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东方 五千年良渚 一日游之良渚古城遗址公园

神秘地理线上的东方文明
北纬30°,地球上一个神奇的地带,孕育了古埃及文明、苏美尔文明、哈拉帕文明,还有位于世界东方、距今5300年至4300年的良渚文明。

良渚文化是长江下游环太湖地区的一个考古文化,其核心区分布范围极广,北可抵长江,南至钱塘江。现在已发现的良渚文化遗址就多达600余处。

2019年7月6日,在第43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中国良渚古城遗址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道,位于中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的良渚古城遗址(约公元前3300-2300年)向人们展示了新石器时代晚期一个以稻作农业为支撑、具有统一信仰的早期区域性国家。该遗址由4个部分组成:瑶山遗址区、谷口高坝区、平原低坝-山前长堤区和城址区。通过大型土质建筑、城市规划、水利系统以及不同墓葬形式所体现的社会等级制度,这些遗址成为早期城市文明的杰出范例。
稻谷遗存:五千年历史认证
城址区是良渚古城遗址的核心,由宫殿区、内城与外城三重结构构成。
在宫殿区的池中寺台地遗址中,发掘出了超过10万公斤的炭化稻谷遗存。经过实验室测年发现,这些稻谷距今有5000年左右的历史。
稻谷是一年生的作物,这些稻谷的年份测定,也就意味着,池中寺台地五千年历史,是一个相对准确的测定。
城墙:良渚古国的标志
城墙是良渚古城内城与外城的分界,古城的内城被一圈长达6000米的城墙围合起来。城墙顶部则是良渚先民的主要居住和活动场所。
建造城墙,可是一件大工程,是需要人力、物力、财力、组织者、管理者、监督者等一系列综合力量才能搞定的。
良渚古城的城墙土石方总量大概有120万立方米,这样大的体量,即便是上万人的建设队伍,也需要数年才能建成。
这跨越五千年历史的城墙,便是良渚这个文明古国的见证者,也是良渚古国的标志。
良渚水利:世界上迄今发现
最早的堤坝系统之一
良渚先民在营建古城的同时,还建造了水利系统,由谷口高坝和平原低坝、山前长堤坝高低两级水坝组成。
在谷口高坝老虎岭水坝剖面上,还能清晰的看到当时使用的特殊建筑材料——“草裹泥”。
这是一种块垄状的分层,里面含有一种名为南荻的植物,一包一包地包起来后,像砌墙一样,一排横的一排竖的砌起来。
不要小看这“草裹泥”,其中暗含着我们难以想象的智慧。
南荻开花是在秋冬季,由此可知,良渚人做草裹泥的时间也是在秋冬季,这个时节水位低,方便施工建坝,也就是说,五千年前的良渚人,就掌握了大自然的规律。
“草裹泥”的智慧,之于整个良渚水利系统来说,只是冰山一角。它的影响十分广泛且深远,它不仅是中国迄今发现的年代最早的大型水利工程遗址,也是世界上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堤坝系统之一。在此之前,大家都认为埃及的水利工程是世界上最早的。而良渚,改写了世界历史。
良渚玉器:独一无二,无与伦比
说起良渚,绝对不能不说玉器,良渚文化玉器在中华玉文化中的地位,可以用八个字来概述,“独一无二,无与伦比”。
这是“琮王”,出土于良渚文化最高等级的墓地反山墓地。
玉琮是良渚文化原创的器型,也是同时代辐射面最宽、影响力最强的玉器。其上完整的神人兽面纹,是良渚先民共同尊奉的地位最高、乃至唯一的神祇,标志着当时社会有着高度一致的精神信仰。
还有玉钺,王权和军事统帅权的象征物。
另有玉璧、玉端饰、锥形器、三叉形器、环镯、管珠等,这些玉器已经超越了人体装饰的器用的功能,而拥有信仰与制度象征的意义。
“良渚古国,文明奇葩”
良渚古城遗址是良渚文化的权力与信仰中心,它清晰呈现的城址、外围水利系统、分等级墓地和以良渚玉器为代表的出土器物等人工遗存,共同见证了四五千年前,一个以稻作农业为经济支撑、出现明显社会分化、并具有统一信仰、神权与王权紧密结合等特征的区域性早期国家。
良渚古城遗址历经5000年的岁月沧桑,真实、完整地保存至今,它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
播出时间
《人类的记忆——中国的世界遗产》
《走进良渚(上)》
CCTV4今晚22点
敬请收看
来源:CCTV4《人类的记忆》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华语环球节目中心新媒体
制片人/侯婧姝
责编/杨君君 编辑/王冉
END
世界精彩 尽在掌握
敬请关注!
天气晴朗,艳阳高照,心情也随着好天气开始飞扬。终于如愿来到盼望已久的良渚遗址公园观光。

南门入口处的雕塑(良月流晖)
2019年7月6日中国良渚古城遗址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20年5月,良渚古城遗址入选首批“浙江文化印记”。

良渚古城遗址,始建于公元前3300年,是长江下游地区首次发现的新石器时代城址,良渚文化的年代为距今5300-4300年,持续发展约1000年,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考古学文化。

良渚古城遗址地处浙西山地丘陵与杭嘉湖平原接壤地带 ,地势西高东低,南面和北面都是天目山脉的支脉,东苕溪和良渚港分别由城的南北两侧向东流过,凤山和雉山两个自然的小山,分别被利用到城墙的西南角和东北角。
良渚古城略呈圆角长方形,正南北方向,东西长1500——1700米,南北长1800——1900米,总面积达290多万平方米。城墙底部铺垫石块作为基础,宽度40——60米,基础以上用较纯净的黄土堆筑,部分地段地表以上还残留4米多高城墙。共发现六座水门。
良渚古城的普通居民住在城的外围,贵族住在城中央的30万平方米的莫角山土台上。
除了莫角山巨型台址,良渚古城中部位置还有中国新石器时代末期最高等级墓葬——反山墓地。莫角山土台和反山墓地均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被考古发现。
在城外北偏东五公里处为著名的瑶山墓地,曾出土大批最高等级的良渚文化玉琮、玉壁等礼器。
有人从田野考古学角度判断,良渚古国的“首都”应该就在这里。
看中华五千年华夏文明的起点。良渚古城遗址公园,这段时间参观游玩正是好时节。今日一游,意尤未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