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迹:良渚古城遗址 王耿:良渚与三星堆复掘,揭开我国百年考古误区的稽证与出处
良渚遗址位于中国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良渚街道。瓶窑镇及周边地区,是以良渚古城遗址为中心的遗址群,总面积约34平方公里,遗址年代为公元前3300年至公元前2000年,属于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是良渚文化最重要、最具代表性的遗址。

(良渚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良渚古城遗址)
良渚遗址位于丘陵与平原的过渡地带,是浙江八大水系之一东苕溪的冲积平原,地势西高东低。地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日照较多霜冻期4个月。区内主要种植水稻、小麦等农作物。

(良渚古城模型)
1936年浙江省立西湖博物馆的职员施昕更在家乡杭县(今杭州市余杭区)良渚镇发现了良渚遗址。1959年著名考古学家夏鼐将良渚遗址为代表的史前遗存命名为“良渚文化”,这属于当时中国最早命名的史前考古学文化之一。
(考古学家夏鼐)
1980年代中期以后,这里又先后发现了反山王陵、瑶山和汇观山祭坛、莫角山大型宫殿基址。后来证明,这些大型建筑设施和珍贵玉器的使用者和拥有者,很可能是良渚古国的国王或贵族。1986年良渚反山遗址先被发现:这是个人工堆筑的土丘,发掘出11座大型墓葬,有陶器、石器、象牙及嵌玉漆器1200多件。瑶山遗址在反山东北约5公里,1987年发掘出12座墓葬,还有一座祭坛;汇观山东距反山约3公里,发现一座完整的祭坛和四座大墓,大墓中发现大量玉器。
(圆雕的龟、鱼、蝉)
(良渚古城西城墙遗址)
良渚遗址被誉为“中华第一城”,是实证中国五千年文明史最具规模和水平的地区之一,其重大价值的不断揭示,已经改变了以往人们对中华文明起源的时间、方式、途径等重大学术问题的认识,并将继续丰富人们对中国文明史的认识。
1994年良渚遗址列入,中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199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7月6日,良渚遗址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世界遗产标志)
扩展视频:良渚古城遗址
敬请关注:@不同视角观世界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自1921百年来的考古学、历史学与人类学研究,基本都是按西方设定的师徒相袭裙带相传的制度建构的,更多人从扛铲子挖坟到大学旁听,或直接由公派出国,被非常不懂考古与历史是什么关系的洋人忽悠成深度昏迷后回国。西方至今无严格的历史学,也无以文学和文创介入历史和考古的下限,例如臭名昭著的人类最早出于非洲。他们也跟着假装不知中华的天高地厚,只幻觉西人很科学很牛逼。他们在大学和机关硬生生将中国的考古与历史分开,极其外行地只满足于很低端的溯源生态。他们的无知与淡漠,造成了遭他们戏说后的“丝路”与“带路”的文史叙事,看上去很怪异常使人心生疑虑。
以5300年至4200年前始肇的良渚遗址为史前文明的开启标志,以江淮与河洛数百处6000年至20000年文明薪火为底蕴的史前遗址为平台,抓紧开展《良渚和三星堆的国别、帝系、氏族与百姓的连续与传承研究》为突破,以正从史证为入口,阐述和还原“史前丝路”与“史前带路”的学风,而不是继续以史证与资料的欠缺为怠堕与出离的借口。因为可以证明本案诉求的文史资料和遗址文物,甚至是可以用舖天盖地来形容,只是他们的用心方向、勘考力度、研究深度与交流合作从来不在状态,希望能引起有关方面的震惊与整改。但是,每一次他们都能很成功地以另一个完整的自己来顶替。
一、尴尬与反省:关于“行政职权”与“专业职称”两全的“阴阳人”
