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古镇有哪些? 小众的宜春自驾游目的地推荐

#江西#江西古镇有景德镇、瑶里古镇、上清古镇、樟树古镇、河口古镇、吴城古镇、鄱阳古镇、婺源古镇、富田古镇、清华古镇等。古镇,一般指有着百年以上历史的,供集中居住的建筑群。中国历史悠久,广阔土地上有着很多文化底蕴深厚的古镇。江西(简称“赣”),别称赣鄱大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是长江经济带重要组成部分,是江南“鱼米之乡”,古有“吴头楚尾,粤户闽庭”之称。江西作为明确的行政区域建制,则始于汉高帝初年(约于公元前202年);公元291年,即西晋元康元年,改设江州,其主体为江西地区原有郡县;清代改江西布政使司为江西省,行政区域基本承袭明建制。

江西古镇有哪些?

江西历史悠久,境内古镇也众多,著名的古镇有景德镇、瑶里古镇、上清古镇、樟树古镇等。

1、景德镇

景德镇,别名“瓷都”,江西省地级市,位于江西省东北部。景德镇设镇于东晋时期,始称“昌南”,汉易名“新平”,辖于江州。唐天宝元年(742年)更名“浮梁”。北宋赵恒景德元年定名“景德镇”,辖于浮梁县。解放后从浮梁县分出,置景德镇市。1960年,浮梁县并入景德镇市。景德镇市还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世界手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

景德镇,素有“瓷都”之称,史籍记载,“新平冶陶,始于汉世”,可见早在汉代就开始生产陶瓷。自元代开始至明清历代皇帝都派员到景德镇监制宫廷用瓷,设瓷局、置御窑,陶瓷工业非常繁荣。历史上的景德镇瓷器,不但海内擅声,而且海外亦广为流誉。据有关史书记载,古代东南亚、阿拉伯、非洲及欧洲地区的人十分喜欢中国瓷器,特别是景德镇的瓷器。明永乐三年(1405年)开始,郑和七次下西洋,携带的大量瓷器,景德镇瓷器占有重要地位。境内现有瓷矿遗址,包括高岭瓷土矿遗址、三宝蓬瓷石矿遗址、陈湾瓷石矿遗址、大洲瓷土矿遗址、马鞍山制匣土遗址。

其中,景德镇御窑厂,是元、明、清时期专为宫廷生产御用瓷器的所在地,是中国历史上烧造时间最长、规模最大、工艺最为精湛的官办瓷厂,是200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景德镇珠山旧址之上的龙珠阁,唐代叫聚珠亭,宋代称中立亭,明代称朝天阁和环翠亭,清代又改称文昌阁,20世纪初重建后称“龙珠阁”。现已成为景德镇的城徽。景德镇市区中心的祥集弄民宅,是一条保存较完整的明代巷道,内有明代住宅多处,500多年历史,品陶斋现为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所在地。

江西古镇有哪些?

2、瑶里古镇

瑶里镇,隶属于江西省景德镇市浮梁县,地处浮梁县东部。瑶里古镇是江西省首批历史文化名镇,也是中国第二批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瑶里,古名“窑里”, 远在唐代中叶,这里就有生产陶瓷的手工业作坊,因瓷窑出名而得名。宋初,因陶瓷业发展,瓷窑颇多而俗称窑里。明代,吴、程氏分别由无锡和浮梁瑞(现新平乡)迁入后,人丁繁衍兴盛,村落连成一片。清末,由于瓷业衰落而雅称瑶里。

位于瑶里镇高岭村的高岭景区,是古代景德镇制瓷业最重要的原料产地,国际通用黏土矿物学专用名字高岭土的命名地,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主要历史遗迹有明清两代采矿遗址、淘洗坑、水口亭、古街、古道等。尤其是高岭土淘洗后留下的白色尾砂堆积蔚为壮观,有“青山浮白雪”之誉。这里古木参天,遮天蔽日,流水潺潺,风光旎旖,素有“小庐山”之称,是景德镇最重要的陶瓷文化和自然生态相结合的景区。

另外,瑶里镇的制茶也历史悠久,是浮梁重要的茶叶产区,历来作为“贡茶”进奉朝廷。其叶色清香持久,滋味甘醇绵长,形态纤细匀称,条索紧细,白毫披露,银光隐翠,属世界三大高香茶之一。

江西古镇有哪些?

