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至今未下葬,遗体腐化为何遭质疑?入殓老翁晚年透露实情 九层锁妖塔:军阀挖了2层便逃走,现代考古队至今不敢进入第3层
蒋介石至今未下葬,遗体腐化为何遭质疑?入殓老翁晚年透露实情
大家生活在可以发达的现代,稍微懂点科学技术都会知道,所谓的长生不老都时骗人的故事。人去世后的遗体是最难保存的,怎样能够完好的保存遗体,也就成为了大家思考的问题。其实在世界上,率先使用吸纳带技术保存遗体的,其实是被我们所熟知的列宁。

遗体想要完好的保存,可并非是件容易事,最大的天敌其实是氧气和部分细菌的入侵。大家心目中的“永生”本来就是美好的人愿望而已,即使是出现了完美的保存方法,也只是时间的延长而已,而不会停止腐化。
1924年去世的时候,有苏联的科学家发明了药液,专门用于对遗体的浸泡,放置到水晶棺材的话,最终的恒温能够达到16度。但也并不是长久的好方法,每隔1年半的时候,都必须重新更换药水,浸泡2周之后,随后转移至水晶棺中冷冻才能达到效果。这样看来的话,其实还是挺麻烦的。
蒋介石在1975年逝世之后,当时出现了不少的争论,少数人建议将遗体进行防腐处理。但是经过考证之后才得知,并没有大家所想的那么简单,还必须先清除内脏。这种做法显然是家人所不能接受的。

此时的蒋金国开始犹豫了,这样的做法确实有点太为难自己。曾经的贴身侍从在2007年接受采访是曾爆料,当时遗体的内脏并没有取出来,现在肯定是已经出现了腐烂的现状。很多人都是对此表示不理解,既然已经选择了保存遗体,为何不按照流程去实施呢?
当时给蒋介石入殓的老人家在回忆中曾这样描述:“主要还是因为当时的家属,实在是不忍心伤害遗体”。如果不按照流程去掉内脏的话,最多坚持3个月到半年的时间,肯定会出现腐烂的现象。
最终得到家属的答复就是没必要,听到这里还是感觉十分尴尬,最终自己还是尽了最大的努力。在不伤害遗体的情况下,采用了最原始的防腐方法,也就是大家经常听到的福尔马林。此时的老翁已经有77岁了,他所透露的消息就是,遗体最终得到了短期的防腐处理,能够坚持的时间最多也就半年时间。

如果此时打开铜棺看的话,肯定是没法看的,估计能把大家吓个半死。或许这也成为了历史遗憾,根本原因还是因为蒋经国曾经的犹豫,不然的话,我们在日后或许还能看到真容。
青海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北角,神秘的祁连山与神圣的昆仑山如两条巨龙枕戈侧卧,青海湖恰好在两条巨龙之间,大有“双龙戏珠”之势,如此地势自古便是人们所谓的“风水宝地”。在迷信盛行的封建时代,帝王最热衷于在风水宝地建城、修墓,我们不禁要问,美丽的青海难道就没有什么古遗迹或古传说吗?

“九层锁妖塔”的传说
在祁连山、昆仑山这两条“巨龙”之间,有一个名为都兰县的地方,当地藏民流传着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古老传说。
- 魔国的故事
据说在上古时代,两山之间的宝地盘踞着大量的妖魔,他们建立了一个名为“魔国”的国家,为祸一方。周边百姓不堪其扰,纷纷求神拜佛,人们的诚心终于得到了天神的回应,神灵便带着人们挑战魔国,将所有妖魔镇压在一座巨塔之下,从此,当地才恢复了宁静与和平。但是,妖魔并未被彻底铲除,它们依然在镇妖塔下躁动、挣扎,就等着有一天能破塔而出。

巧的是,正是在这片所谓“魔国”的土地上,人们发现了一座巨大而又神秘的古代墓葬,这处墓葬位于都兰县热水乡旁的血渭山脚下,是一处有着200个小墓葬组成的墓葬群,考古界称其为“热水墓群”。
- 九层妖楼
热水墓群的核心墓葬是血渭山脚下的血渭一号大墓。血渭一号大墓所处的位置更是宝地中的宝地,其北邻祁连山(土),西枕青海湖(水),南坐昆仑山(金),东倚柴达木盆地(火),再加上西南侧的大非川(木),血渭一号大墓不就位于“金木水火土”之间吗?

