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抢夺地下赌场“话事权” “贵州帮”“湖南帮”大打出手 东莞频繁登上央媒,为什么?

“当时我看到有三个男子躺在地上,一个抱着腿,一个捂着手臂,还有一个刚从水沟里爬出来,头破血流、浑身湿透……”为了抢夺地下赌场“话事权”,混迹在杭州余杭一带的“贵州帮”和“湖南帮”大打出手,参战人员轻则浑身淤青,重则断手断腿,最终双方齐齐走上法院被告人席。近日,杭州余杭区法院陆续开庭审理审理了这起系列案,以赌博罪、聚众斗殴罪判处“帮派成员”五年四个月至六个月有期徒刑不等。

4月10日,余杭区法院通过官方微信公布该案详情。家住余杭区良渚街道安溪村的老孙头闲时会在附近捡捡可乐瓶,却没想到在村里一处拆迁废弃房旁看到了这样惊心动魄的一幕:满地的钢管和木棍,被砸得稀巴烂的轿车,几个躺在地上痛得嗷嗷叫的小青年。老孙头好心去房间内找了几瓶水递给小青年们,他们却连矿泉水瓶盖都拧不开,老孙头心焦的替他们撑伞遮雨,这几个小青年却不忘叮嘱老孙头:“千万不要报警!”
其实老孙头看见的只是一场约战接近尾声的一鳞半爪,而山坡的械斗现场场面更血腥、损失更惨重。经事后调查,这场被视为“贵州帮”与“湖南帮”争夺 “话事权”的持械聚众斗殴事件,起源于一处地下赌场。
2017年7月,混迹在余杭区良渚街道的贵州人“黄毛”(陈某甲),纠集贵州老乡涛涛(陈某乙)、田某丙、陈某丁等人形成“贵州帮”,与湖南人老五(何某戊)、 绰号为“村长”的本地人(邱某己)等人,在水库一带的拆迁房、竹林等地,以扑克牌打“二八杠”的方式聚众赌博,涛涛负责放哨,“村长”负责在当地找场地、摆桌子,田某丙负责赌场内抽头,陈某丁负责接送参赌人员。短短一个多月,黄毛等人就抽头获利六万多元,“生意”做得热火朝天,这份财源滚滚自然引起了其他人的“红眼”。2017年8月下旬,混迹在本地的“野鸡”(柳某庚),纠集李某辛等人找到老五,要求在他的赌场里分得股份,老五表示该赌场系与他人合开的、做不了主。“野鸡”作为本地“湖南帮”的头头,自是不甘心放过这只“肥羊”,于是威胁老五要来冲场子,并打了他一顿。老五吃了亏,更害怕这位老乡的势力,即使面前是赌场暴利,在现实的暴力面前,他经一番挣扎还是选择了退让,并告知黄毛将赌场停掉。
而这厢,黄毛与其他贵州老乡开会后提出:“要立足就不能怕别人,这里是贵州人的天下,要打就打过!”面对即将要来的“冲场子”,黄毛准备好钢管、棒球棍、笋枪等工具,再纠结孟某壬、陈某丁等其他老乡,厉兵秣马、严阵以待。果不其然,在八月底的一天,野鸡指使小弟李某辛、董某葵、阿华(蒋某甲)、杨某乙、刘某丙、李某丁等人,开了两辆小汽车到达地下赌场所在的山坡下方后,人手一根钢管,只管往里冲,计划赶散赌客、砸烂赌桌。而黄毛方因早有准备,七八人手持钢管、棒球滚、笋枪等积极迎战,黄毛一马当先、手持大砍刀冲在最前面,双方在半山腰上发生激战。因黄毛方准备充分、且占据地势优势,稍稍占据了上风,而野鸡一方则伤情惨重,阿华破了头、李某辛、董某葵都断了腿,其他受伤稍轻的都见势不对赶紧撤退了,剩下这三个行动不便的,便是上面老孙头看到的这一幕了。
黄毛与老五以营利为目的,结伙聚众赌博,涛涛、“村长”、田某丙、陈某丁明知他人聚众赌博而提供直接帮助,从中抽头渔利,给当地治安和社会风气带来了恶劣影响。黄毛一方与野鸡一方持械聚众斗殴,更是造成多人受伤、车辆财产损失的惨重后果,严重扰乱了社会秩序,对社会治安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成为危害社会稳定的突出隐患。
日前,余杭区法院对该系列案件陆续开庭审理,并以赌博罪、聚众斗殴罪判处陈某甲有期徒刑五年四个月,并处罚金;以赌博罪、聚众斗殴罪判处陈某乙有期徒刑四年三个月,并处罚金;以赌博罪、聚众斗殴罪判处田某丙有期徒刑四年四个月,并处罚金; 以赌博罪、聚众斗殴罪判处陈某丁有期徒刑四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以赌博罪判处何某戊有期徒刑一年,并处罚金;以赌博罪判处邱某己有期徒刑六个月,缓刑一年,并处罚金;并判决追缴违法所得。部分被告人已上诉,其他相关人等择期宣判。
