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农民发现猪圈频繁被盗,专家连夜赶来,原来下面住着开国皇帝 兰陵王:从倾世美男到战场杀神,他33岁饮下毒酒,是时代的悲鸣

前言

中国人最擅长的天赋是什么?个人感觉是建筑。比如当代中国人十分热衷修桥铺路、十分热衷搞基建,甚至很多文科大学生在毕业后都会考虑读个建筑类在职学历,而后参与建造师考试。这些都说明中国人对建筑的热衷。

河北农民发现猪圈频繁被盗,专家连夜赶来,原来下面住着开国皇帝

其实古代中国人在这方面也不遑多让。秦长城、明清紫禁城姑且不说,单说秦汉两朝皇陵的浩大,就足以让世界上其他民族感到惊叹不已:秦汉两朝的皇陵,与其说是皇陵不如说是地下宫殿。在没有现代机械的情况下,修建一座宫殿,是何等浩大的工程?但是,中国人办到了。不过,古代皇帝修地下宫殿的同时,还喜欢在地下宫殿里收藏大量的金银财宝。这些,也在后世给了盗墓贼很大的营生和活计。话说上个世纪就有一位盗墓贼,在盗墓的时候,居然盗到了人家猪圈里。

河北农民发现猪圈频繁被盗,专家连夜赶来,原来下面住着开国皇帝

上个世纪的北磁县湾漳村的一个村民家里,连续许多天发生奇怪的现象。那就是只要一到深夜,猪圈那边就会出现响声。这让这户村民高度紧张:因为上个世纪中国还没加入世贸,中国人的生活水平普遍不高,这户农民家里可以用家境贫寒来形容:一年的可支配收入,完全依仗猪圈里的几头猪。并且,由于当时的治安情况不比当下,因此在农村,丢牛、丢羊的现象时常发生,更莫说丢几口猪。

河北农民发现猪圈频繁被盗,专家连夜赶来,原来下面住着开国皇帝

因此,猪圈那边一出现响声,这户村民就会拿着手电和铁器奔赴猪圈:一来是检查猪圈是否被盗,二来,如果有贼出现,自己手里有家伙,也可以避免被动。但是,这户村民每次奔向猪圈的时候,都会扑个空:因为猪圈根本没有被盗的迹象,并且,猪圈传来的响声也随之消失。这让村民开始忐忑起来:这是猪圈里闹鬼了,还是猪圈里的猪成精了?

更加让村民感到不的安生的是:这种情况居然持续多日。于是村民决定,等白天的时候,仔细检查一下猪圈的情况。结果,在日光下,村民赫然发现:猪圈里有个隐秘的洞:说隐秘是因为这个洞被稻草有意掩盖,不在日光下刻意去找,是发现不了这个盗洞的。

村民于是通知当地公安机关。当地警察赶到现场后,最终做出判断:这个盗洞挖得十分专业。并且,一般偷猪的贼,没有这么精致的手艺,有这个手艺的,也绝对看不上你这几头猪,这摆明是盗墓贼挖得。于是,警方通知了当地的考古专家。考古专家急忙奔赴现场进行发掘工作。最终,经过发掘,在猪圈下,赫然发现了1600多件随葬品。并且,墓主人的身份也得到了确定:系南北朝时期,北齐王朝的开创者高洋——就是兰陵王高长恭的本家。

北齐王朝从高洋正式建立,到被北周王朝吞并,前后累计存在不足三十年。但是,这三十年时间里,北齐内部政变不断,并且皇族之间互相残杀,各种不雅事件不断发生,因此,北齐王朝被后世称之为"禽兽王朝"。高洋去世后,其儿子继位不久就被高洋的兄弟通过政变手法推翻。而北齐灭亡不久,北周也被隋朝取代,又过几十年后,中原发生大规模战乱,直到唐朝统一天下后,天下才恢复长期太平。而这时候,高洋的墓葬也被世人遗忘。直到上个世纪,被盗墓贼发现了线索。

