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光奇秀的乐清第一高峰百岗尖,你去登顶过吗? 行走瑞安白岩山,欣赏奇妙巨石阵
文图:张崇珍

百岗尖是雁荡山的最高点,海拔1108米,同时也是乐清第一高峰。雁荡山是第一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区,世界地质公园,号称东南第一山,国内十大名山。从整体来讲,雁荡山就是温州市风景旅游资源最具典型的代表。


去年的2月份,我去过雁荡山的仙人桥和仙姑洞。对于百岗尖,一直是心有向往却不曾涉足。这次借着天时地利人和的东风,在乐清美女“雨中风筝”和她的军师“千锤百炼”的带领下,我们终于踏上了登顶乐清第一高峰百岗尖的行程。
登顶温州12县市最高峰,是我今年的目标,计划每个月完成一个高峰。在此之前已经实现了鹿城第一高峰龙娘山,瓯海第一高峰荸荠嶂,永嘉第一高峰大青岗。报名参加本次活动的有32人,分别来自鹿城、龙湾、瓯海、瑞安和乐清,活动帖一发出来就被秒抢。我们龙湾的早上6点20自驾出发,走沈海高速于8点左右到达雁荡山大龙湫停车场,其他的队友也陆续到位,活动正式拉开帷幕。
剪刀峰
上百岗尖,不用进入大龙湫景区里面,所以就不用买门票。而是走景区外面的古道,有一条蜿蜒的山路可以从不同的起点通向百岗尖,沿途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著名的剪刀峰,一座拔地而起的岩峰形似剪刀,天然而成,令人叹为观止。
登顶百岗尖可以选择多条路线,包括雁荡四尖穿越。雁荡四尖指的是雁荡山最高的四座山峰,分别是凌云尖、雁湖尖、乌岩尖和百岗尖。除了从大龙湫起步外,也可以从显圣门、雁湖和乱石岗登上百岗尖。
按照原先的计划,我们准备从西侧的乱石岗爬上百岗尖,最后从古道下来,这也是一条反穿路线。然而在穿过一片茂密的丛林时,由于各种因素,最终决定还是从正面的台阶古道起步,直上百岗尖,然后从乱石岗下来,这也是百岗尖众多路线中相对比较休闲但也是非常经典的一条。
行进中,古道两侧发现了许多破土而出的竹笋,三步两步就能看到。如果不是要爬很长的山路,真想挖过来放在背包里带回去慢慢的享受。
从古道上山,首先面对的就是连续的上坡。一路上行,还会出现一大片跌宕起伏的崖壁,虽然这崖壁不是很陡峭,但有的地方也要四肢并用才能爬上去。刚开始以为这就是传说中的乱石岗,结果领队说不是。继续上行有防火带,脚下是黄泥土路,还好天公作美,没有太阳也不下雨,非常凉爽。这样的爬山天气可遇而不可求,队友们都说是因为队长人品的关系。
迎面碰到许多茶农挑着担子,正从古道上晃晃悠悠的下来,担子里装的是早茶,说是叫雁毛尖,这已经是今年的第三批了。古道,茶叶,还有这来来往往的茶农,眼前的情形,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那条著名的茶马古道。
绿色的茶园里,茶农们正在田间忙着活儿,一派丰收在望的景象。
刚采的茶叶,看着特别的新鲜诱人。
不敢过分贪恋茶园的风景,迈开步子朝着目标前进。
回望,群山簇拥,景色怡人。依稀记得上一次来到大龙湫景区是在1993年,岁月更替,时光不再,那时的路已是相当的模糊,眼前的风景已是那么的陌生,留下的只有深深的记忆。
一路上最让人意外的是沿途居然看到了许多的黄精,一片一片的,遍地都是。这东西在大罗山或别的地方,听说很难找到了。可通往百岗尖的路上居然都是这种黄精,只是看叶子,地下的果实还很小。听说黄精是补肾的,许多队友就在现场挖了起来,忙的不亦乐乎。
都说人间四月芳菲尽,可这里的杜鹃才刚刚发芽。
从正面古道登顶百岗尖的路可谓是泾渭分明,首先是台阶步道,接下去是崖壁,然后就是扶摇直上的防火带和山脊。过了一山又一山,总以为前面的山头就是百岗尖了,可走走总是还没到。是啊,假如传说中的乐清第一高峰就这么容易登顶,那胜利的果实来的是不是太容易了。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继续前进吧!