3、上清古镇

上清镇,隶属于江西省鹰潭市贵溪市,地处鹰潭市西南部。上清古镇是一个具有千年历史的古镇。唐武德八年(625年),在此设沂洋镇。唐末,改为倪王市。北宋崇宁四年(1105年),上清宫从龙虎山迁建今址,倪王市更名上清。清乾隆三十年(1748年),正式称上清镇。

上清镇因是中国道教发源地而闻名天下,其中的天师府是全国著名的道观之一。天师府占地5万平方米,有500多间房舍。楼台殿阁金碧辉煌,曲径回廊不计其数,府内古木参天,是历代张天师的起居之所。天师府原建于龙虎山下,后迁于上清镇。

上清古镇是一个具有千年历史的古镇,长约2千米的上清古街上有长庆坊、留候家庙、天师府、留候第、天源德药栈、天主教堂等景点。沿河栉比鳞次的吊脚楼和船埠头更让小镇显现出江南水乡的风格。镇东面有上清宫、东岳宫,东北面有南宋(1127~1279年)四大书院之一的象山书院,泸溪河对岸有明朝(1368~1644年)宰相夏言的故里——桂洲村及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红十一军和中央红军会师之处。上清镇的龙虎山,东汉中叶,正一道创始人张道陵曾在此炼丹,传说丹成而龙虎现,山因此得名。

4、樟树古镇

樟树镇,位于江西省宜春市樟树市,原为清江县治。历史上与景德镇、河口镇、吴城镇并称为江西四大名镇。有“药都”之称。

樟树镇周围,分布着自新石器时代到春秋战国的遗址达120余处,可见这里在两千多年前就已村落祺布,经济繁荣。《通鉴纲目》记载,秦始皇二十四年(公元前223),秦灭楚,俘虏了楚王负刍。第二年,秦统一天下后,废封建,立郡县,把天下分为三十六个郡。当时,樟树一带属九江郡新淦县。樟树镇是新淦县县治所在,名叫“淦阳”。这是因为有淦水发展骊岭,流经紫淦山,蜿蜒向西北,于樟树之南注入赣江,水以山名,县以水名,而县治在水之阳之故。此后,淦阳作为新淦县县治810年,成为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明崇祯《新淦县志》记载:隋开皇九年(587年)置洪州总管府,改庐陵郡为吉州,省巴山郡,新淦县改隶吉州。县令李子乐以县城远离州治,将县治迁到南市村,即今金川镇。县治南迁后,淦阳改称清江镇。明吏部左侍郎熊化在《樟树镇记》中称之为“八省通衢之要冲,赣中工商之闹市”。自南唐升元二年清江建县以来,樟树镇一直属清江县。樟树虽非县治,但地位重要。明代熊化曾评论说:"樟镇于邑治,股肱也;以奉腹,则禁喉也。"它与设过军、路、府、县治的临江镇在地势上互为犄角,在经济上互相抗衡,在文化上也相互颉顽。

5、河口古镇

河口镇,隶属江西省上饶市铅山县,位于铅山县境北部。河口镇在历史上与景德镇、樟树镇、吴城镇并称为江西四大名镇,保存着较完整的明清古街及大量赣派建筑。

河口镇是座千年古镇,古称“沙湾市”,仅有二三家店铺,为一个农村定期圩场。明万历十年(1582),建镇定今名。其时,河口镇镇区面积6平方千米,进入以河兴商、以商兴街的大发展时期,成为“技艺杂沓、舟车四出、商贾云集、五方杂处”的“八省码头”、中俄“万里茶道”第一镇、江西四大名镇之一。河口古街全长5华里,分为一堡街、二堡街、三堡街和半边街,保存有纸号、茶行、药店等300多栋老字号古建及老宅民居。老字号的商铺多为中西合璧,具有代表性的有百年药店金利合、吉生祥、江西省银行、清代邮政局、各地众多会馆等等。2014年3月,河口镇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6、吴城古镇

