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三大跨海大桥排名榜单揭晓!港珠澳大桥全长55千米排名第一 海湾大桥通车20年,我们怀念那个敢做中国第一的汕头
中国有基建狂魔之称,自几百年甚至上千年前起我国就是世界一流造桥技术的国家,甚至被称为“桥的国度”。例如河北的“赵州桥”福建洛阳桥、广东的广济桥、北京卢沟桥。而跨海大桥并不像普通的陆地桥梁,一般来说跨度都比较大,对于技术的要求也非常严格,正是国家桥梁技术的体现,现在就来为你们介绍一下世界三大跨海大桥,其中港珠澳大桥位列榜单之首,青岛海湾大桥排第二位,日本濑户大桥排在第三位,让我们一起来往下看吧!

世界三大跨海大桥
1、港珠澳大桥(全长55千米)

港珠澳大桥是中国境内一座连接中国香港、广东珠海和中国澳门的桥隧工程,位于中国广东省珠江口伶仃洋区域内,因其超大的建筑规模、空前的施工难度以及顶尖的建造技术而闻名世界。港珠澳大桥全长55千米,其中主桥29.6千米、中国香港口岸至珠澳口岸41.6千米;桥面为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设计速度100千米/小时。
港珠澳大桥的建成,大大地缩短了澳门、珠海、香港三地的往来时间,原来需要3个半小时的路程,现在只需要半小时就能完成,这样一来就大大的加强了珠港澳地区的贸易来往,对于此地的经济发展有着极大的帮助。
港珠澳大桥不仅是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位列世界三大跨海大桥之首,而且其中的沉管隧道部分,还是世界上最长的深埋沉管隧道,而光是一根沉管就需要进行长达几个月的探测才能明确建造的准确时间,而整个沉管隧道总共需要安装33段沉管,可想而知,整座隧道的技术难度有多大。
2、青岛海湾大桥(全长41.58千米)