回头望向山的那一边,远处有一座巍然高耸的山峰,领队说是观音峰,从某一个角度看,特别像观音的形象。原来雁荡山除了有观音洞,还有观音峰,真是涨知识了。放眼四周,群山叠嶂之间的观音峰显得特别的出众,引人注目。
站在山脊的防火带上,往东面看,就能看到雷达站,那个山头就是乌岩尖。雁荡山的雷达早有听说,现在属于禁行区,可望而不可及。
迈着坚定的步伐继续向上,领队说再翻过前面的两座山头就是雁荡山的最高峰。
我身边的这位就是本次活动的领队,乐清美女雨中风筝,为了活动的顺利进行,她还带来了一位军师。初识雨中风筝,已是两年前,去年她曾经参加过我组织的徒步穿越大罗山21大水库活动,并走完全程。
雁荡山的景色最突出的就是一个奇字,它奇在流纹岩特有的造型上。这里的山峰千姿百态,栩栩如生,不同的角度都能带给我们不一样的视觉冲击力。
过了防火带,就到了一段形同刀背的山脊上,这时候,往下看就是断崖,底下是几百米深的峡谷,未知的前程总是充满着刺激,这也是户外的乐趣所在。
这段山脊上堆着许多玛尼堆风格的叠石,颇有西域风情。这种叠石之前我在永嘉的南正尖上看到过,虽然没有那边的多,却有着不一样的风景。乐清第一高峰也算是乐清的西藏,触手可及就是蓝天。
中午12点15分,终于登顶百岗尖。海到尽头天作岸,山攀绝顶我为峰。
百岗尖,高1108米,群峰环抱、四谷围之,唯我独尊。登临峰顶,俯瞰群山连绵起伏,风景极佳。举目遥望,数县河山,万里东海,尽收眼底。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此时此刻的心情,没有身临其境是体会不了的。百岗尖顶上有个石碑,一面写着“百岗尖”,一面写着“乐清最高峰”。山尖的风不大,气温非常合适。旅途的劳累使得肚子也开始反抗,于是大家就地坐下来吃饭,再咪点小酒,登顶的喜悦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
百岗尖不仅是雁荡山的最高峰,也是雁荡山最重要的地理分界线。《雁荡山志》这样描述:“百岗尖为雁荡之最高,且为雁荡之最中,形如一笏横斜,东峰较低而西峰昂然突起,其中平凹,南北正向,四谷罗列于下,百二峰环而拱之,皆曾玄也。” 可见百岗尖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离开百岗尖,从乱石岗下山,中间必须要穿过一座突兀高耸的山峰。远远看去,那山峰特别的陡峭,胆小者看了会不寒而栗。其实这样的山峰看过去吓人,而当你走到跟前的时候,要爬上去也不是很难。
越过这座山峰,前面就是乱石岗。
这就是百岗尖著名的乱石岗,足足有几百米,几乎呈垂直状下降。这些石头都不牢固,走在上面必须特别小心,就是从这样的悬崖上踩着乱石下行,特别的刺激。这些乱石应该是长年累月的山体风化、滑坡、落石形成的,也称得上是雁荡山的地质奇观。
临出发前对百岗尖的乱石岗早有耳闻,一直在想像会是什么样子。如今当我们亲身来到了现场,才真正体验到了乱石岗的名副其实。
穿过乱石岗,就到了一个U字形的垭口, 这个垭口堪称本次活动最惊险的点。首先要爬上一段崎岖不平的悬崖,到了顶上,然后再从另一面悬崖爬下来,看着是非常的惊险,但爬起来也是相当的过瘾。幸亏一些岩石上打上了铁质的扶手,增加了安全性。
爬到了这里,许多队友都在感叹这次路线的经典。陡峭的山峰,跌宕不平的乱石坡,惊险刺激的悬崖垭口,再加上登顶乐清第一高峰的成就感,所有的这一切已注定此行不再平凡。
