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香山碧云寺 碧云寺金刚宝座塔
碧云寺,位于香山公园北侧。
寺庙,背西面东,层层殿堂依山叠起,从山门至寺后石塔,300多级阶梯穿插其间。山门、弥勒殿、释迦牟尼殿、菩萨殿、中山堂、金刚宝座塔坐落于中轴线上,左右有配殿、厢房等建筑。寺南侧有罗汉堂,寺北侧有水泉院。

碧云寺
碧云寺,始建于元至顺二年(1331),耶律楚材后裔耶律阿勒弥在此舍宅开山而建,始称碧云庵。明正德年间(1516年),御马太监于经扩建碧云寺,在寺后立冢域。一百年以后,天启年间(1623年),魏忠贤也看中了这块宝地,再度营建生圹,重修碧云寺。两位均因获罪未能葬于此地,墓圹遂废。
再过了一百年,乾隆时期,又对寺进行大规模修建,1748年,按西僧所贡奉的图样在寺后墓圹所在地建金刚宝座塔,还新建了皇帝行宫和罗汉堂。由此碧云寺保留了明清殿宇遗构。2001年碧云寺被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门口这对石狮,据说是魏忠贤所造。

山门和石狮子

雄狮
雌狮
到碧云寺,寺从列槐深迳,崔巍数百石级。第一座山门,灰筒瓦卷棚顶,上悬满汉蒙藏四体“碧云寺”牌匾。
第一道门
过此门后,两旁是深壑(河沟),中有石桥,见第二座山门(山门殿)。
第二道门
夹杆石
山门殿,面阔三间,灰筒瓦歇山顶,檐下有斗栱。
山门殿
山门殿内原来的金刚力士像,已毁于“文革”,现在的哼哈二将,是1992年重塑,样子跟一般寺庙无甚特别。
哼哈二将
从山门殿出,进入第二进院,苍松翠株守法堂,松篁天籁静中闻。
山门殿内看第二进院
院内松、柏、槐古树矗立,将钟鼓二楼分掩其中。还有两笼翠竹,叫“黄金竹”,又叫“金镶玉竹”,是从潭柘寺引种而来。
钟鼓二楼
右侧有石雕龙首,泉水从龙口汩汩流下。
石雕龙首
第二进院内有弥勒殿。
弥勒殿
殿内弥勒佛,高2.5米,这是明代文物。
明代弥勒佛
从弥勒殿出,进入第三进院。院内清雅古奇,立意不凡。
第三进院
一座雕栏汉白玉石桥,将放生池一分为二。方池两侧几株参天古树,有松、有柏、有槐,其一株柏树上缠绕着藤萝,紫色花朵正在盛放。一棵白皮松尤为显眼,它如出水蛟龙,冲天护卫着大殿。明神宗(万历)曾在此放生池上设帟观鱼。
放生池
大雄宝殿,又称释迦牟尼殿,亦称丹青阁,为全寺之主殿。古时:殿后,端正一阁,金色四合,黛漆时施。僧秋盆桂周乎阁,炉香交桂,镫光交月,香光圞满,人在月轮,钟磬吉祥,捧号缤纷”。
今日,大雄宝殿,保存完好的明代建筑,面阔三间,灰瓦单檐方形庑殿顶,檐下有斗栱。额“能仁寂照”,大概率是乾隆御笔。能仁,如来也;寂,空寂;照,照鉴;即,如来在此普照,就是说这是如来大殿。
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前的月台上,有两方八角形汉白玉经幢,上刻满经文。
汉白玉经幢
大雄宝殿内供奉释迦牟尼像,左有迦叶尊者和文殊菩萨,右有阿难尊者和普贤菩萨。殿内佛上方是螭龙藻井。
释迦牟尼像
两侧有十八罗汉和悬山云海,背后塑观音菩萨,左右肋侍为善财、龙女,立于海岛中央。
大雄宝殿内彩塑
大雄宝殿后出卷棚式抱厦一间。
大雄宝殿后出抱厦
从大雄宝殿内即可望见八角碑亭,碑亭前有丹陛石,这碑亭身份的象征。
御碑亭
御碑亭,重檐八角攒尖黄色琉璃瓦顶,上下檐饰斗栱,二龙戏珠彩画。内立乾隆御碑《御制重修碧云寺》。
御碑亭
碑亭后为菩萨殿,殿前立两碑,上刻乾隆御制诗。
菩萨殿
菩萨殿,面阔三间,灰琉璃瓦单檐歇山顶调大脊,前出廊,檐下装饰有斗栱。大殿悬匾“静演三车”,何谓三车?谓羊车、鹿车、牛车也。佛教语,喻三乘。谓以羊车喻声闻乘(小乘),以鹿车喻缘觉乘(中乘),以牛车喻菩萨乘(大乘)……云云。用心去体会!