青岛海湾大桥,又名为胶州湾跨海大桥,它是中国山东省青岛市境内黄岛区、城阳区、李沧区以及胶州市的跨海通道,位于胶州湾之上,后命名为“胶州湾大桥”。桥梁全长41.58公里,东起海湾大桥立交,上跨胶州湾,中接红岛互通立交,西至黄岛东枢纽立交和中国-上合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2006年12月26日开工,总投资近100亿元,于2011年6月30日全线通车。从2006年就开始兴建,到2011年,只用了4年就全面竣工并且通车,不愧是基建狂魔。
3、日本濑户大桥(全长37.3千米)
日本濑户大桥横跨了濑户内海,该桥在1978年10月10日开工,施工耗时近10年,到1988年4月10日始全面通车,全长37.3公里。其中虽然只有13.1公里的海上路线,但是它最大的特点就是铁路公路并用的桥梁,上层为公路,可以通行汽车和客车等,而下层则是铁路,可以通行160公里每小时的火车等,而且由于是在海上,因此它被设计能够抵抗至少8级以上的地震和每秒60米的狂风,这也是全世界两用桥梁的第一名。
数据,是理性的态度
粤东,是乡土的温度
你的态度决定了这个城市的温度
心急的你可以先看这里:汕头大桥已经通车20年时间,这是中国第一座第一座大跨度悬索桥,更是中国建桥史上的一个丰碑。海湾大桥采用的新样式和新建造方法,不仅完成了我国悬索式大桥建造经验由0到1的积累,更是当年汕头作为特区敢争第一,敢为人先的精神写照。20年时间过去了,我们不仅怀念那个敢做中国第一的汕头,更期待汕头有更辉煌的未来。
想进一步知道海湾大桥那些鲜为人知的“第一”,请继续往下看。
■■■■
汕头人,从来不缺“敢做第一”的精神,也不乏“敢闯敢试”的基因。这种骨子里的血性,在改革开放的初期展现得淋漓尽致,更影响了一群人,一座城市和一个时代。
1991年,汕头连夺两个全国第一:当时全国最高的212米电视塔在潮汕路投入使用。其次,还有中国里程碑式的第一座大跨度悬索桥——汕头海湾大桥在12月17日开工建设。
这座跨海大桥还真牛,从中央拨款,到省市筹资,还有汕头市民们积极购买建设债券,得到了各级政府和社会的大力支持。后来香港的大富豪李嘉诚先生听说建设资金缺乏,也积极参与投资,带动了其他投资商支持大桥建设,顺利建成了世界闻名的海湾大桥。
△ 俯瞰烟雨中的海湾大桥
■■■■
▼ 这是汕头的第一,也是中国的第一
中国桥梁泰斗李国豪教授是这么评价汕头海湾大桥的:90年代是我国悬索桥的时代,而汕头海湾大桥是我国建桥史上写下的第一个丰碑。
这样的评价即使放在一百年后,也依然是举足轻重的。
1991年12月17日大桥正式动工仪式上,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江泽民亲临现场,按下了象征开工的电钻按钮。1995年12月28日大桥通车时,江泽民又再次亲临通车仪式。这种高级“礼遇”堪称国内罕见。
1992年3月28日,汕头海湾大桥打下第一根桩,意味着汕头海湾大桥正式开工,至今24年整。
△ 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江泽民亲临开工典礼
▼ 海湾大桥这些你不知道的中国“第一”
海湾大桥是中国第一座大跨度悬索式大桥。
用“教科书般”来形容这座大桥并不为过。在此之前,中国还没有建造过这样大跨度的悬索式大桥,实战经验几乎为零。
而在海湾大桥建成后的数年间,我国才陆续建成了大跨度悬索式大桥。
海湾大桥位于妈屿岛海湾。当时,中国还没有海上施工大跨桥梁的经验。妈屿岛附近海域水深、浪高、风大、还有潮差影响,这在国内海上建设大桥也是首屈一指的。
海湾大桥的主桥采用了预应力钢筋砼加劲箱梁,跨度达到452米,至今,在同类型桥梁中,还是世界排名第一。
在大桥的施工中,最关键的部分是采用“导索”。这是架设悬索主缆最关键的工序。当时的施工团队首次使用国内从未使用过的导索渡海施工方式来完成项目。用一根22毫米的粗钢丝绳绕过主塔再在对面将钢丝绳升到塔顶固定。
中国人的第一次尝试在汕头海湾大桥上一次性成功,完成了由0到1的经验积累。
这些无数个的“第一”,其实背后反映的是汕头人在当时敢争第一,敢于人先,敢于担当的精神。
△ 俯瞰朝阳沐浴下的海湾大桥
■■■■
▼敢闯敢拼的精神也深深烙在海湾大桥上
海湾大桥正处汕头内海湾的入口处,独特的地形特点使这个地方风大浪急。
在施工的过程中,台风曾把岸边的两台吊机掀翻,吹得龙门架呼呼跑,但勇敢睿智的施工团队就是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完美完成了主桥体的施工。
于是,从此之后,频繁遭受强台风光顾的汕头在数年间只能与台风“偶遇”。以至于民间有这样一种说法:海湾大桥改变了汕头的风水,帮忙挡住了台风的袭击……
海湾大桥是采用悬索式结构,两根主缆各长1030m,直径0.56m,由10100根直径5mm的镀锌高强钢丝组成,重约15t。
这种结构的施工首先要架设一条“猫道”:一种架设在几十米的高空的临时通道,以便施工。施工团队顶住台风的袭击,只用了3个月便完成了猫道的架设。连外国顶尖的桥梁专家听完后都表示惊讶……
如今距离海湾大桥通车已经整整有20年时间。此后,海湾大桥与另一端的礐石大桥一起构成了独特“一湾两桥”景象。
只是在20年间,汕头人“敢做第一”的血液和“敢闯敢试”的基因却似乎正在消失。
所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勇敢的。
当年的海湾大桥等等的“全国第一”,是那时候这座城市思想上的开放与进取的展现。
正是因为当年有着巨大的魄力、勇气和坚韧不拔的团结开拓精神,才使汕头涌现出这些辉煌的“全国第一”。
△落日余晖中的壮丽景色
而回首如今,我们却穿梭在破败的老市区追寻某种逝去的情怀,用残垣断壁作为一种情感的寄托,庆幸这座城市的“安逸”与“小确幸”。
海湾大桥是汕头黄金1.0时代的代表,而开工建设的苏埃隧道,会否见证汕头有一个黄金时代的到来呢?
不妄自菲薄,不孤芳自赏,看清迷雾中的道路,汕头的春天即将来临。
end
※图片、部分资料来自网络,特此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