写到这里,特别要点赞一下队友“好运邦敏”和“远方”。在整个爬山过程中,尤其是从百岗尖和乱石岗悬崖下来,两位队友始终捡拾着沿途看到的垃圾塑料瓶,维护着雁荡山的美好环境。户外有风险,我并不提倡爬山过程中任何会增加不安全的行为。但如果只是举手之劳,顺手带走沿途不和谐的风景,还是要积极鼓励的。对于户外活动的公益环保行为,我们一贯以身作则,低调实践,因为保护自然生态是每个人最基本的责任与义务,不会刻意去渲染。
从悬崖垭口下来后,又是一段山脊线。站在这里,可以看到远处的凌云尖和雁湖尖。虽然我们今天只爬了百岗尖,但是已经从各个方向欣赏了雁荡四尖,收获满满。
前方出现一条岔路,继续前行是去雁湖尖,我们今天的任务已经圆满完成,于是就沿着左侧的岔路走,踏上了归程。
下午四点,回到起点。【珍迹留缘】2022 登顶温州12县市最高峰第四站,乐清第一高峰百岗尖,胜利结束。
本次活动轨迹


这周,本准备休息的,但群里呼吁声很高,加上又来了几个新队友,于是再出发。
这段时间似乎跟雨的“缘分”不浅,连续两次爬山都下雨,有点郁闷!这次特意的仔细查询了附近各地天气,寻一个没雨的地方走走。

原先准备的攻略中,位于瑞安陶山的白岩山还没走过,天气预报周日也是多云,就是它了。
周日上午六点半,分别从黄岩、路桥出发,在院桥镇高速口汇合后,赶往瑞安陶山的新殿后。风尘仆仆的赶到起点,再送一车到下山点山坑口的陈府庙后,开始准备登山。
上山至白岩山杨府庙的山路,是一段漫长的石台阶,悲催啊!喜欢爬山的人最讨厌的就是这台阶了,不仅累人还伤膝盖。
沿路石阶两侧布满简易棚,但均是破败不堪,人去楼空。遥想,若是庙会期间,路上香客涌动,两侧店铺林立,何等壮观。
浙江杨府庙较多,大大小小不一而同,但一般均供奉戏文里的杨家将等。而温州瑞安这里的杨府庙却有些不同,虽也姓杨,叫杨府爷,但其人却比杨家将的传说更早,可以追溯至唐朝年间,是一个地方守护神的类型。
杨府爷是温州民间信仰中的地方神,传说是唐太宗甲辰年五月廿四辰时诞生,曰杨精义,居安固县廿八都苌芬西村(瑞安市陶山镇碧山渡头村)。夫人葛氏,得训子十人,名国正、国天、国心、国顺、国猛、国勇、国刚、国强、国龙、国凤,媳十房。
杨精义官至都督大元帅,后隐归故乡碧山,捐家产创松古寺(今碧山禅寺),在松古寺修炼。七子国刚则隐居陶山白岩山修炼。另有两子在朝做官。
杨府爷享寿108岁,与七个儿子拔宅飞升,荣登仙府了。七子国刚也在白岩山修炼成仙了,即为杨府圣王。还在朝的两儿子听闻消息后,也辞职回家修炼,最后也都得道了。
人在白岩山下的村里,抬头仰望崔巍的白岩山,远远的就能看到近山顶悬崖处那座气势恢宏的建筑——白岩山杨府庙。庙宇也与时俱进,都使用了钢筋混泥土的现代筑造手段,门窗也都用上了铝合金。
难以想象,在这没通公路海拔五百多米的山上,仅靠肩挑人抗、骡子驮运等原始运输工具,需要多少的精力和财力,才能在这顶上建造出这样规模的庙宇啊!从中也反映出温州人的有钱和当地宗教信仰的力量。
从山脚踩着宽阔平坦用条石铺就的石阶上行,一步一蹬的不停反复,有些累也有些厌倦。幸亏周边的山色还不错,即使天有些阴沉,但近侧山岗倒也草色入帘青,满目的苍翠欲滴让人轻松不少。大伙儿走走停停,喘着大气说些笑话,也减缓了不少的倦意。
一路石阶似无尽头,但每隔一段路都筑有凉亭供人休息,想得很周到啊!临近杨府庙的时候,突然有队友发现一只巨大的乌龟趴在山尖上。顺着手指的方向眺望,果然对面山顶巨石叠磊成龟状,龟背龟头惟妙惟肖,就似一只正准备渡劫飞升的神龟。
美景就在眼前,象形的巨石就像一针强心剂,瞬间让人满血复活,拖着被台阶折磨得有些沉重的腿,奋勇向上。
走近杨府庙时,天空竟然又淅淅沥沥的下去了雨。我的天,每次爬山都有雨伴随,这不是坑我吗?晕!
