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最出名的10道菜,飞禽走兽样样有,每道菜都是安徽人的心头爱 素食佳肴:徽州第一怪,豆腐长毛上等菜你见过吗
本期导读:安徽最出名的10道菜,飞禽走兽样样齐,每道菜都是安徽人的心头爱
说到安徽,很多人想到的是黄山和九华山,其实安徽的美食也很有特色。安徽菜属于徽菜系,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是中国八大菜系之一。
我是安徽六安人,从小到大在我的印象中,每逢过年过节或者家里来客人,老妈都会做上满满一大桌的菜,各种各样的都有,可以说是飞禽走兽样样齐。那安徽到底有哪些出名的菜呢?今天瘦猴就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们安徽的十大名菜,每道菜都是安徽人的心头爱。

一:臭鳜鱼
臭鳜鱼可以说是我们安徽最有名的一道菜,也是徽菜的代表菜之一。有很多外地人第一次吃臭鳜鱼时都不敢动筷子,但是等鼓起勇气尝过一口之后就停不下来了。
臭鳜鱼是选用新鲜的鳜鱼清洗干净后放在木桶里,抹一层盐放一层鱼,然后上面有大石头压起来,每天还要翻动一次,确保入味均匀,等到鱼鳃处颜色变成暗红色,鱼肉有点粘粘的,而且还要股淡淡的臭味才说明是腌制好了。这道菜在安徽是非常火的,虽然好吃,但是由于鳜鱼价格比较贵,所以也不是天天都能吃得起的。

二:火腿炖甲鱼
都知道甲鱼是大补的食材,特别是野生的甲鱼卖得特别贵,上千元一斤,不过这里说的是人工养殖的甲鱼,很便宜,菜市场里每天都能买到。甲鱼里蛋白质含量很高,加上火腿一起炖,汤鲜味美,是我们安徽人招待客人经常做的一道菜。

三:徽州蒸鸡
徽州蒸鸡是我们安徽这边每年春节期间喜欢做的菜肴。用母鸡、酱油、绍兴黄酒和冰糖,经过先煮后蒸而成,肉质细嫩,香气扑鼻。
四:虎皮毛豆腐
毛豆腐是安徽屯溪和休宁一带的特产,不同于臭豆腐和豆腐乳。毛豆腐是把豆腐切成大点地块,放在木桶里,撒上盐,盖上纱布,大概一个星期这样豆腐上就会长出白毛。经过油炸后蘸着辣椒酱吃,外酥里嫩,鲜美无比。
五:刀板香
刀板香在各家徽菜馆里都是非常畅销的一道菜,是把新鲜的猪肉放在坛子里腌制一个月以上,然后捞出来用热水洗干净,放在太阳下面晒,直到可以闻到咸香味,再切成大块放在锅里煮熟,趁热切成小块吃。
刀板香用的猪肉一定要是我们安徽所产的黑猪或者农家自己养的土猪肉,也就是吃五谷杂粮长大的猪,这样的肉才更好吃。
六:一品锅
一品锅在我们安徽山区大冬天的时候吃得比较多,类似于火锅。一品锅的食材比较多,而且不同食材要一层一层铺在锅里,一般第一层放上笋干,第二层放肉片,第三层放豆腐果,第四层放肉圆子,第五层放上粉丝、菠菜等素菜,加上鸡汤和调料用小火慢慢煮熟而成。由于所需食材比较多,平时很少吃,只有到了过年期间才会吃上一锅。
七:清蒸石鸡
石鸡在我们家这边叫石蛙,是一种喜欢在小河沟里生活的蛙类,晚上的时候喜欢趴在石头上,用手电筒照一下都不知道跑,很好抓。石鸡的肉很嫩,而且也很容易入味,用料酒、盐、白糖等多种调料腌制之后直接放在锅里蒸熟即可。
八:荷叶粉蒸肉
这道菜现在其实很多地方都有,不过最早是从安徽传出去的,还是属于徽菜。用带皮的五花肉切成块,用特有的调料腌制入味,包裹上荷叶,放在蒸笼里蒸熟即可。吃起来肥而不腻,清香扑鼻。
九:奶汁肥王鱼
肥王鱼又叫淮王鱼,看上去有点像汪丫鱼,是我们安徽省的二级保护动物,不过我们吃的自然都是人工养殖的。据说是因为西汉淮南王刘安喜欢吃这种鱼,所以才取名淮王鱼。
肥王鱼加上猪瘦肉,再加上大葱、香菜和姜片等调料慢慢熬煮出来的汤鲜香无比。
十:红烧划水
划水是鱼尾的一种俗称,由于这个部位经常游动,所以这里的肉特别的嫩。这道菜要用青鱼尾最好,因为青鱼尾有油又有肉,有肥有瘦,吃起来口感更好。
好了,以上就是我们安徽比较出名的十道菜,也是徽州菜的代表菜,可以说是飞禽走兽都齐了,种类非常丰富。就算是安徽本地人都吃过的可能都不多,看看你喜欢哪几道呢?欢迎大家一起交流分享。
安徽省黄山休宁县“方鑫玉”蓝田毛豆腐技艺传承人,正在施展着独特毛豆腐传统手工制作毛豆腐技艺。徽州毛豆腐是安徽古徽州一道传统名菜,由原料、点卤、凝固、出模、切块、长毛等几道工序组成。通过以人工发酵法,使豆腐表面生长出一层白色茸毛。上好的毛豆腐生有一层浓密纯净的白毛,上面均匀分布有一些黑色颗粒,这是孢子,也是毛豆腐成熟的标志。毛豆腐是安徽驰名中外的素食佳肴,一般叫黄山毛豆腐,或者徽州毛豆腐。(图片来自东方IC)

