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目的地 >四川 >印经院

印经院

景点评级:暂无评级景点地址:

素有“藏文化大百科全书”、“藏族地区璀璨的文化明珠”、“雪山下的宝库”盛名的德格印经院,全名“西藏文化宝藏德格印经院大法库吉祥多门”,又称“德格吉祥聚慧院”,始建于1729年,总占地面积约5000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积近3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9000余平方米,坐落在德格县城(更庆镇)文化街,1996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县是中国藏区三大文化中心(西藏拉萨、甘肃拉卜楞、四川德格)之一,特别是德格印经院,以收藏藏族文化典籍最广博、门类最齐全、完备而严格的管理、原材料制作考究,精湛的创工技艺,高质量的印刷,以及对建筑壁画、刻版及其他文物的全面保护,在藏区三大印经院(拉萨印经院、拉卜楞印经院、德格印经院)中位居首位。德格印经院自创建以来,已有二百七十多年的历史,院藏各类典籍830余部,木刻印板29万余块,文字字数达5亿之巨,这在当今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卷中浩瀚的印版、典籍对于研究藏族历史、政治、经济、宗教、医学、科技、文学、艺术等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已经引起了海内外藏学专家的瞩目。德格印经院既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德格印经院于清雍正七年(1729年)由德格第十二世土司兼第六世法王却吉·登巴泽仁创建,至今已有270多年的历史。据德格版《甘珠尔总目录》与《丹珠尔总目录》等藏文史料记载,却吉·登巴泽仁继任土司后,开始选择建选印经院的基地,经多方勘察,认定更庆欧普河畔的伦珠顶的尼干普绒有祥瑞吉兆,便决定在那里建选印经院。清雍正七年(1729年)初,印经院破土动工,历经十二、十三、十四世德格土司的努力,前后耗时27年,终于形成了德格印经院后来的规模和建筑风格。

印经院 印经院 印经院
  • 游客点评
  • 游客点评

王小土

2018-01-22 09:32:00

进去看一看是非常值得的,它实在太精美了。从院墙开始。每一个细节都是独立的艺术品。拼在一起,就是宏伟了。每一块经版都是艺术珍品,每一处藏版架都值得惊叹。 每一块经版都是艺术珍品,每一处藏版架都值得惊叹。它实在太精美了。从院墙开始。每一个细节都是独立的艺术品。


王小土

2018-04-12 16:05:15

每一块经版都是艺术珍品,每一处藏版架都值得惊叹。它实在太精美了。从院墙开始。每一个细节都是独立的艺术品。


legolong

2018-03-16 09:45:01

印经院面积不大,收藏却极其丰富,印经的流程也比较完整(就是没看到刻经板的)。


浮萍

2018-01-24 22:45:20

 有“藏文化大百科全书”、“藏族地区璀璨的文化明珠”、“雪山下的宝库”之称的德格印经院,全名“西藏文化宝藏德格印经院大法库吉祥多门”,又称“德格吉祥聚慧院”,始建于1729年,总占地面积约5000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积近3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9000余平方米,坐落在德格县城(更庆镇)文化街,1996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绿色字体来自网络)买了门票(票价50)从大门口进去,映入眼帘是一排赭红色的大柱子,记性不好兼眼神不好的我看不出柱子上五彩缤纷的图案和别的寺庙有多大区别,也就不去仔细研究了


浮萍

2017-12-04 07:55:21

二楼三楼到处是一排排高高的木架子,架子上整齐的排列着密密麻麻的印经板,听说抚摸印经板可以消灾解难,于是跟着一群看上去很虔诚的信徒后面,学着他们的样子在一块块印经板上抚摸。不知道是木架子太高,还是窗户太小,虽然外面阳光明媚,但大殿内只能看得见模模糊糊地身影,等我摸完了几排印经板,梦飞冰清她们都不知道去哪里了,没办法只好一个人在二楼三楼乱转。 二楼一角,工人在印经。穿红衣服的那个人先拿一块印经版,对面的小伙子拿起印油在板上一擦,穿红衣服的马上把一张白纸铺上去,小伙子拿一块圆圆的能滚动的东西在上面一滚,一张经文就印好了,两个人轻轻的抬起经文纸,放在旁边的架子上,动作娴熟麻利,看得我眼花缭乱。看着看着,我就在旁边傻傻的想,这么日复一日的重复着同一个这么单调的动作,要是我肯定会受不了。