(北青报记者 孔令晗)
更多内容,请关注Qnews
有线索请私信或发邮件(shehui@ynet.com)
近日,《经济日报》主报头版刊发万字重磅报道《东莞豪迈——践行习近平经济思想调研行》(下称《东莞豪迈》)。报道对“制造业立市”发展脉络进行全面梳理,对东莞城市精神进行了生动阐释。
经济日报是国务院举办、中宣部领导和管理的以经济报道为主的综合性报纸,是经济领域发行量大、权威性和公信力强的主流媒体。能在这样级别的媒体头版中,以万字的规模,报道一个地级市的经济发展,实属罕见。

然而,这不是东莞首次亮相中央媒体。记者梳理了近两年公开报道发现,东莞不仅频繁登上了央视的《新闻联播》《焦点关注》等电视栏目,在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国家级媒体中也经常亮相。
据不完全统计,仅是2021年,《人民日报》(含客户端)推出涉莞报道110多篇、新华社发涉莞通讯稿件120多篇、央视各栏目共采用涉莞稿件80多条次,省台广播新闻共采用涉莞稿件约600条,连续12个月排名全省第一。
从“三来一补”起家到“广东四小虎”,从应对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到中美贸易摩擦再到新冠肺炎疫情……一路风雨兼程,东莞是怎么办到频频刷屏央媒省媒的?
1
动力转换
从“三来一补”到先进制造业
全球每3件玩具、每5部智能手机、每5件羊毛衫、每10双运动鞋,其中之一就是东莞造;每10台口罩机,也有6台是东莞造……经济日报的《东莞豪迈》开篇这样描述东莞。
确实,东莞吸引央媒的一个先天优势是她的城市成长基因——制造。自1978年7月,中国大陆第一家“三来一补”企业——太平手袋厂在东莞正式创建后,这颗“种子”便迸发出蓬勃生命力,从此万木萌发,引来万般气象,并一举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精彩而生动的缩影。

借改革开放的“天时”、毗邻港澳的“地利”、华侨投资的“人和”,“东莞制造”越来越出名,行销全球;与东莞有关的新闻报道也越来越精彩,“霸屏”全国。
然而,初心易得,始终难守。1995年,东莞外向依存度曾达到433.8%的历史最高值,2008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东莞经济增速放慢至个位数,甚至在2009年一季度出现负增长。相较于个别地方脱实向虚、一时繁荣、不可持续,东莞制造业立市的路子走得对、走得好、走得稳。
正如《东莞豪迈》所说:东莞坚信,实体经济是务本有前途。坚持,让东莞的制造之根在风吹雨打中更坚韧。坚守,东莞初心不改,择高立宽处行。守住守好底色的底气从哪里来?那就是:聚焦“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筑牢实体经济的“根”和“魂”。
于是,近几年央媒省媒关注东莞的聚焦悄悄发生了变化——“三来一补”的笔墨越来越少,先进制造的笔墨越来越多——不仅关注东莞制造的过去,更关注的是她现下转型及未来驶向。
事实最有说服力。昔日雄居“广东四小虎”的东莞,今天“虎劲”更猛。在我国41个工业大类中,东莞就拥有34个大类、6万多种产品,电子信息产业集群达到近万亿级规模;全市市场主体突破150万户,民营经济从为外资企业“跑龙套”到“唱主角”;R&D研发经费投入占比提升至3.54%,科技创新综合竞争力挺进全国城市20强、地级市第三。
东莞去年正式迈向“双万”城市,是各大媒体关注东莞的一个重要节点。媒体们纷纷向东莞发问:GDP过万亿元后,面对制造业梯度转档新形势和逆全球化现象,如何让制造业持续保持活力、焕发活力、充满张力?东莞的答案是:力求做到“智勇双全”,做强做优制造业。
回首产业升级浪潮,东莞勇立潮头。但顺势而为并不能保证一帆风顺,东莞的每轮产业转型升级都伴随着危机与阵痛,关键是善于危中见机、危中谋机、转危为机。为此,东莞“壮士断腕”,开启体制改革、创新驱动、园区统筹,再次引领了开放型经济的转型方向。
