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64年,世界文物保护史上最大、最壮观的分解和重组工程之一在埃及展开。为了将阿布辛贝神庙从不断上涨的尼罗河水中拯救出来,人们不得不将神庙搬迁。
阿布辛贝神庙建于3000多年前,在山坡上建有两座寺庙。两座神庙中较大的一座在入口处有四尊巨大的法老拉美西斯二世(公元前1303-1213)坐像,每尊塑像约69英尺(21米)高。
在每年的10月22日和2月22日这两天,阳光才能照进内殿,并照亮坐在长凳上的三尊雕像,其中包括一位法老。历史学家认为这些日期标志着他的加冕和出生。此外,阿布辛贝神庙还有一座附属的较小的神庙,是为奈费尔塔丽女王建造的。它的正面有两尊女王雕像和四尊法老雕像,每尊大约33英尺(10米)高,每一个都设置在刻有象形文字的扶壁之间。
虽然该遗址是由埃及统治者建造的,位于现代埃及境内,但在古代,它所在的地方被认为是努比亚的一部分,这是一个曾独立于古埃及的地方。
随着时间的推移,寺庙被废弃了,最终被沙子覆盖。到公元前6世纪,沙子已经覆盖到了主寺庙的雕像,直至他们的膝盖处。直到1813年,瑞士东方学家让-路易·伯克哈德(Jean-Louis Burckhardt)才发现了主寺庙的顶部楣板,这座消失的寺庙才重现于世。
Burckhardt和意大利探险家乔万尼·贝尔佐尼(Giovanni Belzoni)谈论了他的发现,而Giovanni Belzoni曾到过这个地方,却未能挖出通往寺庙的入口。贝尔佐尼于1817年返回,这一次他成功地进入了建筑群。
到了20世纪60年代,埃及开始建设阿斯旺大坝,以控制尼罗河洪水,并为快速现代化的埃及提供电力。为了免受新形成的纳赛尔湖不断上涨水位的影响,近24处考古遗址不得不被转移,热门景点菲莱神庙就是这样一个地方,但阿布辛贝神庙的挑战更具有史诗色彩。
新址向内陆延伸约200米,海拔65米。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监督下,拉美西斯二世的巨大雕像被小心翼翼地切割成一系列20吨重的石块,并慢慢地一件一件地搬离湖泊,然后再像一场巨大的俄罗斯方块游戏一样被重新组装到一个特殊建造的人工悬崖上。
使用从手锯到推土机等工具,雕像和寺庙被雕刻成20吨重的石块,然后在新地点重新组装起来。
重新组装要求极其精确,公差仅为正负5毫米
来自五大洲的团队进行了40次工程迁移了22个纪念碑和建筑群。
整个过程历时四年,耗资相当于今天的3亿美元。但这次搬迁的测量非常精确,每年2月和10月,升起的太阳都会将光线射入寺庙内部,照亮太阳神的内殿,就像当初建造寺庙时一样。
搬迁工作是在波兰考古学家Kazimierz Michałowski的监督下完成的。
阿斯旺努比亚博物馆的一个比例模型,展示了寺庙的原始和现在位置(相对于水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