菩萨殿,暂且关着门。殿内现供奉大势至、文殊、观音、普贤、地藏五尊菩萨。
菩萨殿
院内有旁门,往南通往罗汉堂。
有门通往罗汉堂
菩萨殿后为孙中山纪念堂,此处原为寺后殿,名普明妙觉殿。1925年孙中山先生逝世后在此殿停灵四年,1954年,将此殿辟为孙中山纪念堂。
孙中山纪念堂
纪念堂,面阔五间,正门上方悬挂红底金字大匾,是宋庆龄手书。正厅设孙中山先生的半身塑像,室内陈列孙中山先生各个历史时期的照片和史迹。
孙中山纪念堂
纪念堂肃穆宁静。
孙中山纪念堂
从纪念堂出来,登台阶,来到后面塔院。
上塔院
登上台阶,即是牌坊一座。
牌坊
此牌楼后,再上台阶,出现一座汉白玉石牌坊,额枋上一行金字“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安养道场”,令人震撼。
汉白玉石牌坊
牌坊石雕精美,气势宏大。牌坊两侧各有八字形石雕照壁,照壁正面刻人物浮雕并题名,左有蔺相如为节,李密为孝,诸葛孔明为忠,陶渊明为廉;右有狄仁杰为孝,文天祥为忠,赵壁为廉,谢玄为节。
汉白玉石牌坊
照壁后面刻神兽和八仙过海。
牌坊上的八仙
牌坊下精美的抱柱石。
抱柱石
石牌坊后又是一座石制小桥,可以望见后面还有一座四柱七楼砖牌坊,而且也能看见最后面的金刚宝座塔。
石桥
走过石桥后,有两个八角形碑亭,南北相对,亭内放乾隆御制《金刚宝座塔碑》,左亭碑文为满蒙文字,右亭碑文为汉藏文字。
碑亭
塔院,这里原是明朝两个宦官为自己建的墓地。乾隆年间,将魏墓平毁,在此修建了金刚宝座塔。
砖牌坊
此牌坊前两边各有一座石狮子,它们低着头,很委屈,相似做了错事的样子。
碧云寺共有三对石狮子,山门前第一对石狮子是威武的雄健的,汉白玉牌坊前也有一对石狮子,两对狮子都没有这对石狮子这么令人心疼,它们是这么地忧伤,在这寂寥的初夏时分,在这人烟少至的寺院深处,此时此刻此心情,这两狮子的样子真是,神了!
低头石狮
前行的路已经拦住,目前不得登塔参观。
金刚宝座塔,塔高34.7米,上刻乾隆御书“灯在菩提”,塔上遍布佛像、龙凤、云纹、狮象等大小佛雕。北京有三座金刚宝塔,另两座是西黄寺的清净化城塔和真觉寺的金刚宝座塔。
金刚宝座塔
抬头望汉白玉石砌筑的金刚宝座塔,掩映于苍松翠柏之中,衬托在蓝天碧云下,皎洁庄严神圣肃静。
金刚宝座塔
孙中山先生灵柩1929年6月12日南迁南京中山陵,衣帽封藏于塔内。塔基正中开券洞,券墙上有一汉白玉石匾额,上书金字“孙中山先生衣冠冢”。游碧云寺者,到此凭吊这位伟大的革命先行者。
孙中山先生纪念碑
寺庙右侧(北)为水泉院。明之描述:“左侧有泉,屋之,纳以方池,吐以螭唇,并泉为洞,砌方丈耳,洞其名。洞前而亭,对者亦亭,肃如主宾。填荷池,伐竹苑所落成也。螭唇施泉,既给僧厨,回向殿前,方池朱鱼,红酣绿沉,饵之则争。泉去乎寺,乃声呦呦,越涧而奔焉。”
山石上有亭曰:碧照。
过去看看去。
去水泉院
院内松柏参天。首先看到这株古树,称之为“三代树”,“生于枯树间,初为槐,历数百年而枯,在根中复生一柏,又历数百年而枯,更生一银杏,今以参天矣。”真乃一棵树的三生三世也。