浮萍

2018-03-24 22:46:27

爬上印经院楼顶平台,正好冰清也在上面。拿着万里的相机拍风景(万里和wing没进去),冰清拿着相机对着我的背影乱拍一气,还自夸,看看我把你拍的多漂亮。 从楼顶下来在二楼遇到三个只有18,9岁的小比丘尼,看见我拿着相机,问我能不能替她们拍张照片,还说每个人要和我照张合影,我说等我回家把照片洗了寄给她们,可她们都说自己下一个目的地不知道是哪里 二楼三楼到处是一排排高高的木架子,架子上整齐的排列着密密麻麻的印经板,听说抚摸印经板可以消灾解难,于是跟着一群看上去很虔诚的信徒后面,学着他们的样子在一块块印经板上抚摸。不知道是木架子太高,还是窗户太小,虽然外面阳光明媚,但大殿内只能看得见模模糊糊地身影,等我摸完了几排印经板,梦飞冰清她们都不知道去哪里了,没办法只好一个人在二楼三楼乱转。 二楼一角,工人在印经。穿红衣服的那个人先拿一块印经版,对面的小伙子拿起印油在板上一擦,穿红衣服的马上把一张白纸铺上去,小伙子拿一块圆圆的能滚动的东西在上面一滚,一张经文就印好了,两个人轻轻的抬起经文纸,放在旁边的架子上,动作娴熟麻利,看得我眼花缭乱。看着看着,我就在旁边傻傻的想,这么日复一日的重复着同一个这么单调的动作,要是我肯定会受不了。  有“藏文化大百科全书”、“藏族地区璀璨的文化明珠”、“雪山下的宝库”之称的德格印经院,全名“西藏文化宝藏德格印经院大法库吉祥多门”,又称“德格吉祥聚慧院”,始建于1729年,总占地面积约5000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积近3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9000余平方米,坐落在德格县城(更庆镇)文化街,1996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绿色字体来自网络)买了门票(票价50)从大门口进去,映入眼帘是一排赭红色的大柱子,记性不好兼眼神不好的我看不出柱子上五彩缤纷的图案和别的寺庙有多大区别,也就不去仔细研究了


丁丁

2018-02-12 22:09:04

到德格,当然就是为了德格印经院。德格县城很小,几步路就到了印经院门口,德格印经院属于萨迦派寺庙更庆寺的一部分,但是由于它收录了各大教派的典籍,其名气已经远远超出了寺庙本身。     门票25元,与我们原先了解的10元有差距,解释是早就涨价了。但是让人狐疑的是门票上面没有任何价格!


丁丁

2018-01-08 17:02:54

关于印经院的介绍很多网站上都有,我也懒得再用我拙劣的文字来多此一举了。印象颇深的有几点:一是它的镇院之宝——刻有三种文字的《般若多罗蜜多经八千颂》,据说已经有好几百年历史了,一定要看看。二是画版,其线条之精细流畅,实为艺术精品。三是印经的纸,粗看上去色泽发黄,好似草纸,一摸之下才发现纸质坚韧、纸面光滑,远不是所想象的差,而且这种纸是用药材瑞香狼毒的根须做的,天然具有防虫、防鼠的作用,难怪院里这么多经书,丝毫不担心虫蛀鼠咬,仅是为了防火需要,没有任何照明设施。     看完印经院后方觉得25元的门票真的很值!


丁丁

2018-01-04 22:21:27

看完印经院后方觉得25元的门票真的很值!     印经院作为藏文化圣地,每天有不少虔诚的信徒来膜拜,多数是围着印经院转,跟转山一样,我们还看到两位妇女在门廊里磕长头。交谈之下,才知她们来自西藏的江达,要磕完十万个头才回去,大概要花三到四个月的时间!!!!


丁丁

2017-11-29 22:05:44

下午我们再次到印经院里逛了一通,给管理员说我们对印经院的敬仰之情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看了一遍远远不够,于是免去我们的门票钱!! 看完印经院后方觉得25元的门票真的很值!     印经院作为藏文化圣地,每天有不少虔诚的信徒来膜拜,多数是围着印经院转,跟转山一样,我们还看到两位妇女在门廊里磕长头。交谈之下,才知她们来自西藏的江达,要磕完十万个头才回去,大概要花三到四个月的时间!!!! 关于印经院的介绍很多网站上都有,我也懒得再用我拙劣的文字来多此一举了。印象颇深的有几点:一是它的镇院之宝——刻有三种文字的《般若多罗蜜多经八千颂》,据说已经有好几百年历史了,一定要看看。二是画版,其线条之精细流畅,实为艺术精品。三是印经的纸,粗看上去色泽发黄,好似草纸,一摸之下才发现纸质坚韧、纸面光滑,远不是所想象的差,而且这种纸是用药材瑞香狼毒的根须做的,天然具有防虫、防鼠的作用,难怪院里这么多经书,丝毫不担心虫蛀鼠咬,仅是为了防火需要,没有任何照明设施。     看完印经院后方觉得25元的门票真的很值! 到德格,当然就是为了德格印经院。德格县城很小,几步路就到了印经院门口,德格印经院属于萨迦派寺庙更庆寺的一部分,但是由于它收录了各大教派的典籍,其名气已经远远超出了寺庙本身。     门票25元,与我们原先了解的10元有差距,解释是早就涨价了。但是让人狐疑的是门票上面没有任何价格!


  • 写点评
  • 写点评

Copyright ©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畅享自驾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