毛豆腐的由来:版本一,在唐朝时,有一个乞丐,他只靠喝污水维持生活。有一次,他无意发现乞讨的碗里有几个铜板,就用铜板去买豆腐。他要过几个月再吃买来的豆腐。八个月过去了,他发现豆腐长毛了,他认为还能吃,就用旁边的稻草架起一堆火煮豆腐吃。他觉得豆腐非常好吃,在之后当上大官的日子里,无意间想起那碗豆腐,取名为“毛豆腐”。(图片来自东方IC)

1985年,23岁的方鑫玉同丈夫商量后,开起了方鑫玉豆腐坊。小作坊生意有限。为拓宽发展空间,1994年,夫妻俩把豆腐店搬到了镇上。方鑫玉一直想着怎样提高豆腐的品质,把豆腐店开得更好。她反反复复琢磨试验,一次又一次倒掉不满意的毛豆腐。“功夫不负有心人”,方鑫玉研制出了一种独特的酸水配方技术,用这个配方制作出的毛豆腐味道更加鲜美。渐渐的她家的豆腐坊在镇上小有名气,生意也越来越好。(图片来自东方IC)

方鑫玉做毛豆腐已经做了大半辈子了,如今,手艺已经完全的传给了女儿,豆腐坊也完全交给女儿一家人打理,女儿虽然年轻,但是也很朴实可靠,对待豆腐像是对对待珍宝,一丝不苟,认真负责。做出来的豆腐比方鑫玉的味道不相上下,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方鑫玉对于女儿传承到这笔手艺也很欣慰,她不希望自己的手艺就此丢失。(图片来自东方IC)
多年来,方鑫玉始终如一坚持着质量第一的生产目标,坚持着纯手工制作,一道工序都不少,原来一块多大现在还是多大,决不少一丝丝。(图片来自东方IC)
2011年10月,《舌尖上的中国》剧组走进方鑫玉的豆腐坊。由此,方鑫玉毛豆腐火了起来,订货者接踵而至。《中国味道》、安徽电视台等陆续报道宣传方鑫玉毛豆腐,如今,方鑫玉毛豆腐不仅行销本地,还在屯溪老街、黟县西递宏村等5个景点开了专卖店,并卖到了合肥、杭州等大城市甚至空运到韩国,一年产值有200多万元。(图片来自东方IC)
徽州毛豆腐是安徽古徽州一道传统名菜,由原料、点卤、凝固、出模、切块、长毛等几道工序组成。(图片来自东方IC)
毛豆腐被民间堪称是“徽州第一怪,豆腐长毛上等菜”。由于毛豆腐是纯手工制作,人员有限,而且制作工艺繁琐复杂,制作时间周期较长,所以每天的产量都是有限的,最多6000块,如果气候不是很好,那么也许一块豆腐都没有,而为了保证品质和味道的正宗,豆腐坊也坚持不做大量生产,只做纯手工制作限量版。所以味道绝对倍棒。(图片来自东方IC)
皖南深渡名特小吃:毛豆腐。上好的毛豆腐生有一层浓密纯净的白毛,上面均匀分布有一些黑色颗粒,这是孢子,也是毛豆腐成熟的标志。毛豆腐是安徽驰名中外的素食佳肴,一般叫黄山毛豆腐,或者徽州毛豆腐。(图片来自东方IC)
游客在安徽黄山歙县古城小吃一条街上上,正围着热气腾腾的炉子盘品尝着当地的风味小吃。令人垂涎欲滴的热烘烘、香喷喷、金黄黄的徽州毛豆腐。(图片来自东方IC)
由于毛豆腐是纯手工制作,人员有限,而且制作工艺繁琐复杂,制作时间周期较长,所以每天的产量都是有限的,最多6000块,如果气候不是很好,那么也许一块豆腐都没有,而为了保证品质和味道的正宗,豆腐坊也坚持不做大量生产,只做纯手工制作限量版。所以味道绝对倍棒。(图片来自东方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