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最悠久寺庙,现仅剩一片废墟,仍是全国重点文物和5A景区 大报恩寺风雨四百年:朱棣的愧疚,康熙的信仰,太平军的毁灭

中国历史最悠久寺庙,现仅剩一片废墟,仍是全国重点文物和5A景区

春节去哪儿玩?很多人都有了自己的规划,并已经踏上行程,而有的人则刚刚才开启属于自己的假期,之前规划好的行程又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影响而不得不中断,那接下来去哪里玩呢?渝帆觉得六朝古都南京就是非常不错的选择,这里不仅有悠久的历史、厚重的文化,也有美丽的自然风光和诱人的特色美食,要说到具体的去处,中国第一历史文化名河——十里淮秦就觉得值得好好一游。

中国历史最悠久寺庙,现仅剩一片废墟,仍是全国重点文物和5A景区

秦淮河是南京古老文明的摇篮,南京的母亲河,历史上极富盛名。而以秦淮河为轴线的秦淮风光带位于南京市秦淮区,它以夫子庙古建筑群为中心、明城墙为纽带,串联起众多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和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是以儒家思想与科举文化、民俗文化等为内涵,集自然风光、山水园林、庙宇学堂、街市民居、乡土人情、美食购物、科普教育、节庆文化于一体,是南京历史文化荟萃之地,也是中国著名的开放式国家5A级旅游景区和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

中国历史最悠久寺庙,现仅剩一片废墟,仍是全国重点文物和5A景区

夫子庙秦淮风光带上,夫子庙、明长城、瞻园、白鹭洲、桃叶渡、吴敬梓故居…等景点众多,星罗棋布,若按其历史,则首推有着1700多年历史的大报恩寺,虽然现在仅剩一片废墟,但依然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夫子庙秦淮风光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南京大报恩寺位于秦淮区的中华门外,按其资料介绍,它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悠久的佛教寺庙,其前身是东吴赤乌年间(238─250年)建造的建初寺及阿育王塔,是我国继洛阳白马寺之后的第二座寺庙,也是中国南方建立的第一座佛寺,曾下辖金陵百座寺庙,可是说是我国重要的佛教中心。

翻开大报恩寺的历史,唐朝著名诗人杜牧曾有一首脍炙人口的诗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诗中“四百八十寺”的起源就是大报恩寺,大报恩寺的历史从孙吴开始,历经各朝,有过长干寺、天禧寺等名字,大报恩寺塔的前身则是阿育王塔。

而关于大报恩寺名字的来源,则要从明成祖朱棣在原建初寺基础上扩建时说起,它扩建这座古寺的原因是为了纪念明太祖朱元璋和马皇后,以报答他们的恩情,扩建历时达19年,耗费248.5万两白银,投入了十万军役和民夫。

大报恩寺施工极其考究,完全按照皇宫的标准来营建,金碧辉煌,昼夜通明。整个寺院规模极其宏大,有殿阁30多座、僧院148间、廊房118间、经房38间,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寺院,为百寺之首。

历史上的大报恩寺曾有一座琉璃宝塔,集明代以前中国建筑艺术精华于一身,高达78.2米,通体用琉璃烧制,塔内外置长明灯一百四十六盏,每天耗油64斤,金碧辉煌,昼夜通明,自建成至衰毁一直是中国最高的建筑,也是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明清时代,一些欧洲商人、游客和传教士来到南京,称之为“南京瓷塔”,将它与罗马斗兽场、亚历山大地下陵墓、比萨斜塔相媲美,是当时中国的象征,还位列中世纪世界七大奇迹之一,有“中国之大古董,永乐之大窑器”之誉,被称为“天下第一塔”。

这座琉璃塔之所以在欧洲家喻户晓,还得益于一些文学作品的宣传。比如安徒生就在1839年的《天国花园》中提到:“我(东风)刚从中国来———我在瓷塔周围跳了一阵舞,把所有的钟都弄得叮当叮当地响起来!”这里的瓷塔,就是指大报恩寺的琉璃塔(与在大报恩寺遗址中,还有一座安徒生的塑像)。

现在的大报恩寺全名叫大报恩寺遗址公园,原来的建筑都已基本不存,备受瞩目的琉璃宝塔亦并未按照历史原样复建,而是以轻质钢架玻璃保护塔的形式重现,在完整保护遗址的前提下赋予其象征意义与内涵,留给每个人对于这已逝的宏构和盛景的无限想象。

现在的大报恩寺遗址公园内,最主要的建筑是一个遗址展区,里面主要展示了大报恩寺的发展历程、寺庙遗址、画廊遗址及地宫出土文物,分别呈现:千年佛脉、千年对望、前世今生、水工遗址和义井、出土文物(石函、铁函、阿育王塔)等。

大报恩寺遗址中的画廊也是一大特色,不同于其它寺庙一个个小院落,大报恩寺中的院落复原了明朝时皇家院落的大格局模式,由画廊围绕。南边是经过复原的净深8米、两边都可以走的复廊,中间是讲述佛教故事的画壁,而北边的画廊依据考古发现保留了原来的真实样貌。

