骊山脚下:航拍唐代华清宫遗址(西安市临潼区) 这才是骊山!

华清宫位于西安市临潼区的骊山北麓,历史悠久,规模宏大。这里是唐代帝王游幸的别宫,诗人白居易在《骊宫高》中写道:“高高骊山上有宫,朱楼紫殿三四重”。2020年3月8日,路过临潼县城时,我操作无人机对华清宫遗址进行了航拍——

骊山脚下:航拍唐代华清宫遗址(西安市临潼区)

申威隆:90后“陕西文博一哥”

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华清宫遗址上,建成华清池景区。1959年,郭沫若游览华清池后,挥笔写下“华清池水色青苍,此日规模越盛唐”的诗句,恰如其分地概括了华清池的风貌与发展。1982年,华清池被列入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

无人机从华清池景区前的广场上升起,沿着东门向南飞去,各类建筑鳞次栉比。2004年5月1日,第一次游览华清池,我就是从东门进入景区。

在东门的内侧,迎面是少阳汤,修建于1956年,为温泉沐浴室。1961年,周恩来总理陪同泥泊尔国王马亨德拉来华清池参观,曾经在这个十分简陋的浴池里沐浴;后方的东西两侧,分别是环园和唐御汤遗址博物馆。

骊山脚下:航拍唐代华清宫遗址(西安市临潼区)

华清池东门


骊山脚下:航拍唐代华清宫遗址(西安市临潼区)

环园和唐御汤遗址博物馆

环园原本是清朝的驿馆,后来重建成温泉驿馆,并且改名为“环园”。1900年,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西巡西安,往返都就寝于此;1936年,蒋介石来西安,也在这里居住,著名的“西安事变”便发生于此。

1982年,在环园西侧,发现众多唐代浴池遗址,包括莲花汤、海棠汤、星辰汤、太子汤和尚食汤等。后来,在此基础上,建成唐代御汤遗址博物馆。

环园全景


唐御汤遗址博物馆

1959年,在华清池景区西侧,修建起一座九龙湖。九龙桥将湖面分为上、下两部分,周围建有龙石舫、九曲迥廊、沉香殿、飞霜殿、宜春阁、宜春殿、龙吟榭、晨曦亭、晚霞亭等仿唐建筑和楼阁。

2007年,陕西省旅游集团在九龙湖,利用华清池的真山和真水,打造出了中国首部大型实景历史舞剧《长恨歌》。它以湖面为舞台,以骊山为背景,根据白居易的《长恨歌》为蓝本,演绎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

九龙湖全景


《长恨歌》表演场地

2012年9月28日,在华清池景区北侧,大唐华清城盛大开放,包括春寒赐浴、霓裳羽衣、温泉铭三个文化主题广场,以及下沉式演艺广场、唐昭应城遗址景观带和两大商业街区。

在“安史之乱”时,华清宫破坏严重。宋、元、明、清至民国时期,虽然也有修葺,但是规模不大。近年,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华清池景区的知名度越来越高,这里的重要建筑也逐渐被恢复。

1982年2月23日,作为西安事变旧址的一部分,华清池内的五间厅被公布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11月20日,华清宫遗址被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此,华清池景区成为名副其实的“双国保”单位。

大唐华清城


华清池与骊山

骊山位于西安市临潼区城南,西距西安市25公里,系秦岭山脉一个支峰。“骊”在古汉语里是黑色骏马的意思。古时山上松柏满坡,林涛滚滚,从远处看去,郁郁葱葱,活象一匹奔腾青骏的骊马立于渭河平原,美如锦绣,因此得名骊山。

这才是骊山!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骊山的美与神奇是不言而喻的,用文人墨客的诗句来形容,便是“好看落日斜衔处,一片春岚映半环。”欣赏过骊山美景的人都会被一抺抹霞光所震慑,赞叹穿透了心房。

这才是骊山!


骊山有着多姿多彩甚至是神秘和变化莫测的美。她冬季的冰雪,仿佛到了童话的天地;春季的山花,使人心旷神怡;夏季的奇云怪雾,景色多变;秋季更是五颜六色、层林尽染。但是不得不提的就是骊山的晚霞,骊山上有两峰,称东绣岭和西绣岭,均长满青松翠柏,郁郁苍苍,每当夕阳西下,云霞满天,苍山绣岭涂上万道红霞,景色妩媚动人,酷似一匹“火焰驹”。因此,这一美景被誉为关中八景之一——“骊山晚照”,不愧是“新月已生飞鸟外,落霞更在夕阳西。”

这才是骊山!


踏上骊山这片灵山秀水,云雾横斜,自山巅一路蜿蜒逶迤而下。骊山虽然重不过泰山,奇不过黄山,秀不过峨眉,险不过华山,但它的人文历史、悠久历史,是它特有的品格,也是其他名山无法比拟的。骊山上人文景观比比皆是,似乎任何一个故事单提出来都极具历史沧桑的味道。


骊山脚下就是闻名世界的华清池。唐时,华清池为皇家的离宫别苑,骊山的温泉滋养了这片神奇的土地。周、秦、汉、唐以来,历代帝王均在此修建汤池沐浴,使其逐渐成为皇家御用温泉,朝中的王公大臣、后妃佳丽能在此沐浴也是一种恩赐,“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就是生动的写照。华清宫的长生殿更是因为唐玄宗和杨贵妃的凄美爱情故事而名扬天下。唐玄宗和杨贵妃曾在这里定情,“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誓言,令爱情的浪漫传为佳话,也让白居易、杜牧等诗人唏嘘歌叹!


华清池中的每一处建筑都有历史的影子,其五间厅更是因为西安事变而名扬天下。1936年10月、12月,蒋介石两次入陕均以华清池为“行辕”,下榻五间厅。张学良、杨虎城两位将军为促蒋抗日救国,于12月12日发动兵谏。蒋介石在寝室听见枪声,从后窗仓皇出逃,上山后匿身于西绣岭虎斑石处的石缝中,被发现后送往西安。后来,人们为纪念此事,在“虎斑石”处修建了一座亭子,称之为“兵谏亭”。


西绣岭第三峰上的老君殿,为骊山著名道教宫观。相传,唐玄宗两次在此见到老君降临阁内,故此称之为降圣阁,也叫朝元阁。骊山老君殿殿内原供奉白玉老君像,“安史之乱”时,像的正身被烧裂,双手也被盗,现玉像保存在陕西博物馆内。


西秀岭第二峰上有一座老母殿。中国民间传说骊山老母即女娲,曾在此“炼石补天”“抟土造人”。每年正月二十、四月初八和六月十五为骊山老母会,届时,各地香客、民众数万人上山朝拜、祭祀这位功德无量的远古尊神,是正其源而志其德也。


再往东便到西绣岭第一峰上的烽火台。历史上“烽火戏诸侯,一笑失天下”的典故就发生在这里。相传,周幽王为博取爱妃褒姒一笑,曾在这里举烽火戏弄诸侯。当犬戎攻入骊山,周幽王再下令点燃烽火,各诸侯无人来救,周幽王被杀,褒姒被掳,西周灭亡。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骊山美的认识不断地加深,正如清人诗作中所赞的那样:“丹枫掩映夕阳残,千壑万崖画亦难,此是骊山真面目,一生能得几回看”。入骊山,如入蓬莱,恍若仙境,妙不可言,那抹霞光将涂满岁月的沧桑,久久不衰的荡漾着一层层五彩的波光……#遇见美好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