传统优势产业因转型被激活的同时,新动能向何处寻?松山湖的科技之光,照亮“世界工厂”。造梦者应时而前瞻的判断、逐梦者激情的坚守,让一朵朵梦想之花绽放松山湖畔,更使一片片荔枝林层层蝶变,实现了从国家高新区到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再到粤港澳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的“三级跳”。而松山湖,也成为各大媒体笔下的“明星”打卡点、东莞最“靓”的仔。

2
内外兼修
从近者悦到远者来
2022年大年初一,在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中,新莞人万海敏和同事们一起去看表演,感受不一样的年味。报道中说,为了让外地员工安心过年,万海敏的公司推出了一系列的福利措施,除了不菲的奖金、加班费,还统一给留莞过年员工的家属寄送特产年货,为他们老家的父母派发拜年红包,给老家留守儿童寄送公司准备的儿童礼品玩具。
东莞频繁在央媒省媒“霸屏”,除了坚守制造的城市基因外,还因为这座城市的人。
百度地图近期发布的《2021年度中国城市活力研究报告》,在人口吸引力排名前十的城市中,东莞力压苏州、成都、杭州等大城市,排名全国第五。
与许多媒体一样,看到这则统计报告,记者起初有些意外。东莞面积仅2460平方公里,仅占佛山三分之二、苏州四分之一、重庆三十三分之一,是人口吸引力TOP10城市里仅次于深圳,第二小的城市。如此狭小的土地,凭什么吸引数百万年轻人带着理想,像候鸟一样迁徙到这座城市?
细细想来,大概有以下几个原因。
为何年轻人爱来东莞?这是因为,东莞是一个愿意与年轻人相互成就的城市。最新统计显示,2021年东莞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1.27万人,登记失业率为1.55%,荣获“2021年中国年度最佳促进就业城市”。根据智联招聘发布的《2022年春招市场行情周报》显示,东莞今年春节后第三周平均招聘薪酬为9857元/月,位居全国第十,高于佛山、厦门、无锡。根据猎聘公布的“2022智能制造中高端人才就业大数据报告”显示,东莞智能制造领域新发职位平均年薪达18万,入围全国TOP20,领先宁波、重庆。
也即是说,只要你有一技之长,在东莞不仅可以谋生,还可拥有一份不错的收入;甚至只要你稍加努力,在东莞发家致富机会还是挺多的——截至目前,东莞市场主体已经突破150万户,居全省地级市第一。转换一下大意是:每7个东莞人,就有一个是老板。
为何年轻人爱来东莞?这是因为,东莞是一个愿意让年轻人享受生活的城市。第一财经·新一线城市研究所的统计数据认为,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东莞15-59岁人口占比为81.41%,平均年龄约34岁,是一座名副其实的“青春之城”。
换句话说,在东莞这座城市,你身边的朋友都是年轻人,有共同的圈子。就在近日,东莞启动了“火柴盒”城市艺术time活动,将从4月下旬持续到12月,在全市铺开、全年开展,用时尚音符打造潮流之都,感受东莞这座常住人口平均年龄只有34岁的“青春之城”的音乐热情。
为何年轻人爱来东莞?这是因为,东莞是一个愿意主动服务帮助年轻人的城市。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孔雀东南飞,百万民工下东莞”到2007年用“新莞人”称呼外来群体,从2010年在广东省率先推出积分入户到全力打造“技能人才之都”升级版,东莞用包容让无数人梦想成真、人生出彩。
如何让这千万人口与东莞相互成就、共生共荣?一句话,构建一个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的城市。为了留住人,东莞在感情上、事业上、待遇上、平台上、环境上下功夫,最基本的是为其解决生活、创业、发展和子女上学等方面的后顾之忧,让人安居乐业。内外兼修,让近者悦、远者来,让一见生情、日久深情。