有诗赞曰:一树三生独得天,知名知事不知年。问君谁与伴晨夕,只有山间汨汨泉。还有赞曰: 一树三生千百年,阅尽沧海变桑田。四生五生无穷尽,留得传奇在人间。
三代树
有池一方,泉水自石缝中流出,汇而为池,名“水泉”,又称“卓锡泉”。乾隆曾将卓锡泉的水质与玉泉山和江南名泉做比较,其诗文记载:泉虽输第一,房自纳三千。清睱值偶尔,烹云便试旃。携得新芽此试泉,清供真与性相便。
水泉院
过石桥是个平台,紧贴岩壁有亭名“清净心”,正中有洞,洞内有佛像。
清净心
平台另一侧由山石成道通往最里,首先是两株冲天白皮松夹道,再由一株造型别致的古柏和一坨怪石形成的拱门,进入拱门后更是别有洞天。
拱门
有庙轻倚岩壁,曰:龙王殿。
龙王殿
这里两池相连,流水淙淙,山石错综,古树盘根,亭、台、庙宇、池、桥、洞窟、岩柏汇集成趣。其倚着的山崖,上面就是塔院。
怀古之情油然而生!
卓锡泉
乾隆十三年对碧云寺扩建时,将北轴线打造为皇帝驻跸礼佛的行宫。
皇帝行宫
含青斋,院内叠石为池,景致秀雅,有云容水态之称。
含青斋
涵碧斋,1925年曾在此召开了国民党西山会议。
涵碧斋
乾隆御题行宫的匾额有“境与心远”、“澄华”、“清净心”、“活泼天机”、“云容水态”等,皆赞其水之景观。
涵碧斋
乾隆赞道:翠竹红花各洒然,水亭好是绝尘缘。松门更有真佳处,悦性山房可试泉。
行宫
到罗汉堂数罗汉去。
罗汉堂
罗汉堂,平面呈“田”字形,每面九间,中间有四个小天井,堂的外貌似盝顶,堂中心建有重檐歇山十字脊的多角亭阁,中央矗立有小型喇嘛塔,堂正面出轩,其余三面各出抱厦一间。
罗汉堂
殿内有木雕贴金罗汉像500尊,加上佛、菩萨以及蹲于梁上的济公和尚等共计508尊雕像。罗汉坐像高约1.5米,整齐排列,或低头微笑,或袒胸露腹,或老态龙钟,姿态各异,形象逼真。
罗汉堂
康熙和乾隆化身罗汉也坐在其中,康熙为第295尊“暗夜多罗汉”,乾隆是第360尊“直福德罗汉”。这两位皇帝爷太有意思了,真乃千古一帝,妙趣横生。
罗汉堂内四大金刚
我国四座著名罗汉堂,北京碧云寺、成都宝光寺、苏州西园寺、武汉归园寺,你去过几处?
罗汉堂内
罗汉堂的东面是禅堂院,原是僧人修行之处,乾隆钦题“鹫光合印”匾。
禅堂院
院内,宽阔、高敞,有几棵高大的国槐,一百年前,1921年,周作人在西山养病,“晚卧院子里”,就是在这里了。
禅堂院
周作人的《山居杂诗》写道:一丛繁茂的藤萝,绿沉沉地压在弯曲的老树枯株上,又伸着两三枝粗藤,大蛇一般的缠到柏树上去,在古老深碧的细碎的柏叶中间,长出许多新绿的大叶来了。指的就是大雄宝殿院内的这棵奇树了。
大雄宝殿院内紫藤缠柏
另外,周作人在《山中杂信》还写到:注意到一般游客都爱关注老树的树龄。他们却有一种公共的特色,似乎都对于植物的年龄颇有趣味。他们大抵问和尚或别人道,“这藤萝有多少年了?”答说,“这说不上来。”便又问,“这柏树呢?”至于答案,自然仍然是“说不上来”了。或者不问柏树,也要问槐树,其余核桃石榴等小树,就少有人注意了。我常觉得奇异,他们既然如此热心,寺里的人何妨就替各棵老树胡乱定出一个年岁,叫和尚们照样对答,或者写在大木板上,挂在树上,岂不一举两得么?
