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川1号公路”太美了!为群众致富奔康提供“快车道” 险峻又千姿百态的龙川霍山有一条景观大道,应该非常有特色和亲民
今年以来,龙川县持续推进“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建设工作,打造全长130公里的“龙川1号公路”,线路途经四都、黄石、黎咀、赤光、廻龙、田心、龙母、丰稔8个乡镇,串联了长洲、皮潭、黄岭等10个特色村,连接枫树坝水库、绿油花果树小镇、霍山、五色茶岭等10多个旅游景点,形成了“一环多联”的格局。

驱车行驶在“龙川1号公路”,一路畅通无阻,沿途风光秀美迷人。记者在“龙川1号公路”霍山段路口处见到,红黄蓝三色的彩虹标线格外醒目,路旁的一处花海景观花开正艳,现场有不少游客在拍照留念。航拍镜头下的“龙川1号公路”霍山段,与一旁的花海、稻田相互衬托,形成一幅美不胜收的乡村画卷。

“龙川1号公路”在便捷当地民众和游客出行的同时,也促进了周边旅游产业的发展,巩固了脱贫攻坚成果,成为一条名副其实的生态之路、旅游之路、乡村发展振兴之路。

据龙川县交通运输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在推进龙川“四好农村路”建设中,该局创建“龙川1号公路”农村公路特色品牌,设计品牌标志,采用印章和霍山酒瓮石的式样,以龙川县的“龙”形象为切入点,融入农村公路道路形状,浓缩了“龙”“川”“乡”形象,展现了农村公路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同时创新采用红黄蓝三色彩虹标线,在标线中加入繁体“龙”字,三色标线寓意“川”字,也代表着三条路,合在一起暗含“龙川”二字,与“龙川1号公路”品牌相契合。
与此同时,在创建“龙川1号公路”中,龙川县交通运输局还按照地域人文和产业特色,将全县分为竹海氧吧、碧道茶香、山林印象、古邑碧水、新城风尚5个特色片区,并结合分区打造不同的特色农村路。按照“1+24”环线发展理念,在中部地区先期打造130公里的“龙川1号公路”示范环线,以环线为中心,在周边的24个乡镇打造“一镇一示范”“一路一特色”,通过实施沿线道路路面、安防、景观、路域环境的提升,有效串联重要行政节点、产业园区、旅游文化景点等,着力推动每个乡镇都有一条示范路,逐步形成“一环多射”的示范路网络新格局。
近年来,龙川县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和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要求,将自然生态、风土人情、乡村特色、传统文化等融入农村公路规划、设计之中,着力发挥农村公路的综合效益,持续推进农村公路+融合发展,致力打造乡村振兴路、产业路、旅游路、党建路,为方便群众出行、致富奔康提供了“快车道”。
据介绍,“十三五”期间,龙川县完成县乡公路升级改造66.2公里、“畅返不畅”整治1405公里、“四好农村路”决胜攻坚任务72.694公里、通自然村道路硬化492公里、窄路拓宽516公里、安防工程765公里、危桥改造167座。全县基本形成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节点、建制村为网点,遍布农村、连接城乡的农村公路交通网络。

1月21日,我接了两单拼单到河源龙川的顺风单,一单是三个女学生,另一单也是一个姑娘,两单剩客的目的地几乎就在一起。下午1点,我就顺利(没有堵车,非常畅通)的安全的把她们送到了目的地。