所谓"坟到百年自然平"。即便是皇帝的陵寝,往往会随着王朝覆灭,而随之被淡忘,最终,成为寻常的土地。毕竟,活着的人疲于生计,加之土地资源有限,因此,没人会在意故去很久的人安葬于何处,更不会在意这块土地在几百年前是做什么的。

作为国人,用来形容男子有才气兼具美貌一句就是:“才比子建,貌比潘安”。说的是,这个人的才学可以堪比那个七步作诗的曹植、曹子建,容貌俊美可以堪比被誉为古代四大美男之首的潘安。

其实在我国古代真的有这样一位能够完全胜任这句赞誉的人,这个人就是被世人称为“兰陵王”的北齐郡王高长恭。

作为我国自三国两晋以来,隋唐统一全国以前的一个特殊时期,南北朝对立,产生了无数更替迅速的各方少数民族政权。其中有我们熟悉的南唐后主李煜,也有被誉为四大美男之中唯一的武将-兰陵王,高长恭。

兰陵王:从倾世美男到战场杀神,他33岁饮下毒酒,是时代的悲鸣


不同于李煜的“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这似东流水般的忧愁,兰陵王高长恭短暂的一生充满着无限的悲剧,但就是这样一个悲惨的人生,硬是让高长恭活出了别样的精彩。

生母地位低微,兰陵王自小备受排挤

兰陵王高长恭出生年月不详,作为北齐政权的建立者高欢的孙子,生为皇族的高长恭竟然没有具体记载出生年月,这是多么稀奇古怪的一件事情。

更稀奇的是,北齐宗室对于高长恭的兄弟共六人,除了他以外都有明确记载了其生母,独独作为北齐第三代直系子嗣神武帝高欢之孙、文襄帝第四子的高长恭,却没有任何关于其生母的记载。

兰陵王:从倾世美男到战场杀神,他33岁饮下毒酒,是时代的悲鸣

作为整个北齐皇室的异类,高长恭自小就被各位兄弟所排挤。在那个讲求母族势力作为称霸继承权的时代,高长恭从出生就比别人缺失了很多。

与他同为文襄帝之子的其他兄弟,自出生就会被封为亲王,而高长恭兰陵王的称号却是靠自己一场又一场战争给自己打出来的。

在被后人称作整个家族都是“疯子”的北齐高家,高长恭是唯一一个被世人能够扼腕叹息其命运、感叹其短暂一生的正常人。这或许是唯一一个出生带着皇冠却被命运摘掉的“王子”吧。

兰陵王:从倾世美男到战场杀神,他33岁饮下毒酒,是时代的悲鸣

在高长恭的爷爷高欢活着的时候,本着中国一贯嫡长子继承的惯例,高欢对自己的长子,即大号—高澄很是器重,并进行了着重培养。但是北齐高家像是被诅咒了一般,整个高家的子孙都活不过35岁。

北齐高家帝位轮换,兰陵王一步步取得民心

老天爷似乎并不愿意按照高欢的安排来,在高欢去世以后,高澄按照祖制即将即位的时候,被自己家的一个厨师给刺杀了。

此时的高欢万幸自己当年除了高澄这个大号以外,还练了一个小号—次子高洋,要不然北齐可能会被同样从北魏分出去的宇文家族建立的北周政权直接吞并。

高洋成功继位。高洋将他父亲高欢不敢干的事,一上任就先解决了。这就是北齐政权的高家,与北周政权的宇文家两家当年内斗,将鲜卑族成立的北魏政权一分为二,高家的那半史称东魏,宇文家占据的那一半称为西魏。

两家在高欢与宇文泰那一辈的时候,都各自拥立着一位姓“拓跋”的木偶皇帝,到了他们的下一代,高欢的继承者—次子高洋这辈,他们已经不满足表面功夫。

高洋将原来东魏的拓跋氏皇帝—孝静帝,直接废除自立为王从此东魏彻底消失,北齐政权称为高家的正统。

此时的宇文家也做了类似的举动,成立了北周政权。高洋的上位使得高澄的那六个儿子,也就是高长恭他们哥几个备受忌惮。

北齐高家被世人称作疯子的原因,一个是因为他们都喜好骄奢淫逸,你说你要有特殊癖好,能不能稍微低调点?高家的基因里似乎就不知道什么是廉耻似的。现在汉语中一个成语就是来自于北齐高家的杰作,这个词叫做“玉体横陈”。

