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人”刘建国 你见过水滴奏乐、雪花跳舞吗?快带孩子来中华世纪坛探索“水的魔法世界”

“牛人”刘建国

“牛人"刘建国

文/樊三毛

为什么称其为牛人,一方面是因为他自称“我是牛(微信名)”,更主要是他骨子里藏有一股子牛一般坚忍不拔的意志,在完成他所从事的事业时始终勤勤恳恳、任劳任怨,被同志们称为乡土牛人。

“牛人”刘建国

摄于2016年11月2日,刘建国同志深入喇嘛湾镇拐上村,采访88岁的抗战老兵王铁虎

看着牛人牛劲十足的样子,让我有了写一写他的冲动。夜深人静,随着思绪在我笔端流出,我的眼睛浸满了泪水,又把我带回了三十年前那时光记忆中,勾起了我无尽的遐想…

“牛人”刘建国

刘建国同志2017年5月在清水河县韭菜庄乡五里坡村采访“五里坡惨案”88岁老人场景

回想当初的日子,刘建国兄妻子中途下岗,儿子独苗,经求学打拚在蒙西就业,他仍衣着朴素,却很干净,仍在孜孜敬业奉献,虽然身体虚弱,但他仗着他那股牛劲,长期致力于清水河人文历史挖掘与整理,三十多年来,先后参于丰镇、卓资两县田野文物调查,第二轮清水河县志修志,丰准铁路、黄河库区沿黄文物勘探。参与设计维修清泉寺、伏龙寺、柳青河三座明清戏台和下塔、庄窝坪、西岔、岔河口遗址考古发掘。主持完成了清水河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和长沟门清代墓葬发掘。协助完成了国家对清水河的长城资源调查工作。其中西岔遗址荣获全国十大考古发现,黑矾沟村古窑址获全国三普重大新发现和全区三普二十处重要新发现,在多少年的奋斗中,他积累史料约三十余万字,他的部分作品入选或发表于《内蒙古文物》、《呼和文物》、《内蒙古民族文化研究丛书》及区内外网络平台。各级部门对他的辛勤付出给予了充分肯定,多次获得国家文物局荣誉奖,全区文物保护先进个人、市文化遗产保护先进个人等荣誉。

2016年冬,冰天雪地,深入韭菜庄阳家川源头南丈房湾村挖掘史料,被大雪围困,踽踽独行厚厚雪地三小时,终于爬上山顶中的公路,上了位于109国道边上的南桦树沟村时,耳朵却冻坏了,湿透的鞋子又冻成了硬壳子,脚也冻的快失去了知觉……由于受了风寒,多年的老毛病又犯啦,病在无情地折磨着他,体质一再下降,耳聋让他苦不堪言,常常抽空找医生就医,输液打针药疗几乎不断,仍以倔犟的“牛劲”默默地奉献着、工作着,每当在文史方面及探讨中有分歧时,他那温顺的笑脸,立刻收敛,“牛”劲气就生起来了,总要把他那挖掘的时间、地点、人物采访出处等证人证据给你摆一撂,让你不得不心服口服,“牛脾气”上来,两眼圆睁,面目威严,犟劲十足,甚是虎人……然而,仅这一点认真劲,恰恰是他最具吸引人的亮点,磁性十足,让人不得不敬佩一一辣而又有嚼头的一个“牛人”,一身正气,两袖清风,至今夫妻二人,仍住在清水河县小庙子村西杨圪塄的一处烂窑院里,还是那么铮铮铁骨,正能量十足,过着很普通的生活,却活得很坦然、很自信、很实在、很有风度、很自得其乐,本质颜色没退,让人永远感到亲切!

刘建国其人

1961年生,中共党员,大专文化,文博馆员。现为内蒙古考古学会员,内蒙古长城保护学会员,内蒙古长城研究会理事。清水河县文管所所长。


“牛人”刘建国

樊 三 毛(作者简介)

樊志忠,又名:三毛,男,汉族,1964年出生,清水河县城关镇人,1981年毕业于清水河县一中,1983年参加工作,先后在县农机局、农牧渔业局、区划办公室、三亩田建设办公室、土地管理局工作。1992年调原盆地青乡政府工作,任武装部干事,200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组织。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函授学历,2006年合乡并镇后在韭菜庄乡政府工作(2016年9月借调红色老牛坡党员干部教育建设办公室工作)。爱好写作、书法,清水河县摄影家协会会员、清水河县作家协会会员。