雨似乎有些大了,只能在杨府庙里休息调整。透过临崖楼阁的窗户,望着那氤氲清岚的青山、山中星如棋布的嶙峋怪石,还有那缠绵的如烟秋雨,有种“山色空蒙雨亦奇”的美妙感觉。
在庙里躲雨的时候,来自玉环的一批驴友也冒雨上来了。身在他乡相遇,颇感亲切,相谈甚欢。庙祝也非常友好,也对我们这些“吃饱了撑着”的户外爱好者见怪不怪了,很和善的为我们指路。
雨止,赶紧出发,从庙后继续向上攀登。进入后山,我们仿佛来到了世间最美妙的世界了,只见奇峰罗列、怪石林立,满山的石头尽情撒欢,就像来到了一方神秘的石头世界。
这些山石或兀立于巅,浑然天成;或互依互靠,仪态万千;或三两叠磊,雅趣天成;更有绝顶巨石围磊犹如天上城堡;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造化,让人不禁浮想联翩。
走过山中林场房子后面的时候,玉环的朋友往左侧山上欣赏石景去了。因这不在轨迹的行进方向,我以为他们是穿越山脊线,再考虑队友的体能,就没跟着上去欣赏那更多、更奇形怪状的石头。
而当走过这片石海后,心里却有些后悔,太多的美景就这样擦肩而过,真不应该啊!赶紧与伙伴们约着,什么时候再来一趟这里的山脊穿越。
不过还算幸运的是,就在与他们分道扬镳的山口,我们也略微偏离轨迹,登上了右手边山坡上的石林里攀爬腾挪,也收获了不少的石头美景。
这些山里的巨石们,模样很是奇特,总会给人无尽的想象。移形又换影,让人怀疑自己是不是出现了幻觉,这大自然的魔幻之术真的奇妙。
恒河沙数的奇石让人忘却了行路的疲倦、躲雨的烦恼,甚至正当午的饥肠辘辘,惟有兴奋。胆小者穿越在巨石间隙寻觅拍摄好角度,胆大者腾挪于巨石上留个最美的身影,顺便再找个开阔的地方留个集体照,以表纪念。
留恋于这满山满坑的石景,直到转过山背后,才发现快十二点了,方开始休息就餐。在吃饭的时候,这刚离开不久的雨又黏上来了,让人有些无奈。转而自我慰藉,或许丝丝细雨,婆娑更缠绵。
饭后,继续行路,大片的石景渐渐远去,我们则进入了林区小径。走着走着,玩心十足的雨又消失了。而挺拔高大的树木林间,偶尔也露出些峥嵘的巨石来。
行至去福泉观与滴水岩的岔路口时,被右侧山坡上的一处石林所诱惑,想登顶一览之。奈何路迹全无,只能在密集的林间硬穿。至岩下时,却发现此段岩壁圆润光滑,无法攀缘。时间有限,只能悻悻而归。
下到福泉观。这是道教中的第二十八福地,传说是陶弘景的修炼隐居之所。由于急着下山,只是穿庙而过。回到家后,想起曾经寻访过的那些洞天福地,才发觉自己似乎又错失了什么,有些遗憾!
知识链接:中国道教的洞天福地
福泉观位于瑞安市的陶山之上,为南朝时期道教上清宗师陶弘景隐修此地,修订《真诰》,后被尊为陶山,列为道教七十二福地之一。
福泉山为陶弘景最主要的隐修处,大历年间,唐代宗将陶山寺创建为道观,《桓真人升仙记》中载陶弘景炼丹于永嘉陶山之巅,陶山是贞白先生修药处。
下山,又是那烦人的漫长石阶,幸亏一路山色仍然怡人,石也仍然俏趣。
到达停车的陈府庙时,也近四点了。11公里的路程,近六小时的徒步,很惬意。虽有顽皮之雨不时黏人,但这座巍峨俊俏的青山、这片仪态万千的石海,让人觉得不虚此行。
六点回到黄岩院桥,继续“腐败”大业。
——烟灰钢写于2018.10.22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