吴城镇,隶属于江西省九江市永修县,地处永修县东北部,鄱阳湖西岸赣江、修河交汇处。吴城镇是江西历史上的四大名镇之一,也是世界A类候鸟保护区和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因集镇位于吴山,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太史慈于山上筑土城得名。吴城镇自古就有“洪都门户”之称,是永修旅游金三角之一和著名的文化旅游胜地,是赣商文化的发源地之一。该镇有号称“中国第二长城”、“世界第八大奇观”的鄱湖候鸟。

据《新建县志·望湖亭记》载,吴山乃“汉海昏仓廒所也”,即粮食仓库所在地。晋太康元年(公元280 年),三国统一,吴山北头建“神慧庙”,庙前创“经堂寺”庙后筑“望湖亭”,亭和庙的周围逐步有些店面和民房出现。至南北朝宋元嘉二年,大水把海昏县城淹没,“废海昏,移建昌居之”(《建昌县志》),县城迁往修河中游的艾城,部分人家就近迁徙。于是吴山这边居民骤然增加,商业也随之繁荣起来,逐步发展成一个码头转运及手工业加工的大集镇,从此,吴山易名吴城。

7、鄱阳古镇

鄱阳镇,江西省上饶市鄱阳县辖镇,地处鄱阳县南部,昌江及饶河沿岸。鄱阳镇史称吴芮故城。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番邑建制为县,改名番县,吴芮故城为番县县城。西汉高祖五年(前202年),番县改名番阳县,县治驻县境东部今古县渡镇。新(莽)始建国元年(9年),番阳县改名乡亭,吴芮故城隶属乡亭。东汉建武元年(25年),易名鄱阳县,吴芮故城隶属鄱阳县。

鄱阳镇青山秀水、风光旖旎、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它依山(芝山、风雨山)襟湖(东湖)、塔(永福寺塔)、寺庙(府文庙、大成殿、碧云轩、张王庙、晏公庙、鸣山庙、东湖浮舟寺)相映,古迹留痕,芝山以盛产灵芝草得名,东湖古代就有“浮舟孤寺,洲上百花,柳堤青色,芝桥晴云”等十景。

8、婺源古镇

婺源是江西省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县。这里民风纯朴,文风鼎盛,名胜古迹遍布全县。有保持完美的明清古建筑,有田园牧歌式的氛围和景色。《赣东北方言调查研究》一书记载,婺源是江西重要的徽语区之一(另有两处是德兴和浮梁)。婺源古属吴中楚尾,正式建制于唐开元28年(公元740年),分休宁县(今隶安徽省)和乐平县之地而置,长期属歙州(后相继改为徽州、徽州路、徽州府),民国时属安徽省,1935年后改属江西。

婺源自古文风鼎盛,人杰地灵,是鸿儒朱熹的故里、铁路工程师詹天佑的桑梓、著名学者金庸的祖籍地。自宋至清,出进士552人,历朝仕宦2665人,著作3100多部,其中172部入选《四库全书》。傩舞、茶道、抬阁等民间文化艺术绚丽多彩;历代名人遗迹和明清徽派古建遍布乡野。

9、富田古镇

富田镇,隶属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地处青原区东南部,富水中游。古镇拥有大量保存完好历史建筑,具有典型的赣派建筑特征。

富田镇历史悠久,秦始皇二十四年(前223年),秦灭楚,属秦庐陵县。新莽建国元年(9年),庐陵县改为相亭县,属桓亭县。东汉建武元年(25年),桓亭县复名庐陵县,属庐陵县纯化乡。东汉建安四年(199年),庐睦县析置高昌、兴平、阳城、西昌、遂兴县,属高昌县。南朝梁天监元年(502年),高昌并入石阳县,属石阳县。隋开皇十年(590年),石阳县政为庐陵县,属庐陵县;大业末(615年—617年),庐陵县纯化、文昌、折桂、中鹊、仁寿、兴平、明德、永丰、龙云、云盖、迁恩等十一乡置吉水县,属吉水县纯化乡。

