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的公堂梅朵曲巴节 拉萨海拔4200的国家森林公园里西藏摄政王驻锡地噶当派祖寺热振寺

藏历四月,是西藏传统的转经、朝佛的“萨嘎达瓦”月份。这时春播早已结束,秋收还为时尚远,人们更多地在想着怎么转经拜佛,但次角林村的村民们,却早早就在开始为梅朵曲巴节而操劳了。
梅朵曲巴节距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与拉萨大昭寺藏历正月十五日的坚阿曲巴(酥油灯供奉节),热振寺四月十五日的库优曲巴(杜鹃鸟供奉节)和桑耶寺六月十五日的朵得曲巴(经藏会供节),共称为卫藏地区的“四大会供”。
「节日的故事传说」

在西藏的神殿上,班达拉姆是位来历复杂且脾气古怪、变幻莫测的女神。据说她是千千万万女神的首领,被誉为是“三界主母”,掌管欲界、色界和无色界一切生灵。她有很多化身,在民间传说中,她的化身又成了她的三个女儿:大女儿白巴东赞,二女儿东苏拉姆,小女儿白拉姆。
因而宗赞之神的故事,就出现了各种版本,并有些自相矛盾。但主流的传说是说,得知宗赞和白巴东赞的恋情后,班丹拉姆十分愤怒,于是将宗赞流放到了拉萨河南岸的奔巴日神山下,规定这对恋人一年中只能在藏历四月十五日这天相见。

话说宗赞被流放到次角林后,五世达赖喇嘛时,便封了他为次角林的守护神,让他掌管拉萨河谷的农牧丰歉,为他重塑金身,并在山上给他修了小庙。到了八世达赖喇嘛时期,又在次角林修建了次角林寺,宗赞又被封为次角林寺的护法神。
但相貌俊美的宗赞大神,显然是个情种,他在拉萨河南岸生活了一段时间后,又喜欢上了东边公堂寺里的公堂拉姆女神。对于这个女神的来历,充满各种说法,有说其正是白巴东赞,也有说其是班丹拉姆的小女儿白拉姆,也有人说其是牧羊女的化身。
总之,非常有爱的次角林村民,为了地方风调雨顺,成全大神的意愿,于是每年举办梅朵曲巴节,以隆重的仪式,把他送到公堂寺,让两位神仙通宵达旦述说衷肠,而僧人和民众则要举行各种娱神活动,让他们在一年一度的相会中“感到快乐和满足,从而播下丰收幸福和吉祥。”
「节日讲究及准备」
“公堂梅朵曲巴”节是由藏历四月十四日正式开始的,但细节的准备早已启动,如给神像描金、更换神像装扮等工作。要给神像穿上全新的彩缎战袍,披上新的甲胄,连他跨下的宝马,也要更换笼头,还得为神像脸上描金,即“化妆”。
节日中,相送、迎请宗赞的工作均由次角林村的精壮男人们承担,但又非常讲究。这些仪式上的主角,必须由“骨系干净”出身优越的德吉绕丹、拉古夏巴、紫噶、沃玛、次仁康萨等12户人家里挑选。
特别是背送宗赞的人,必须得从藏历三月十五开始,集中于宗赞拉康,发誓此后一个月里不近女色,不吃肉,不说脏话,不做坏事……总之不从事一切不洁净的事情,并在宗赞神像前敬酒起誓,直到四月十七日活动结束,再到宗赞面前把誓言“赎回”,方可回归到世俗生活。
过去,宗赞大神在两村间的送来迎往,完全是靠人力背送的。现在公路方便了,先由人们背到村口,再由汽车拉送到蔡公堂,再由人背着进入公堂寺内。
「两神相会的庆典」
藏历四月十四一大早,次角林村里桑烟飘荡,早已经有人从宗赞拉康门口开始,在村中大神所要行经的路线和经停的地方,用糌粑粉划出了吉祥图案。每相隔不远,便有一堆煨桑的柏叶枝、香草、野篙等。
拉康里,即将参与送神的男人们,也依据各自角色穿好了华美的服装,他们还戴着各种帽子以及耳饰,然后一一在煨桑炉前经过“净化”仪式。
等到良辰吉时,这些汉子便在铜号、锣、钵等法器的齐鸣声中,打着彩旗与宝幢华盖,背负一身新衣新妆的宗赞大神,浩浩荡荡地列队出发了。
他们先在拉康下村边不远的一块空地上安放好大神,让他接受村民们的朝拜和祈福。人们要给宗赞不停地敬献哈达,还要给他面前的酒盆里倒满美酒,再给他的坐骑木马嘴里面塞满青稞苗,以示吃饱喝足。
等法事完毕,背送他的人才会在村民的相送下,把宗赞背到一辆早已经过精心装扮的汽车上。法乐响起,汽车缓缓驶出村子,向着公堂寺缓缓进发,并一路接受百姓的朝拜,他们不停向车上的大神敬献哈达。
与此同时,经过精心准备的公堂寺也焕然一新,正等待着宗赞大神的到来。殿前地上也早已用糌粑画好了吉祥图案,佛殿内,鲜花花瓣被巧妙地布置在各位神佛前。
在宗赞大神即将到来之时,公堂寺的僧人则要安排人背着公堂拉姆神像,来到寺庙外面的街道上迎接。男神和女神的相会,会在朝拜人群的簇拥之下翩跹起舞,仿佛一年未见,分外亲热欢愉的样子。
跳过好一阵舞蹈后,才双双进入到公堂寺内,在殿前空地上再起舞片刻,再进入殿堂内,被分别安置在殿堂的两侧。
「离别,迎回“男神”」
到了藏历十六日早上,宗赞大神将会离开公堂寺返回次角林。公堂拉姆女神这时也会赶到寺外为他送行,两神再次跳起舞蹈,仿佛人间的惜别,难舍难分。
宗赞大神的回归,与相送时方式基本相同。只是回到村里行经的路线不同,会比较弯曲,因为要尽可能在村中多经过一些人家,覆盖全村大部分范围,以让更多人受用神灵带来的福泽。
当迎接宗赞神像的队伍在法号和阵阵法乐中来到,守候在此的村民们立即快速地簇拥了上去。他们先敬献哈达,再念诵经文顶礼膜拜,将带来的青稞酒倒入大神面前的大盆中向大神敬献。
村人们敬献了宗赞大神之后,宗赞大神也就要赐福村人们了。这时协助做法事的人,会将供奉在神像前的青稞酒取出,分发给大家饮用。不管大人小孩,只要你伸出手,就能接到一捧青稞酒。
欢乐会一直持续到下午四五点钟,完全的吃饱喝足之后,这时男人们才又围成一圈,站到宗赞大神面前,再次跳起舞,唱起歌。
等歌舞结束,专门负责接送宗赞大神的男人们,又会吹响法号,鸣锣开道,将宗赞大神送回半山腰上的宗赞拉康。送回后,宗赞大神依然会被安放在殿堂门口的廊道上。
人神共娱的法事活动至此告一段落,人们在对大神拜谒完毕后也纷纷离去,但僧人和负责送接宗赞大神的男人们,则要留在拉康里继续从事法事结尾的仪式。
因为这一晚,他们要用水为宗赞大神洗澡。到了第二天早上,阳光出来,大约十点钟时,大家会再给宗赞大神洗一次澡,然后才把神像抬回殿堂里,安放入神龛中他原来所坐的位置。
“梅朵曲巴”是一个最有人情味最有趣味性的节日,它不仅是宗教的仪轨仪式,更像是一种村落民俗文化,既表达了村人们对大神的尊崇,也使人们获得了受神灵佑护的心理慰藉,更凝聚了次角林与蔡公堂两地间友好和睦的关系。
更重要的是,往往要被动受神恩泽的人们,终于主动了一回,在为神相聚的仪式上,贡献了自己的应有之力。
本文摘选自 李初初《寂静玛尼路》
热振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拉萨北部唐古乡连接藏北草原的热振河谷。连绵30公里的热振河谷风景独特、古柏环绕,是拉萨地区的天然氧吧,也是拉萨唯一的自然森林公园。西藏著名的旅游景区。