据同行的当地朋友介绍,当初朱棣耗费了巨额的人力物力来扩建大报恩寺,以实际行动来告诉世人,他是为了给父母尽孝心,也就是答父母之恩。但是民间却有另外一种说法,有人认为朱棣重修大报恩寺,是为了赎罪,为自己犯下的罪行忏悔。这一说法的依据,就是朱棣的残暴事迹。

为什么说朱棣很残暴呢?在此举两个很多人都知道的例子,一个是明初重臣方孝孺被灭十族,方孝孺是明初数得着的大儒,师从明处三大家之一的宋濂,也是朱元璋特意留给建文帝的臣子。建文帝一朝,方孝孺可谓是位高权重,是建文帝的左臂右膀。后来朱棣发动了靖难之役,攻入南京后,方孝孺拒不投降,也拒绝为朱棣写即位诏书。最终触怒朱棣,下令诛灭了方孝孺的十族,也是史上唯一一个被诛十族的人。

方孝孺只是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人,其他的建文帝旧臣下场都没好到哪里去。要么被满门抄斩,要么被下狱关押。朱棣以一种无比残暴的方式,把建文帝旧臣清洗了一遍。因为手段残忍,受到许多人的诟病。

无独有偶,朱棣第二件非常残暴的事件是活剐了三千宫女,事情的起因出在后宫,当初朱棣宠爱新纳的权妃,她却离奇去世,让朱棣很伤心。事后,权妃的贴身宫女向朱棣举报,说权妃是被吕妃下毒害死的,朱棣听后大开杀戒,只要牵连进来的人全部被杀。本以为事情到此为止,朱棣又无意中发现那个告密的宫女和太监有了不正常的来往,朱棣便下令彻查此事。最后有宫女受不了酷刑,谎称后宫中有意图刺杀皇帝的人,朱棣大动肝火。又是一大批的人牵连进来,就这样,朱棣前前后后共杀了三千个宫女。

正是因为这些民间传说的存在,所以说朱棣重修大报恩寺名义上是为了报答父母之情,实际上却为自己犯下的罪行忏悔。当然,这些都只是传说,真实性无从考证,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这座有着1700多年历史的大报恩寺不仅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而且还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漫步其中,除了可以品读里面的历史文化和秦淮旧事,还可以登上大报恩塔,进入云中佛殿,俯瞰江南烟雨,一饱金陵风韵。

2015年,南京大报恩寺遗址公园正式开放。

在重修之前,这片被当地人称作"宝塔根"的土地上,残余的石碑石柱都被市民们用来晒拖把、晾痰盂,很难想象这座大报恩寺曾经如此雄伟庄严,充满着皇家的恢弘壮丽,被西方人称为古代建筑奇迹。

大报恩寺风雨四百年:朱棣的愧疚,康熙的信仰,太平军的毁灭

1656年,荷兰画家约翰·尼霍夫来到南京,将大报恩寺琉璃塔画在了《中国出使记》之中,将它称为"瓷塔",并将它与古罗马斗兽场、比萨斜塔等经典建筑并称作"中古世界七大奇观"。"瓷塔"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之内被视为中国甚至是东亚的标志性建筑,在欧洲许多古地图上,都是以这座塔来标记的。

大报恩寺风雨四百年:朱棣的愧疚,康熙的信仰,太平军的毁灭

(约翰·尼霍夫)

凡尔赛宫特列安农瓷宫是路易十四命人仿制瓷塔建成的,安徒生没有来过中国,但在童话《天国花园》之中他写下了这样一段文字:我刚从中国来——我在瓷塔周围跳了一阵舞,把所有的塔铃都弄得叮当叮当地响起来!

1842年,前来与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的英国军舰刚刚抵达南京,英国人第一件事就是去看大报恩寺琉璃塔。

大报恩寺风雨四百年:朱棣的愧疚,康熙的信仰,太平军的毁灭

(特列安农瓷宫 ·凡尔赛)

今天我们在看美剧的时候,依旧可以在中华料理的包装盒子上看到琉璃塔的身影。

西方人对于琉璃塔的痴迷持续了几百年,在2015年大报恩寺遗址公园开放之时,"Nanjing's Porcelain Tower "刷爆了英国媒体的版面,2016年CNN官网首页大篇幅报道 《南京大报恩塔:"古代世界奇迹"起死回生》。

大报恩塔在西方红了几百年,而今日,很多中国的年轻人是通过《文明5》才知道中国有这么一座建筑。那这座皇家寺院到底经历过怎样的故事?又是为何在短短400年的辉煌之后突然被毁呢?