3
巧借东风
从左右逢源到拥抱大湾区
在地理位置上拥有先天优势的东莞,有近几年粤港澳大湾区的逐渐崛起中,日渐成为央媒省媒笔下的研究对象。
在过去,东莞因市场选择而兴,因善抓趋势而起。“珠三角”时代,广州、东莞、深圳、香港四城串成的黄金经济走廊上,东莞凭借敏锐的洞察力,左右逢源,迅速崛起为“世界工厂”。
然而,现如今,随着陆域视野的“珠三角”变为海域视野的“大湾区”,珠三角九市加上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携手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城市竞合格局已发生深刻变化。
资源的流动从来向优。毗邻港深广三个一线城市,有近水楼台之利,但如影随形的是虹吸。城市竞合,恰如牌局。高校比不过广州、科创比不过深圳,招引大项目的能级更与“老大哥”不可同日而语,没有“王炸”的东莞,如何才能继续“左右逢源”?媒体记者纷纷向东莞抛出疑问。
《东莞豪迈》经过数月的调研,在报道中梳理了东莞已经在走的几个路径:巧借东风,大树底下好乘凉;抓住机遇,“小牌”打成“大牌”;扬长补短,“洼地”可望成高地。
在《东莞豪迈》调研组的笔中,莞深之间的“双城故事”演绎出了新的内涵。“深圳研发+东莞制造”高度协同,双城间早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华为、OPPO、vivo都横跨两城,“双城族”交通潮汐蔚为壮观,工作日深圳车牌仅在长安镇行驶的就有9万多辆次。湾区时代,深入东莞镇街、园区,大家谈的不再仅是抢抓深圳产业外溢机遇,更着意于抢抓高端创新资源外溢机遇,与深圳“双研发、双品牌、双制造”,一体化参与全球竞争。
拥抱大湾区,才有大未来,莞深协同只是缩影之一。东莞靠什么在大湾区安身立命、错位竞争?制造是东莞的“底牌”,添上科技底色的制造将成为东莞的“王牌”。
东莞如何拥抱大湾区,中国共产党东莞市第十五次代表大会也作出了明确:东莞将以参与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为统领,加快打造大湾区科技创新新高地。东莞深度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抢抓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建设机遇,全面深化与广州、深圳都市圈的融合发展,加强松山湖科学城等全市重大战略平台与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的一体联动发展。
一幅壮丽的大融通图景已铺开:群山阻隔的松山湖科学城和深圳光明科学城间,直线距离7公里的通道正在打通;东莞与深圳等地协同培育的新一代电子信息、智能装备等产业集群,奋力朝着世界级跃升;通往广深的轨道交通快速加密,人才流动的“毛细血管”逐渐畅通……珠江奔涌,拥湾向海,万里可期。
中央和省主流媒体的密集报道,继而带动了新媒体的持续传播和网友的接连点赞,全媒体矩阵充分展示东莞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推动改革发展的重点举措和突出成就,广泛宣传东莞经济社会发展新面貌,极大提升了东莞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
东莞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城市,在央媒省媒笔下,她是敢为人先的“世界工厂”、是外资青睐的投资热土、是锐意进取的“青春之城”、是全国闻名“文明城市”……正所谓眼见为实,我们仍然希望,关注东莞的你能够常来走走看看,你会发现“不一样的东莞”。
来源:东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