奇怪的是,当地人并不叫它血渭大墓,而是多称其为“九层妖楼”,据传这里正是天神镇压妖魔的巨塔。
更神奇的是,血渭一号大墓真的有九层之多,虽然民国时期就已经发现了该墓葬,但考古学家至今也没有完成墓葬的考古挖掘工作,倒不是专家们不想发掘,而是他们因“某种原因”不得不中途停止了。这就让名为“九层妖楼”的血渭一号大墓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难以逾越的“第二层”
- 大军阀盗墓
有资料称,民国大军阀马步芳就曾于1940年造访过“九层妖楼”。当时的马步芳是盘踞青海“土皇帝”,统治当地长达18年时间,期间没少盘剥当地居民。在马步芳眼中,青海不是国家的,而是他自己的,于是当地的各种墓葬自然也成了他所谓的“私产”,为此,马步芳专门组建了一支盗墓队伍盗挖古代墓穴的金银财宝。
当不少青海墓葬被洗劫一空后,大军阀终于盯上了当地人敬而远之的“九层妖楼”。
据说,马步芳为了盗掘血渭一号大墓专门带上了一支军队,这些大兵昼夜不停,终于将传说中的“九层妖楼”挖了出来。然而令人称奇的是,血渭一号大墓的规模极其庞大,仅挖掘第一层就耗费了马步芳大量精力,而里面的金银财宝竟用了3天3夜才得以运出,由此可见,血渭一号大墓绝对是规模庞大的史实级墓葬。
然而,令人震惊的事情发生了,据说当马步芳的人马开始盗掘“九层妖楼”的第二层时,他的士兵开始不听命令,甚至自相残杀。惊恐的马步芳立即终止了作业,以“后方战事吃紧”为由,带着残兵败将全数逃走了。
当地居民认为这是马步芳惊动了镇妖塔下的妖魔,这才狼狈逃走,于是藏民们自发组织人手,紧急掩埋了血渭一号大墓,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都无人敢接近血渭一号大墓。
- 惊人的考古发现
时间来到1996年,随着“九层妖楼”的传说愈演愈烈,考古学家终于准备发掘血渭一号大墓,以弄清楚该墓葬所属的年代以及神秘传说的真相。
在专业考古工作者的努力下,血渭一号大墓的堆土层又一次被清理干净,整座墓葬的真实样貌终于浮出水面。
血渭一号大墓坐北朝南,高33米,南北长37米,东西宽55米,从正面看形如“金”字,极像埃及的金字塔,故而也有“东方金字塔”之称。据估算,修建血渭一号大墓这样的墓葬,至少要1万人修筑1年时间才能建成,这么看来,血渭一号大墓极可能是某位古代帝王的墓穴。
正如当地藏民传言,血渭一号大墓果真有足足9层,这确实与“九层妖楼”的传说相吻合,而且血渭一号大墓里有大量的陪葬品,仅发掘的上层就有87具骏马、700具牛、狗等牲畜的骨骸,古藏文木片、彩绘饰物,以及古代人物的黄金制品、唐代的丝织品等等,其种类繁多令人咋舌。
然而奇怪的是,现代考古学家竟然也只挖到“九层妖楼”的第二层就紧急停止了,官方对外宣称是“技术能力不足,为保护墓葬暂时停止”。当地藏民却说是考古工作者惊动了锁妖塔下的妖魔,发生了难以解释的灵异事件。
这么一来,血渭一号大墓的考古工作非但没有弄清墓葬的主人,更没有破除“九层妖楼”的传说,这便让当地人的传言更加离谱,难道“九层妖楼”是真的?考古专家真的遇到了“某种不可抗力”的原因吗?
