先后投入十万兵力,花费近半年时间,最终以6万日军伤亡为代价,这才艰难夺取了旅顺要塞。

因为乃木希典只知道让士兵搞集团冲锋,毫无章法,尽管最终取胜,但此次的旅顺战役已成为他此后无法摆脱的阴影。

并且在此战中,他的两个儿子都阵亡了,此时的乃木希典,再也没有昔日侵略时的洋洋得意,反而落魄悲伤,一度要求天皇赐他切腹自尽。

对于乃木希典的要求,天皇没有答应,反而让他教导皇室成员。晚年的乃木希典,将自己的思想观念传递给了年幼的长孙裕仁,结果裕仁果然被其影响,在成为昭和天皇后,选择发动了侵华战争和太平洋战争。

结语

乃木希典死后,属于他的神社被修建,即便是在1945年神社被毁后,也很快重建,接受日本民众的供奉。

尽管乃木希典这位侵略者生前逃过了历史的审判,但作为一名国人,对于那段苦难的岁月,我们绝不能遗忘!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挥墨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