哈哈,作者一百年前描述的情景栩栩如生,到现在也如是。不过,现在公园里的古树都是登记在册的,游人看树上的标牌就能知道这树的名称和年代,不用问和尚了。
大雄宝殿内古树
碧云寺,泉从天上落,寺拟画中成。天巧不受人分,人工不受天分。然西山林泉之致,到此失厥高深。
一个又一个一百年,碧云寺就是时光机。
北京的历史悠久,不同时期都建有造型及风格各异的古塔,至今仍保存有楼阁式、亭阁式、密檐式、花式、覆钵式、经幢式等各种古塔三百余座。每一座古塔,都是一件独具匠心的艺术珍品,也是一种文化的载体。数百年来,古塔一直就是这座城市的醒目标志。虽历经岁月风化,古塔依然散发着其独特的文化魅力。
站在古塔下,往往能看到那些逝去的岁月,也能读出被风雨洗濯过的世事浮沉。
北京香山北侧的碧云寺内,就有这样一座满是历史烟痕的古塔,它叫碧云寺金刚宝座塔。
金刚宝座塔是佛教密宗的一种佛塔建筑形式,起源于印度。这种塔的建筑样式是在方形塔座(金刚宝座)顶部另建五座佛塔。佛塔有密檐式、楼阁式、覆钵式等多种。
在佛教密宗中认为,金刚宝座代表金刚界的神坛,五座主塔分别代表金刚界五部佛主,中间的为大日如来佛,东面为阿閦(chù)佛,南面为宝生佛,西面为阿弥陀佛,北面为不空成就佛。
碧云寺始建于元至顺年间,初称碧云庵。
许是这里的风水好,到了四百多年前的明代,这里就曾先后被两个左右朝政的大太监选中,作为自己的阴宅,并开建生圹(坟墓)。只是造化弄人,他们最终都被自己卷起的风云吹散了魂魄,都没能在此长眠。
第一位是正德年间的御马太监于经。当时的皇帝是明武宗朱厚照。明武宗虽然也曾率军击退了蒙古王子伯颜的进犯,但他基本上还是属于一个懒理朝政沉溺于于寻欢作乐的皇帝。戏剧“游龙戏凤”里讲的就是这位“玩货”皇帝。有了这样一位荒唐的皇帝,权臣太监谋私营利也就成了常态。而且,你可千万别小看了“御马监”这个“部门”,千万别以为这就是个养马的地方,也别一位“御马太监”就是“弼马温”。在明代,御马监可是一个与兵部和督抚共执兵柄的内廷“枢府”,御马监还与户部分理财政,并掌控西厂,这位御马太监于经就是这么一位实实在在的大权在握权势熏天的大明朝廷“大管家”。他相中了香山“碧云庵”这块风水宝地后,“所费以万万计”将碧云庵扩建为寺,并在寺后为自己修建了生圹,以备自己死后葬身于此。可惜人算不如天算,五年后,31岁的明武宗在清江浦(今淮安市)嬉乐时掉入水中,水呛入肺,引发肺炎,不久便驾崩。没了后台的于经也在新皇帝即位之后被治了死罪,自然也就不能享用到生前准备好的坟墓。
第二位和这碧云寺有关的是明熹宗时的大太监魏忠贤。1623年,权倾朝野的“九千岁”魏忠贤看上了于经的生圹,便将这块宝地据为己有。许是天命,同样在五年之后,他的靠山明熹宗朱由校驾崩,明思宗朱由检(崇祯)即位三个月后,魏忠贤的小命也到了头。他在被发配到凤阳的半路上,魏忠贤自忖无力回天,便自缢而死,他生前关于厚葬于香山的种种设计自然也都全成为泡影。
至此以后,虽然没人再敢将碧云寺作为自己身后的归宿地,但这座古寺却因历次的权势者的大规模修葺而形成相当的规模。
1748年,也就是乾隆十三年,乾隆皇帝也来到了这里。
如今碧云寺的大雄宝殿前,还立有两块大石碑,上面镌刻着乾隆皇帝的御笔题诗,盛赞西山的美好和碧云寺的壮观。不过乾隆皇帝对碧云寺的兴趣不仅限于题诗,他还下诏仿照紫禁城北侧真觉寺金刚宝座塔的样式,在前朝太监的生圹上修建了一座汉白玉佛塔。既然是仿造,那碧云寺和五塔寺的金刚宝座塔的模样自然大致相似,只是碧云寺佛塔使用了大量的装饰元素,多了几分皇家气派。尤其在用料上,全部以上好的汉白玉制成,阳光下,圣洁无瑕。