- 破获“摸金校尉”案件
2018年3月17日,青海公安机关破获了一起特大盗墓案件,抓获了26名盗墓者。
让人想不到的是,这些盗墓者所盗掘的对象正是传说中的“九层妖楼”。据说,盗墓者们也没有彻底挖开血渭一号大墓,仅上层所盗取的财宝就多达646件,其中三级文物421件,二级文物77件,一级文物16件。
这些财宝被盗墓分子以1.8亿元的价格打包出售,可惜他们没有找到合适的买主,这才保住了我国重要的古代文物。由此可见,血渭一号大墓的陪葬品可谓数量惊人,在经过马步芳的盗掘后,依然还有如此数量的陪葬品,很难想象下面的第三层到第九层会有多少金银财宝。
然而,一则真伪难辨的传言在当地藏民中间传播开来。据说盗墓者的数量不止这26人,还有一些人死于墓中,而且出来的人也有些精神失常,虽然这个说法并不可信,但却让血渭一号大墓变得更加神秘。
传说背后的真相
血渭一号大墓真的是藏民传说的九层妖楼,是用于镇压妖魔的镇妖塔吗?
在科学发展的今天,妖魔传说都是可以直接否定的,血渭一号大墓绝非什么“镇妖塔”,否则挖开的头两层就不应该发现古代陪葬物。
根据考古发掘和破获的盗墓案件,血渭一号大墓里发现了极具代表性的唐代丝绸,须知,丝绸是我国曾经独有的衣制品,长期以来都是西方各国争相购买的商品,血渭一号大墓出土的丝绸似乎能够说明该墓葬的年代绝非什么“上古时代”,而是唐代左右。这么看来,血渭一号大墓主人的身份可谓呼之欲出。
在唐代前后,统治青海一代的国家并非中原文明,而是鲜卑与羌族的后裔,吐谷浑。
说起吐谷浑,大多数人都不陌生,他们的领袖姓慕容,出自五胡十六国的慕容燕国,正是《天龙八部》中慕容复的祖先。
- 吐谷浑文明
早期的慕容鲜卑游牧于西拉沐河与老哈河一代,随着西晋王朝的“八王之乱”,五胡南下,中原大乱,慕容鲜卑也率部南下,先后建立了前燕、后燕、西燕、南燕四大政权,不过,除了南下中原的慕容燕国,鲜卑还有一支部落没有南下,而是西迁至青藏高原。
早在4世纪初,慕容涉归统治鲜卑期间,慕容一族还未汉化,大单于慕容涉归有两个儿子,长子由姬妾所生,名为“慕容吐谷浑”,次子为单于夫人所生,名为“慕容廆”。
按照老单于的安排,长子慕容吐谷浑因母亲地位低下而无缘“大单于”之位,故而幼子慕容廆得以继承整个部落,至于长子慕容吐谷浑,仅分得千余户。
毫无疑问,这样的安排势必引起兄弟的不和,年龄较大的慕容吐谷浑怎么甘心屈居弟弟之下,慕容廆自然也担心哥哥会起兵谋反,故而两兄弟越来越不和。
不久后,慕容兄弟各自的牧马因争夺草场而发生撕咬打斗,两方牧民们自然为此械斗,此事引起了大单于慕容廆的不满,于是慕容廆严厉训斥了哥哥,并让吐谷浑的牧马不得接近自己的牧场,两人的关系因牧场争夺而彻底决裂了。
心中愤愤不平的慕容吐谷浑怒火中烧,心想“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出”,于是慕容吐谷浑便带着1700户牧民离开了原来的草场,他们历尽艰辛万苦,终于在青藏高原东北角找到了落脚点。
在击败了当地羌族部落后,慕容吐谷浑的人马终于在当地站稳脚跟,经过几代人的融合后,这些鲜卑人便和当地羌族合为一家,自称“吐谷浑”。