森林公园海拔4200米,面积约7700公顷,最为引人注目的是生长在这里的28万株千年古刺柏,部分古柏树高十多米,树龄300-500年,树径30-50厘米,森林公园周围都是草原和山谷、连低矮的灌木都无法生长,而这些如此巨大的古柏林简直就是个奇迹。

关于古柏林的来历,专家也解释不清楚。民间关于古柏的来历有多个说法,最著名的说法是,法王松赞干布巡视到热振河谷,将洗发的水洒在这河谷半坡上,虔诚发愿,生长出这些翠绿柏树的。除了古柏,藏传佛教历史上著名教派——噶当教派创派寺庙热振寺也位于古柏林中。

热振寺由“噶当派”创始人仲敦巴于1056年创建,已有近千年的历史,比大众熟知的拉萨“格鲁派三大寺”还早350多年。是西藏“噶当派”的创派寺庙。宗教地位极高,也是历代八大呼图克图(活佛)——“热振活佛”的驻锡地。
噶当派创派人“仲敦巴”是阿底峡尊者的大弟子,阿底峡尊者在聂塘圆寂后,在聂塘创建聂塘寺,后藏北草原头人聚会,迎请仲敦巴到热振地区传教。仲敦巴带领阿底峡尊者的其它弟子到热振创建热振寺,弘扬阿底峡尊者教法,形成噶当派,辉煌时期噶当派曾有过三大支派。
十一、十二世纪这二百年间,噶当派在地方势力的支持下,有过大发展,在西藏佛教各教派中以僧徒众多,寺院广布而闻名。十五世纪初,宗喀巴大师以噶当派主要教义创立格鲁派,并逐渐消并噶当派。噶当派寺庙也改为格鲁派,噶当派从此不复存在。
措钦大殿是热振寺最宏伟的建筑,阿底峡尊者和仲敦巴等人的灵骨舍利塔就存放在此。热振寺早先由仲敦巴的弟子师徒相承。直到18世纪才有热振寺呼图克图。从此形成热振活佛系统。历史上,多代热振活佛都曾出任过西藏的摄政王。地位极其尊贵。
热振寺西侧是著名的“帕邦当”,可意为“巨大的石头草坪或坝子”也被为当地僧俗等为“圣道”。藏族民间传说,每逢藏历羊年7月15日,佛家诸路女神会在此设坛集会超度众生。由此形成热振“帕邦当廓节”,最初只是纯宗教性的转经活动。
热振“帕邦当廓节”,现已是热振河谷宗教活动以及农牧民各类商品交易和文娱活动性质的综合性节日。节日当天将举行赛马、上师吟经、跳神等活动。每年节日当天参加人数众多,十分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