碧云寺金刚宝座塔
这一转眼又到了清代末年。
1911年10月10日,武昌的革命党人武装起义成功,全国各地纷纷响应。年底回国的孙中山于1912年1月1日在南京就任了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2月12日,满清宣统皇帝宣布退位。至此,执政267年的清朝和延续两千多年的帝制被推翻。
由于当时的革命党涣散无力,在北洋军阀的逼迫下,孙中山于4月1日辞去临时大总统,让位于袁世凯,自己则当了个全国铁路督办,力图依靠筹借外资修筑铁路。但就这些设想,也均未成为现实。
1913年3月,国民党负责人宋教仁被暗杀,孙中山认为是袁世凯所为,便发动二次革命,企图扳倒袁世凯。但他的努力遭到失败,只有无奈流亡日本。
1917年7月,袁世凯称帝失败身亡之后,孙中山回国后联合西南军阀,在广州建立军政府,出任大元帅。但因备受军阀的排挤,不得不于1918年5月辞去大元帅。
1921年5月,孙中山在广州就任非常国会推举的非常大总统。
1924年10月,占领北京的冯玉祥邀请孙中山到北平共商国是。孙中山于12月31日抱病到京,入住北京饭店。不久,孙中山就被确诊为胆囊癌,住进协和医院接受手术。
1925年2月18日,孙中山移住北京铁狮子胡同(今张自忠路23号)外交总长顾维钧宅内,3月12日病逝于此。4月2日,孙中山的灵柩移放于西山碧云寺后殿停放,由此,该殿改名为中山堂。

碧云寺中山堂
1929年6月1日,根据孙中山生前遗愿,他的灵柩迁葬于南京中山陵。
碧云寺有了如此丰富的历史内涵,自然吸引了无数游人前往,我就是其中之一。而且,碧云寺金刚宝座塔还是必去之处。
金刚宝座塔位于香山碧云寺内后院,塔高34.7米,分搭基、宝座、塔身三部分。塔基呈方形,砖石结构。塔身全部为汉白玉砌筑,从塔座到塔身,满饰浮雕图案,佛像、天王、力士以及龙凤狮象、云纹花草图案,种类繁多,刻工精致。
塔基正中开有券洞,券墙上有一汉白玉匾额,上书金字“孙中山先生衣冠冢”。当初孙中山停灵时穿戴的衣帽就封藏于此。
金刚宝座塔由11座大小不等的佛塔组成,塔身满布佛像、天王力士、龙凤狮象和流云纹饰,雕刻细致,形象生动。主塔位于高台正中,四隅各有一座副塔。主塔前的佛龛顶上,又建有四座小塔;佛龛前,还有两座覆钵式佛塔,11座塔的塔颈均饰有十三层相轮,铜质塔刹,顶部有铜质八卦纹饰塔缦。
主塔塔身和塔刹的四面都有佛龛,龛内各雕刻一尊结跏趺坐佛像,每尊佛的两侧,各立有一尊协侍菩萨像。
从塔座到塔身,满饰浮雕图案,佛像、天王、力士以及龙凤狮象、云纹花草图案,种类繁多,刻工精致。这座金刚宝座塔居高临下,巍峨壮观,是清代极盛时期的佛教雕塑代表作。
金刚宝座塔南侧,还建有一座十分精美的汉白玉牌坊,牌坊两侧各有八字形石雕照壁,照壁上刻有八个历史著名人物,分别代表“孝忠廉节”。左侧八字墙上,西汉的司马相如代表节,隋末的李密代表孝,三国的孔明代表忠,晋代的陶渊明代表廉;右侧八字墙上,唐代狄仁杰代表孝,南宋文天祥代表忠,元代赵壁代表廉,东晋谢玄代表节。
看后,思忖:做人,当如此。
2005年,在修葺碧云寺时,挖掘出魏忠贤生圹前的两座石翁仲,如今又被搁置在一旁。
看后,也思忖:做人,不当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