到符坚大帝的前秦灭亡后,关中落入西秦姚苌之手,但凉国的崛起令两国难以维持和平,利用两国争端,吐谷浑人大举入侵河西走廊,土地得以大范围扩张。
然而到了北魏崛起后,吐谷浑人又被更强大的北魏击败,一度向南逃窜,形同亡国,可惜北魏却因内战分裂为西魏国和东魏国,于是吐谷浑再次死灰复燃,重夺故地。
隋朝时期,吐谷浑日渐强大,隋文帝为安抚吐谷浑,便将宗氏光化公主下嫁给吐谷浑可汗世伏。到隋炀帝时期,吐谷浑日益骄横,隋朝便出动数十万大军讨伐吐谷浑,这又逼迫吐谷浑再次南逃,隋朝就此设立了西海、河源、鄯善、且未四郡。
天下大乱后,吐谷浑第三次死灰复燃,又杀了回去。到唐太宗时期,吐谷浑又因实力强大,作乱河西,太宗于是纠集大举讨伐吐谷浑,大唐在牛心堆、赤水源、乌海、赤海等地击败吐谷浑,俘获牛羊二十万。吐谷浑自知不敌,只好求和,同意向大唐称臣纳贡,于是太宗下嫁弘化公主予可汗,吐谷浑一时间风光两无。
然而,随着吐蕃雄主松赞干布的出现,吐蕃逐渐统一了青藏高原大多数地区,盘踞东北的吐谷浑便成了吐蕃的下一个目标。
恰逢当时的松赞干布有意结交大唐,于是派使者向唐太宗求娶公主,但被太宗皇帝断然拒绝。吐蕃使者未能完成使命,害怕被松赞干布怪罪,便称大唐皇帝听信了吐谷浑人的谗言,这才拒绝了婚约。
松赞干布可能并不相信使者的说辞,但这却是讨伐吐谷浑的绝好借口,于是吐蕃大举入侵吐谷浑,大败吐谷浑,连唐朝的军队也不能拯救吐谷浑,于是唐太宗不得不下嫁文成公主给松赞干布,如此一来,大唐、吐蕃、吐谷浑三国都成了姻亲,战争这才结束。
可是,到松赞干布死后,吐蕃噶尔·东赞再起刀兵,公元659年,吐蕃大举入侵吐谷浑,结果吐谷浑人再次败于吐蕃之手,不得不向大唐求和。公元670年,大唐薛仁贵领兵10万送还吐谷浑残部,结果仍然败于吐蕃,至此以后,吐谷浑再也未能“复国”,吐谷浑就此灭亡。
- 最合理的解释
吐谷浑建国的位置正是青海一代,而都兰县一代应该吐谷浑的中心地带,受汉文化的影响,吐谷浑接受了中原的部分技术,在建筑方面独树一帜,这么看来,血渭一号大墓极可能是吐谷浑王族的墓葬,而周围的200个墓穴很可能是王侯将相的陪葬。
至于“魔国”和“镇妖塔”的传说,很大程度上是吐蕃人对征服吐谷浑战争的“神话”,被灭掉的魔国无疑是吐谷浑,而带领人们讨伐魔国的天神,大有可能是松赞干布或噶尔·东赞。而随着战争接近尾声,兵败如山倒的吐谷浑人被迫退守世代王陵,最终在此处殉国,只不过经过藏民代代口口相传,这场战争逐渐变得越来越离谱,最后就成了“九层妖楼”的传说。
现代考古学家之所以停止发掘血渭一号大墓,原因其实有二:
一是古墓的规模庞大,里面的文物不计其数,显然在技术不发达的时候,大规模发掘极可能破坏文物,所以才有必要暂时封土保护。
二是因为九层妖楼的传说实在“名声太响”,很多当地人信以为真,有资料称,当考古队伍开始发掘血渭一号古墓后,人们感情上害怕惊动“妖魔”,于是聚起来反对发掘,迫于人民群众的感情,考古工作只好延后。
至于血渭一号大墓的主人,恐怕只有等到后来人为我们解答了。
笔者已与维权骑士签约,切勿抄袭、转载哦!
喜欢就关注一下吧,威言晓史长期分享历史故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