多年来经常深入农村,满怀热情,以传播宣传报道家乡脱胎换骨式的经济大变化为主题,拍摄了大量生动活泼的农村生活新闻图片及文字报道,经常与爱子樊天雷合作,制作宣传视频,赞美故乡、赞美身边发生的好人好事,宣传正能量的人物,为人人参与建设家乡、赞美家乡的精神风貌做出了可喜的贡献,受到了大众的好评和认可。2017年8月在清水河县委、政府、宣传部、文联等联合举办的"守望相助 亮丽北疆 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暨清水河县第十二届、第十三届长城节文化艺术成果"长城奖"颁奖晚会上获奖项。2018年第十三届长城文化节获优秀集体编剧奖。之后,陆续获得多次文学、摄影创作奖及荣誉证书。

采写报道散见于:网络人民日报(周刊)、宋唐新闻、凤凰新闻、易网、内蒙古新浪、呼和浩特市日报、今日头条、东方之子百家号、天天快报、晋绥网、活力清水河、清水河组工在线、清水河文艺、清水河县广播电视台平、清水河文联创客、大美准格尔、清水河生活、清水河全接触等平台、刊物。

水生万物,万物复归于水,“水”早已成为世界性的议题。近日,世界艺术云图2022——“1滴水·1世界”ANOBO世界少儿科技艺术巡展在中华世纪坛艺术馆开启北京站展览。这个好玩儿的展览由教育专家专门为孩子打造,作品由多国儿童和艺术家创作,在专业展览手段和科技手段的辅助下营造出沉浸式场景化教学模式,让参观者体会到水的重要。

你见过水滴奏乐、雪花跳舞吗?快带孩子来中华世纪坛探索“水的魔法世界”

近年来,素质教育备受关注,“带娃看展”成了许多家长丰富孩子艺术素养的新兴选择。中华世纪坛艺术馆品牌项目“世界艺术云图”也在经历七年探索后,自今年起聚焦少儿艺术科技策展方向。主办方希望在艺术文化教育的引领下,完善青少年儿童的自我文化认同,习得在多元文化世界中沟通与合作的能力,成为在学习中与社会深入对话、创意反思全球格局的世界公民,为建设美好、宽容和可持续发展的世界提供源源不断的创造力。

“1滴水·1世界”展览以美育为核心,分为四大单元16个展项,引导孩子从物理性质、自然史、文明史、生态系统等维度全方位认识水、感受水。

你见过水滴奏乐、雪花跳舞吗?快带孩子来中华世纪坛探索“水的魔法世界”

主展项“水的魔法世界”打造了一场艺术与科技交织的童话世界。在这里,可以看到跨界艺术家闻竹与孩子们一同用计算机程序“指挥”水滴演奏。水一滴滴落在盆、桶、鼓等物体表面,如同一支乐队在演奏美妙的音乐。环绕这支乐队的孔洞墙里,还藏着来自8个国家的小艺术家的画作,等待细心的孩子发现。德国新媒体艺术家伍德研发的声光互动软件,能够与参观者共同创作出一场液体灯光秀。参观者以水和油性颜料在玻璃器皿中创作液体画,声光互动装置则根据画面生成一段音乐,让视觉与听觉的创作同时完成。很多孩子在这里玩儿起来就不愿意离开。而在“盛开的数字雪花”展区,观众可依照提示生成一朵跟随自己玩耍的光影雪花,雪花在展厅的地面上跟着观众的脚步移动,真实的人和虚拟的雪花共同谱出一段优美的舞蹈。

你见过水滴奏乐、雪花跳舞吗?快带孩子来中华世纪坛探索“水的魔法世界”

中国美协少儿美术艺委会主任尹少淳说,体验的深刻性、独特性、丰富性、微妙性和情绪性,使其区别于一般的理论认识。这个展览就是让孩子在沉浸式的体验中认识到水的重要性,与其说这是一场展览,不如说这是一个特殊课堂。也有参展的孩子认为能参加这样的展览比单纯的获得美术比赛奖项更有吸引力了,因为他们可以亲自上手设计展墙、爬到梯子上布展,这种体验非常珍贵。

据悉,该展将展至10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