富田镇西南的陂下古村,由唐代罗姓开基,北宋中期参军胡盛四世孙胡晃徙居陂下,渐为胡姓聚居村落。富田镇的安仁山,为富田境内最高的一座山。土地革命时期,曾山同志经常在安仁山一带开展革命活动。山腰有座千年古刹“能仁寺”,始建于隋唐时期。宋代时,寺庙里开设了馆舍,供方圆百里的学子们读书,文天祥、邓光荐、彭殿元、解缙、邹元标等学者都曾来这里游历讲学。2009年7月,富田镇被江西省人民政府同意批准为江西省第三批历史文化名镇。2010年,富田镇被国家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10、清华古镇

清华镇,隶属于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地处婺源县中北部,星江河上游。唐开元二十八年(740年),始建婺源县,治设清华;唐天复元年(901年),县城迁到弦高镇(蚺城街道)。清华古镇西头婺水之上的彩虹桥,始建于南宋,已有八百多年历史。整座桥为长廊式,全长一百四十米,由六亭五廊构成,廊亭两侧的栏杆和坐凳可供行人歇脚,顶上的木椽青瓦则用来遮阳避雨。

清华镇的长寿古里-洪村,始建于北宋仁宗天圣年间,因历朝以来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大多健康长寿,故得嘉庆御笔亲书“长寿古里”之名。

另外,江西的古镇还有葛源镇、牛田镇、黎川古镇、棠阴古镇、驿前古镇等。

宜春,一个叫“春风的城市”,这里工农业不是特别发达,属于三线城市。这里有着国家级的宜春经济开发区,有著名景点明月山,拥有着“温泉之都”、“月亮之都”的美名,作为一个并不怎么起眼的城市,宜春就像一朵娇羞欲滴的花朵,等待人们去发现它的美。周末我们自驾前往了宜春,游玩了几个小众的景点!

小众的宜春自驾游目的地推荐

一、明月山

“来了宜春没有去明月山,你还能说自己来了宜春嘛”?明月山是国家级森林公园,地处湘赣边界的罗霄山脉北段,这里融山、石、林,泉,瀑,湖为一体,集雄、奇、幽、险、秀于一身。这里是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小众的宜春自驾游目的地推荐

明月山风景区位于宜春市中心城西南15公里处,总面积389.6平方公里。明月山,核心景区由12座海拔千米以上的大小山峰组成,主峰太平山海拔1736米。明月山景区素有“天然氧吧”、“天然动植物园”、“地质博物馆”的美誉。

小众的宜春自驾游目的地推荐

明月山以月为名,因月扬名。月亮文化,是明月山之灵,是明月山之魂。明月山将月亮文化景观和自然景观有机融合,形成了 “山上有个月亮湖,山下一个月亮湾,沿途都是月亮景,处处体现月亮情”的情景交融格局,从月亮湾到月亮湖,可倾情体验浪漫月亮情怀。

这里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性气候,山水奇特,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在12℃——15℃左右,年平均降水量为1800—2000mm,适应各种动植物生长,素有“天然动植物园”之美称。因为原始风貌保护良好,植被茂盛,所以空气负离子含量高达每立方厘米7万多个,是国家标准的35倍,堪称“天然氧吧”。

现在开发较为完善的有潭下景区,这里有万顷竹海青翠欲滴,穿行于竹林心旷神怡,景区更有五叠形态各异、各具特色的瀑布令人叹为观止,其中“云谷飞瀑”全长120米,属江西第一高瀑,还有“玲珑瀑”、“鱼鳞瀑”、“玉龙瀑”和“飞练瀑”都各具特色,美不胜收。

门票:95元

二、青云栈道

位于海拔约1500米的明月山山顶,全长约3100米,因其常年云雾缭绕,行走之上,有平步青云之感,故名青云栈道。它起于梦月山庄,穿星月洞而出,止于月亮湖,其中星月洞长150米,是一个天然石洞,冬暖夏凉,水溪潺动。出星月洞,见山面水,豁然开朗。

当你从观景台走玻璃钢桥至青云栈道,将会心惊肉跳,如履薄冰,刺激异常。站在观景平台上,俯瞰群山,可感造化万千。1700米高的悬空栈道横亘于乌云崖峭壁之上,如盘云的游龙,尉为状观,崖壁的迎客松和各类灌木点缀左右,换位换景,形态万千,成为明月山最受游客喜爱的景点之一。