在对全国各地遗址与文物的考古勘史,和比较全球各地文明关系的过程,他们从未设置专业标准与品籍类别,而是仅凭一些既有行政职权又有专业职称的“阴阳人”,信口开河地四处通吃。例如对各有80年上下开掘史的良渚与三星堆,他们先是压低其产生的年代,模糊其专业的价值,致使其长期埋没在“西来说”和“中原论”的阴霾深处。由于他们在专业上只喜欢使用外行,从而导致国际性质疑太多,造成了在全球性大国历史领域,唯中国没有全局性叙事的极反常现象。如此关乎国家软实力形象的国之大计,不能再系于他们的失误或故意。与他们讨论这些,就好象跟一个美食家,去讨论清教徒的菜单与冷藏室的风景。
在事实与证据的倒逼下实在不能再瞒了,他们不得不在良渚与三星堆复掘后,抛出更外行的“满天星”论述,来混淆和冲淡以良渚与三星堆为代表的江淮文明,在全球的先进与全面,并对“史前丝路”与“史前带路”事证与內涵进行敷衍与塞责。他们永远不可能知道,在距今5300年至距今4200年前,曾经有一个栗广之野(诸稽国)的江南城邦联盟,和一个都广之野(扶桑国)的淮南部落集群,创造与开创了那些西亚、北非和地中海文明。但在他们的叙事中,后者的“文明”,却比前者的“文明”,早了1000年还多。他们更加不会知道,全球的“斯坦”与“尼亚”,都来自《山海经》“之野”的音义。
二、专业与制度,要禁绝一只猎犬驱一群水牛去耕田的陋习
相较于全球任何最早期的文明实体,在“遗址、地名、文物、物产、风物、天象、水文、图腾、神祗和谶纬”等史前文明十大体系的相互映照下,良渚与三星堆连续的文明“程度最高级、城建最复杂、规模最宏大、结构最进步、体系最严密、联盟最广域、影响最深远,叙事最无可比性”。而且,良渚与三星堆在“国名、帝系、氏族与百姓”传续方面的密合,与《圣经家族》对《山海经帝系》的继承清晰可辨。除良渚与三星堆,全球无任何遗址有《圣经》与《山海经》境界的正史经典级与百科全书级的科学与学科的载述和稽证。但是,他们永远也无法理解,这些稽证的体系与结构是出于怎样的背景。
他们从未关注在4500年前,全球有如下的共性与趋同:“1)黑头发:2)象形字:3)天象观;4)拦水坝;5)石头城;6)台型塔;7)抗洪水;8)火神祭;9)日月教;10)鹰〈凤隹〉蛇〈土龙〉牛〈炎帝〉羊〈寒人〉等姓的氏族图腾”。尽管当今各国的哲学家、文学家和考古者,绞尽脑汁地擘画着各自祖先间的不同,但是在4500年前,他们没有任何不同。尽管全球学界高度认同:这些共性与趋同的源头,来自一个当时叫赤县或神州的地方,这才是“丝路”与“带路”的真谛,这才是他们的使命或宿命。但是,我们专业或课题的主持人们,论述与结论却与这些内容,差不多是完全相反的距离。
三、最早的中国在东南的江淮,他们为何永远不愿同意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中国名曰赤县神州”;日本清水寺监造人荣西说:“虞舜王于赤县”。日本清水寺监造人荣西说:“虞舜王于赤县”。宋陆游《仁和县重修先圣庙记》:“学校之设,方自两赤县始”。宋吴自牧《梦粱录·两赤县市镇》:“杭州有县者九,独钱塘、仁和附郭名曰赤县;《疏》曰:“赤为南方色,南方神赤帝以火德王;县本指天子所治之地,即王畿,又引申为广义地方;赤县即炎帝统领之地”。各位均已看明,中华文明来自哪里始于何方?但是,他们永远不会同意。而不顾良渚遗址已由此前多数质疑过他们的全球学术界,一致公认良渚很南方很早期很文明的权威性。
那时的九州或神州在哪里呢?《禹贡》赤县神州…荆州之域,又古申国也;《淮南子》东南神州曰農土…正东阳州曰申土;《史记》中国名曰赤县神州;《初学记》东南曰神州;《古今通论》昆仑东南方五千里谓之神州,州中有…帝王之宅,圣人所生也;《混元圣纪说》昔在神州,以神仙之道教化天下,上自三皇,次及五帝,修之皆得神仙"。我们生命的星球是一个梦中的共同体,每人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经过了哪些地方?任谁也不愿被糊弄被忘记,这正是考古学、历史学与人类学的原教诣。但是,他们视野中的“正东”与“东南”,却完全不是一个标的,这其又充满怎样的玄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