另一个原因就是似乎北齐高家的人都爱猜疑,总是会将别人的话进行曲解,放在现在来看就是总会将别人妖魔化。不怕你爱瞎想,就怕这个爱瞎想的人,还手握生杀大权。

高家的这些当权者就是如此可怕的存在,他们瞎想出的事情,不需要得到任何的印证。就会将屠刀举起,所以任何一位高家的上位者为了自己皇位的稳定,但凡上位就要对自己的宗亲们大开一次杀戒。

对于高家的其他人来说可能任何一次皇位的更替就是一次灾难,但是对于高长恭这个被从小排挤的“王族”来说,反而是一次又一次的机会。

因此他也能够在这高家的几任皇帝更替下,逐渐掌握民心,一场又一场真刀真枪拼来的战功,让世人知道谁才是这个国家真正的守护神。

绝世美貌成为战神累赘,从此隐于面具之下

根据现有的记载中,《北齐书》中说高长恭“貌柔心壮,音容兼美。”《兰陵忠武王碑》的碑文记载说他“风调开爽,器彩韵澈。”《旧唐书》说他“才武而面美。”《隋唐嘉话》中形容他为“白类美妇人。”

在南北朝时期,少数民族不断汉化,匈奴、鲜卑、桀、狄、羌等少数民族与汉族的不断通婚,使得那个时代混血儿的出现变得格外正常。

高长恭的美貌一部分来自于他那地位低微的却异常美丽的母亲,还有一部分或许来自于他身为混血儿的基因自然选择。

就是这份美貌,对他来说反而成为了一种另类的负担。在战场那个吃人的地方,稍微的分神可能就会让自己身首异处,而高长恭的美貌,不仅能够让对方将士失神,也会让自己的士兵分神并且会让自己的士兵感觉缺乏那种杀敌的英气。

于是就有了兰陵王以面具示人,领兵打仗的场景,面具下的高长恭将各种辛酸只能往肚子里咽。

但是他的貌美却是举国可知的,一次在与北周的战争中,高长恭带领士兵突围出来,混战中城楼上的守城将领看到一个戴着面具的将领冲到了城下,因为守城将领不知是敌是友,正犹豫是否要出兵支援的时候。

只见城下的将领将面上的面具拿下,露出了一张倾世绝美的面容,城楼上的将领这才确认城下的是兰陵王高长恭,于是迅速的派兵进行了支援,两军前后夹击将敌人包饺子,解除了洛阳被围的危机。

就是这样一次又一次的积累,高长恭兰陵王的呼声越来越响,功高盖主的臣子向来被君王所不容,或许别的朝代将屠刀指向自己的宗亲时还需要找许多的由头。

但对于一向动不动就要血洗宗室的北齐高家,没有任何心理负担。兰陵王高长恭在自己33岁的时候,被赐了毒酒,一夜之间满门抄斩。

后人根据他的头骨将兰陵王的面容进行了模拟。或许我们不能为这位乱世中的英年早逝的亲王写下更多的赞美之词,但是我们能够通过现在的科学技术,略微偷窥到几分这位被世人流传千古的兰陵王的传奇人生与他那绝世的容颜。

因为兰陵王的英勇善战,为了歌颂他有人将他所参加的战役中传唱的曲子进行了改编,创作出了著名的《兰陵王入阵曲》、《兰陵王破阵曲》流传至今。

有人为了纪念兰陵王还由此创作了舞蹈,就是现在经典古代乐舞《大面》的最早版本。并且这些乐曲、舞蹈等还被流传到了日本,并被日本人作为保留曲目一直流传到了现在。

在日本奈良每年元月十五的“春日大社”中,在日本古典乐舞的表演中依然能够看到《兰陵王入阵曲》相关的表演,作为兰陵王的化身,演员需要带着面具进行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