大报恩寺是明代第三位皇帝、朱元璋第四子朱棣下令建造的。永乐六年,长干里天禧寺忽然失火,当大批民众想要赶去救火之时,朱棣却制止了。天禧寺很快烧为灰烬,十年后,朱棣下令重建,要求"弘拓故址、度越前代,准宫阙规制"。这就是后来的大报恩寺。

大报恩寺的建造动用了10万工匠,花费黄金两万5千两,修建时间长达16年,一直到朱棣之孙朱瞻基在位时才全部完工。民间歌谣"骑马关山们,九里十三步",说的就是大报恩寺的弘大,绕一圈需要走9里13步。

大报恩寺内的琉璃塔高78.2米,除了中间的一根管心木,塔身通体没有一寸木头,全身砖砌,装饰全部用各种颜色的琉璃配件,塔的内壁布满了大小不一、全无重复的金佛。因为琉璃塔构件烧制极为困难,不同的匠师烧制都会出现颜色的差异,所以在烧制之时,每一块部件都烧制了三件,其他全部埋在地下,背后还写有编号。全塔共有144盏油灯,每天耗油64斤,佛灯永明,通体辉煌。塔周身有152个铃铛,即便在数里之外都能听见声响。

明朝官方说,朱棣建造大报恩寺是为报恩朱元璋和马皇后,而这位靠着靖难上位的皇帝,真的对不愿传位给自己的朱元璋感恩戴德吗?

陈也之诗《登报恩寺浮屠》写道:"靖难师来孰闭门,孝陵云树黯消魂。忠臣已尽神孙死,却建浮屠说报恩。"汤显祖也认为"非报佛王恩,自显天人业"。可见历朝历代的文人们对于朱棣"报恩"之说是怀疑的,他们认为朱棣得位不正,他不顾朱元璋的遗诏将朱允炆赶尽杀绝,血腥镇压了当时朝中反对他的官员集团。他想要以大报恩寺显示自己的功绩,希望后人明白他是有能力成为一名明君的,他也希望大报恩寺可以为自己消除业障,将来在九泉之下不至于无法面对自己的父皇和母后。

在明朝,大报恩寺已经是一种精神象征,明盛则寺盛,明败而寺败。明代宗刚刚即位,一道天雷损伤了琉璃塔,明代宗立刻颁布罪己诏;嘉靖四十五年,大报恩寺遭遇了一场火灾,当时明朝已经腐败不堪,无力修建,后来还是寺庙僧侣请求万历皇帝的母亲慈圣皇太后捐赠了3000两白银,万历皇帝还因此重罚大报恩寺僧侣,从那时候开始,大报恩寺真正脱离了皇家的庇护。

到了清朝,因为历代皇帝信奉佛教,对大报恩寺多次修缮。康熙二十三年,康熙皇帝南巡之时专门来到了大报恩寺,不仅登上塔的最顶端,还亲自下来匾额,赐金佛一尊、《金刚经》一部。康熙曾南巡6次,每次都要亲临大报恩寺,因为皇帝的重视,地方官员和豪绅对于大报恩寺的修葺十分热忱,大报恩寺虽然回不到当年的辉煌,却也不再寒酸困窘。

这座建筑奇迹的史诗在太平天国运动之中戛然而止,太平军包围了南京城,琉璃塔就成了"炮台"。因为信奉基督教,他们对大报恩寺大肆打砸,就连塔上的黄金宝顶也被太平军敲了下来当作军费。

1856年,太平天国内讧,北王韦昌辉因为害怕石达开以琉璃塔作为堡垒攻城,于是派人将炸药放入了宝塔之内,随着一声震天的轰鸣声,宝塔毁于熊熊大火之中。琉璃塔的这一把火点燃了太平军的"天京之变",也烧毁了民众对太平天国理想的残存希望。

19世纪60年代,在这堆荒废的遗址旁,李鸿章一边叹息一边主持修建金陵制造局,希望可以"师夷长技以制夷"。1937年,日军占领了这片厂房作为兵营,大报恩寺唯一留下的塔顶承露盘也被拖走,至今不知在何处。

1942年,日军高森部队在大报恩寺遗址上发掘出了玄奘法师的顶骨舍利,日本人想要私吞,消息不胫而走,在国内引起了激烈的抗议。日军迫于压力,将本来完整的顶骨舍利敲碎,分为数份,只留下了少部分留在中国。

1958年,距离大报恩寺遗址不远处发掘出了大量埋藏在地下的琉璃塔备用构件。2008年,考古人员终于清理出了琉璃塔基遗址,并且挖掘出了大报恩寺前身——长干寺时埋下的阿育王塔,其中藏有感应舍利十颗,以及佛顶真骨等。

大报恩寺经历了数场浩劫,如今它的残骸之上,重建的"琉璃塔"依旧夜夜灯火通明,它已经不是帝国气象的象征,只是历史沧桑的一声叹息,而我们只能靠着那些琉璃构件和残垣断壁去想象曾经大报恩寺的辉煌。

在藏传佛教之中,僧人们会怀抱虔诚之心,以沙粒绘制出他们心中的佛国世界——坛城,他们以细致的沙粒堆砌自己的信仰,漫长而细致的制作过程让人惊叹,而在完成后,僧侣们会将坛城立刻倾覆,毫不犹豫。

如果大报恩寺的存在是帝王的歌功颂德,如果寺庙的修葺给人民带来无尽负担,如果琉璃塔的存在只是作为炮塔……那么它的毁灭何尝不是一种解脱。毁灭即恢复本初,大报恩寺悲壮的传说,人们心中的反思和想象,远比看到实物更加震撼。

(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