三、云谷飞瀑

云谷飞瀑,明月山因原始风貌保持良好,植被繁茂,所以景区内水量充沛,春夏季丰水期,境内大小瀑布多达200多条。“山中一夜雨,处处挂飞泉”,就是明月山的生动写照。加上地形复杂,雨水充沛,使得每条瀑布的姿态各不相同,有悬于天际,潭深水急的云谷飞瀑;扭扭捏捏,害羞躲藏的玲珑瀑;轻舞飞扬,飘洒婀娜的鱼鳞瀑;寒玉森森,色如白龙的玉龙瀑;泄水如帘,青云直下的飞瀑;千姿百态,变幻莫测。

四、禅都文化博览园

立足于宜春深厚的禅宗文化底蕴,围绕佛心禅、生活禅、宜春禅进行规划设计,突出唐风禅韵的建筑特色,把禅宗的“一花五叶”与宜春起源的“丛林清规”自然融合,展示了一幅幅禅宗历史的精彩画卷,让来此的人们感悟禅的思想精髓和哲学情怀,更让唐宋以来,宜春这片秀丽土地上,梵天佛国于斯为盛的万千气象,首次得以真实演绎和全面展示。这就是宜春禅都文化博览园,一个佛教丛林、禅宗故乡;一个满是禅景、缭绕梵音、充满禅意、尽是禅机的地方。

园内建筑呈中轴式仿古建筑,主题雕塑以花岗岩、铜雕为主,为配合园区主题,颜色也多以仿古木为主。整个园区分为四大区域,即观禅区、悟禅区、品禅区、修禅区。 主要景观有五叶空门、佛韵莲池、四空广场、十二经幢、禅心广场、观禅天梯、拈花微笑雕塑、五叶坛、宜春禅胜园。

门票:80元

五、酌江风景区

位于江西省宜春市三阳镇境内,距320国道6公里,距宜春市区18公里。景区风光秀丽,气候宜人,人称“酌江山水画,溶洞自然诗”,旅游资源丰富多彩,旅游项目亮点纷呈,既有白龙洞、酌江洞、石林等众多的喀斯特地貌景观,又有水上基地、果园等休闲乐园。洞内平均气温18℃,冬暖夏凉,洞外绿树成荫,碧波荡漾。

酌江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区,地貌奇特,风景秀丽,景观丰富!两洞以“白龙洞为最。”白龙洞全长2100米,沿途潺潺流水相伴,并有很多游鱼相随,洞府大气磅礴,奇石异景。走了旱路,还可乘船,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致,两种豁然悠然的心情。洞中美丽的九曲桥让我们如同进入了传说中的仙境,另一地下湖曲曲折折数百米,不仅让我们体会到了水上乐趣,还让我们一饱三峡、布达拉宫等更多气势辉煌的壮丽景观!

酌江洞全长900多米,钟乳石千姿百态,精彩遍布,造型各异,美不胜收;酌江石林,气势恢弘,有“云南小石林之称”;水上基地依托酌江水库,周边呈九狮白象地貌,湖光山色,景色迷人水面最大面积达800亩,年平均水面面积约600亩,既有逍遥垂钓,更有百舸争流,湖畔还可进行烧烤露营,水果采摘,享农家乐等活动。

门票:55元

六、宜阳森林公园

位于锦绣大道以北,沪昆高速公路以南,东临卢洲北路,西至明月北路,总用地约1600亩,主要由枫叶广场、宜春龙井、雷塔观景和荷塘月色四大景观组成,并辅以十多个小型景观点。

公园内建有雷火塔、清风阁、枫叶广场等18处主要人文景点,并配备了山体亮化效果,进一步提高了公园品位,丰富旅游资源。值得关注的是,在每个景观点还配有“一人一诗”,市民在景观点休息时可欣赏宜春历史名人所题诗篇,而最妙的是在这“一人一诗”旁均栽种了诗中所提及的花草树木,让人在诗中感受花草,在花草中感悟诗的原味,酝酿浓厚的人文气息。

此外,公园内还建设了6公里长的环山公路及12公里长的游步道,可供骑行爱好者和徒步爱好者在此运动。

门票:详情咨询景区

说到这儿,屏幕前的你是否心动呢?欢迎在评论区给小编留言,表达出你的见解吧! 喜欢的话记得点赞收藏+关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