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丨北华航天工业学院航天博物馆 国家博物馆的十大镇馆之宝是什么?

2022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丨北华航天工业学院航天博物馆

编者按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科技界转化深化,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 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中国科协联合教育部、科技部、国务院国资委、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防科工局7部委共同开展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建设与服务管理工作。

近日,中国科协、教育部、科技部等7部委联合发布了首批“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名单。中国科技馆、浙江钱学森故居、袁隆平杂交水稻科学园等140个基地入选,覆盖30个省区市和澳门特别行政区。

我们将陆续为大家刊发入选基地简介,展示基地风采。

2022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丨北华航天工业学院航天博物馆

北华航天工业学院航天博物馆坐落于河北省廊坊市北华航天工业学院,该馆于2016年5月16日正式开馆,目前接待省内外来访者5万多人次。共和勋章获得者、我校名誉校长孙家栋院士为博物馆题写馆名,并多次到馆指导工作。人民科学家钱学森之子钱永刚教授受聘为馆长。馆内常设展厅面积为4622㎡,1个序厅、15个展区,以中国航天发展历史为主线,以航天科技知识系统为架构,系统展示了中国航天发展历程、中国航天技术发展的历史和现状,生动地展现了中国航天从无到有、从有到强的发展过程。

2022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丨北华航天工业学院航天博物馆

该馆在多年的建设过程中,紧紧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持“传承航天精神,弘扬航天文化,传播科技文明,引领校园风尚”的理念,以航天博物馆建设为载体,大力推进文化育人。同时充分发掘和利用航天领域、国防教育领域的科学家精神教育资源,积极打造航天特色、国防教育特色鲜明的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大力弘扬以“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为内核的科学家精神,引导激励广大师生创新自信,面向社会公众特别是青少年讲好“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和23位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的精彩故事,通过“科技+文化”助力科学家精神、航天精神弘扬传承,厚植爱国情怀,强化价值引领,推动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崇尚创新、尊重人才、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浓厚氛围。该馆建设6年来,先后获批为河北省国防教育基地、河北省科普基地、河北省科普示范基地、中国侨联国际文化交流基地。

来源:中国科协宣传文化部、科技传播中心 供稿

1、新石器时期仰韶文化彩绘鹳鱼石斧图陶缸

反映出我国史前时期绘画艺术的萌芽风格,是新石器时期仰韶文化的杰出代表作品,是迄今为止在考古发现出土的年代最早、面积最大的一幅绘画作品。

国家博物馆的十大镇馆之宝是什么?

2、新石器时期仰韶文化彩陶人面鱼纹盆

这件新石器时期仰韶文化彩陶人面鱼纹盆,是我国新石器时期彩陶工艺的典范,是仰韶文化彩陶工艺的代表作,是仰韶文化半坡遗址的标志。

国家博物馆的十大镇馆之宝是什么?

3、新石器时期仰韶文化陶鹰鼎

迄今为止考古发现出土的新石器时期唯一的一件鸟类造型的陶器,开创了商周时期鸟兽形青铜器造型的先河,是距今6000多年前中华民族的祖先聪明与智慧的结晶,是极其罕见的文物珍品。

国家博物馆的十大镇馆之宝是什么?

4、商代青铜司母戊大方鼎

迄今为止国内出土的最大和最重的青铜器,反映出商代青铜铸造工艺的高超水平,是商代工匠聪明和智慧的结晶,是商周青铜文化的杰出代表,享有“镇国之宝”的美誉。

5、商代青铜四羊方尊

迄今为止国内出土的体型最大、份量最重的商代青铜方尊,是商代青铜器铸造的巅峰之作,被誉为“臻于极致的青铜典范”,作为我国古代文物的精华和杰作被编入教育部中学历史教科书。

6、西周青铜利簋

这尊西周青铜利簋,制作精美,保存完好,是迄今为止考古发掘出土的年代最早的西周青铜器,被列入国家档案馆第二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

7、西周青铜大盂鼎

这尊西周青铜大盂鼎造型端庄堂皇,浑厚雄伟,制作精美,呈现出磅礴气势和恢弘格局,为世人所瞩目,是西周青铜礼器中的重器。

8、西周青铜虢季子白盘

这尊西周青铜虢季子白盘,是迄今为止国内发现的体积最大的西周青铜器,是2002年国家文物局首批64件禁止出境展览的文物之一。

9、明代九龙九凤冠

这顶明代九龙九凤冠,是孝端皇后接受册命、拜谒宗庙、祭祀祖先、参加朝会所佩戴的礼帽,华丽贵重,是迄今为止考古发掘出土的唯一的一件皇后凤冠。

10、太平天国玉玺印兑

这方太平天国玉玺,充满着浓厚的拜上帝教色彩,在我国的玉玺研究上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是太平天国农民革命运动中遗留下来的珍贵文物,是太平天国农民革命运动的重要标志,也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有代表性的革命历史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