然后我就向着龙川霍山4A级景区出发,全程38公里,需要45分钟。最后走到G236与G238交汇处就来到了龙川1号公路,此时还剩8.5公里,沿途青山绿水,田园风光,风景很好。下午2点前就来到了景区大门。
龙川1号公路是当地政府利用龙川霍山旅游资源,打造的一条旅游观光景道,公路修设的非常好,两侧有不少村庄也各有特色。据说10月份,这里鲜花盛开,吸引了不少游人观光。我非常赞同当地政府的举措,把这条通往龙川霍山景区开发成有特色的景观大道。不过要正真的把龙川1号公路打造成吸引人的名气大的景观大道,我认为必须换一种思路,开创一条新路子,就是把游客放在首位,以吸引游客为优先,处处让利于游客,高质量的服务,低价格的体验,一定要让游客玩的开心,留下美好的难忘的记忆,让游客游意未尽,玩了还想来。这里最关键的是让利于游客,给游客高质量的服务,低价格的体验。
现在全国旅游景点和旅游景点周围的吃住行,没有那里不贵,可以说几乎都是贵的非常离普,好像成了绝对的真理似的。游客就是待宰的羔羊,或者说是唐僧肉,人人都想割其肉吃。所以对于游客来说,处处都有陷阱,一不小心,就上当受骗,游客还无法说理。坑蒙拐骗,已成了我国旅游界的顽疫,难以根治,成了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境地。在国内,旅游的人们,几乎都或多或少被坑蒙拐骗过。好好的旅游,出来玩,就是寻开心,旅游途中遭到坑蒙拐骗,既是再好的心情,也会因此心情变糟,气愤填膺,怨声载道。人们对旅游界此种现早已深恶痛绝,甚至造成有些人宁愿去国外旅游,也不在国内旅游。可想而知,我们的旅游界到了该深刻反省的时候,旅游业的顽疾难道真的无法治理吗?非也,世上无难事,共产党最怕认真二字,只要政府下定了决心就一定事半功倍。说心里话,我们旅游界该转变思维,以服务好游客为已任,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作用,才能彻底扭转旅游界的现状,使其成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的局面,从而达到根除旅游业的这一顽疾。曾前的盗车现象,那也是杀不绝的,现在还不是几乎绝迹。当然要想彻底扭转旅游业的颓势,当地政府和乡村级都必须常抓不懈,坚决要求明码标价,对于一切坑蒙拐骗采取零容忍,并给予最严厉的打击,给予举报者重奖,给予相关有功人员奖励。这些措施,必须明确责任人,行成法律条文,对于包庇者和不作为者或作为不力者都必须给予相应追责。
除之以外,要真正的让龙川1号公路两侧乡村有特色,就应该种植一些既有观赏又有经济价值的农作物,例如河源一带有沙糖桔,可以在龙川1号公路附近多种植,然后以近乎批发价的卖给游客或让游客自由采摘。注意这里出售价格是近乎于批发价,但可以限购。
龙川1号公路两侧乡村,应该以较低价格出售其他农产品(大米、红薯和蔬菜等等)。注意价格一定要低,仅此低的农付产品就能不断吸引人前来。
游客的吃住行,同样是以较低价格让利于游客,总之要以低价格吸引游客,使其形成规模,成为是特色。这里必须强调,所有出售的农付产品,必须是健康和无害的,最好是绿色食品,价格也是最低的。
关于吃住,我认为应该真正是以农村家庭为基础,每一户农村家庭只接待少量的游客,例如吃饭一桌或两桌,住宿就一间或两间。在这些农村家庭开业之前,政府部门组织无偿或微利培训和指导,要持岗营业(注意政府部门一定要让农民得到实惠,税收可以视情况,在村民有盈利的情况下,可以象征性的收一点,而培训丶指导和办证,尽可能的免费或只收成本,总之是让利于农民,让村民受益)。
停车其实是一个大问题,许多旅游地区的停车费收费,普遍是乱象丛生,所以一定要规范,不能因为乱收停车费而坏了名声,最好的办法就是合理的设置免费停车场或较低的停车费。
"雪乡"的宰客事件,把好端端的"雪乡"打入低谷,一夜回到解放前。五年了,至今阴影并没有完全消失。同样"郭亮村"事件,让其辉煌不在,现在还在苦苦挣扎。我们必须牢牢记住这些教训,要教育人们守规尊法,要有全局观和长远目标,不要为了小头盈利,破坏了规矩,坏了名声。政府常抓不懈,就是法宝。各职能部门要有所作为,总之是以游客利益为上,高服务,低价格,让游客满意,是最终宗旨。
其实我觉得,让农民把自己生产的健康的无害的农付产品,就在家口拿出来以较低价格出售,并不是难事。因为这样做的好处是,村民们可以坐在家里,无需劳累,无需过多时间,还可以兼故家里就可以出售自生农付产品。当然以防有人倒卖,可以采取限购。为保证农产品质量,相关部门和村委必须负其责任来。既加强监管,建立党案,定期和不定期的抽查。
最后必须强调环境的保护,这一点许多旅游小镇和景区,并没有做好。保护环境,是全国人民的共同责任,但更是乡村的责任,毕竟受此影响更直接的是村民。对于游客乱丢垃圾,尽力教育,只有对累教不改者或破坏环境过重的游客给予相应的处罚。但关键的是村民及时的处理垃圾,保持干净整吉卫生。建议充分利用当地盛产竹子,制作价格极低的包装蓝,用于游客盛装购买的农产品。
在龙川霍山景区,我买了半价门票45元,玻璃栈道20元,停车费5元,总计70元进了景区。进来的路上,我只遇见一辆出来的车,即使是在景区里面,也难寻觅其他游客。为什么?我认为龙川霍山景区远胜龙南武当山,然而游客并不多,其原因除了宣传不够外,就是价格没有优势。商家都知道薄利多销的利处,旅游业为何不可以效范。把门票降低到50元,有停车位的情况下,允许游客把车开到验票处,停车费只收5元或免费。而对于无车的游客,用专门接送,只象征的收5元的成本价。老人优惠条件,应该象贵州省学习,60岁老人享受免费。在目前龙川霍山名气不太的情况下,可以学贵州等地搞大优惠。
龙川霍山景区和龙川1号公路,可以相辅相成,相互足进。
我坚信,只要做好上述,以高质量,低价格的策略,再加上宣传和不时的优惠,龙川霍山景区和龙川1号公路就一定会红火起来,到时景区和附近的乡村也一定有大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