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满满!这条龙江自驾线路,囊括醉美北国好风光 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食品工业铺就强县富民路
龙头新闻讯 日前,黑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以“龙江金秋·多彩油画”为主题,推出10条精品自驾游线路。今日,将详细解析“北国风光大道”自驾游线路的特色资源、行程安排与美食购物体验。

你心目中的“北方”是怎生模样?
严寒,雪花,冰雕,饺子,铁锅炖,烤串……也许是脑海中最先冒出来的与“北方”有关的关键词。
然而,以上这些元素,黑龙江不仅统统都有最极致的版本,还有莽莽大森林、壮阔大湿地、神奇火山地质、浓浓俄式风情、巍巍中华大粮仓、美丽极光等无与伦比的“北国好风光”。
“北国风光大道”自驾游线路,从冰城夏都哈尔滨到神州北极漠河,行程1500多公里,撷取龙江旅游“玉盘”之上最有代表性的“珠玉”,为你呈现最“地道”的黑龙江。

线路安排:
哈尔滨—大庆—杜尔伯特—林甸—齐齐哈尔—五大连池风景区—加格达奇—漠河
行程体验:
首站哈尔滨,是黑龙江的省会,以冰雪闻名于世界,实则是一个四季皆可出发的城市:春有丁香夏避暑,秋有五花冬赏冰雪。
在被誉为“东方小巴黎”的哈尔滨,穿梭在中央大街、道外中华巴洛克建筑群、圣·索菲亚教堂等建筑之间,是解锁这座城市欧陆文化的“密码”。在“世界音乐之都” 的哈尔滨,去往哈尔滨大剧院、哈尔滨音乐厅听一曲交响乐、看一场芭蕾舞演出,感受东西方文化在此融汇的浪漫。

一路向北,第二站来到大庆。你会发现,大庆不止是一座油城,更是一座“百湖之城”。上天如此眷顾这片土地,赐予这里珍贵的石油与丰厚的水草,湿地、草原遍布,更有珍稀的地热资源。
大庆石油科技馆、铁人王进喜纪念馆是可体验大庆独有的石油工业文化,龙凤湿地、杜尔伯特的草原都是一望无际的心旷神怡,“温泉之乡”林甸的天然温泉让人流连。
与大庆接壤的齐齐哈尔,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湿地精灵——丹顶鹤已经“恭候多时”。在这片世界最大的芦苇湿地乐园中,占据全球五分之一的丹顶鹤快乐翱翔,更创造了世界唯一的“雪地飞鹤”的奇迹,因此齐齐哈尔又被称为“鹤乡”。
第六站,让我们走进世界地质公园——五大连池风景区。这里14座新老期火山群峰耸立,5个溪水相连的串珠状火山堰塞湖,是上天的又一杰作,又被誉为“天然火山博物馆”和“打开的火山教科书”。
接下来的行程,我们将在大兴安岭的原始密林中渡过。加格达奇北山森林公园浓缩了大兴安岭地区的优质森林资源的一个缩影,穿越铁道兵纪念碑、森林氧吧、绿月桥等景观,拾阶而上登高望远,尽可以鸟瞰城市全貌,是快速了解大兴安岭独特的地理的网红打卡地。
此次行程的最后一站,位于大兴安岭的深处、中国的最北端——神州北极漠河,这里汇聚了中国最北人家、最北哨所,最北邮局……等一众“最北打卡点”。
重点推荐景区:
1.哈尔滨中央大街
中央大街,是哈尔滨现代城市历史的缩影,记录了中东铁路建成后的深远影响。
中央大街上和欧洲街道一样的面包石,是铺在地上的“五线谱”,中央大街两侧的建筑则是一曲凝固的欧陆风情乐章。更令人啧啧称奇的是每一幢华丽的建筑背后,都有一段百年传奇:马迭尔宾馆曾是远东最摩登的旅馆,多少历史风云人物曾在此下榻,原松浦洋行的中央大街120号的巴洛克建筑,令人叹为观止……
2.大庆北国温泉
大庆北国温泉坐落于有着“中国温泉之乡”和“世界温泉养生基地”美誉的大庆市林甸县,国内特大型中低温地热田赋予这里独一无二的天然温泉体验。景区内有“室内温泉区”、“水上动感娱乐区”、“森林静泡药浴区”、“心灵养护区”等九大板块,共83个温泉池,是东北三省开发建设面积最大娱乐性最强的寒地露天温泉度假休闲基地。
3.齐齐哈尔龙沙动植物园
龙沙动植物园是东北地区最大的动植物园,园内居住着来自五大洲的各色珍稀动物,以及120多种珍贵植物。园内设有德州农场、非洲、澳亚世界、灵长雨林、奇幻生态科普馆、北美大草原、表演场等20多处场馆,是一个具有北方特色的动物主题公园。
4.大兴安岭漠河北极村
漠河北极村位于祖国金鸡之冠,是全国唯一可以观赏北极光和极昼极夜的地方。良好的自然生态、神秘的天象,为北极村披上了一层浪漫的色彩。这里拥有最北邮局等一系列最北打卡点,是体验极北文化的最佳选择。
美食推荐:
“北国风光大道”不仅囊括了最具黑龙江特色的风光美景,还是一幅“舌尖上的黑龙江”美食地图:
在中央大街,必须品尝一顿地道的俄式西餐,吃一根马迭尔冰棍方才算来过;
在大庆,从石油会战年代传承下来的烹饪方式——坑烤,是别处没有的特色美食,花上好几个小时将食物放入地坑中熏烤,将龙江人实在的性格特征勾勒无疑;
齐齐哈尔烤肉,已是家喻户晓的网红美食,地处北纬47°黄金牧场产出的优质新鲜肉类配上秘制调味料,让你的味蕾记住一座城;
五大连池矿泉豆腐、矿泉鱼,得益于“世界三大冷泉之一”的五大连池矿泉水,水质清新,做出的菜品也格外清香;
在漠河北极村的木刻楞农家乐,吃一顿热乎乎的杀猪菜、小鸡炖蘑菇,为此行画上一个温暖的句号。
购物推荐:
哈尔滨红肠、秋林格瓦斯、大列巴面包、大庆绿色食品、扎龙湿地原创旅游纪念品、五大连池风景区原创文创纪念品、大兴安岭山货。
(图片由黑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提供)
来源:龙头新闻

激情四射的那达慕大会。

和牛繁育成为多元牧业发展“生力军”。

黑龙江九阳豆业有限公司豆粉包装车间。
具有民族风情的蒙古包。
冬捕现场。
美丽中国建设的“龙江样本”杜尔伯特生态画卷。
德力格尔工业园区鸟瞰。
省“百大”项目黑龙江伊品新材料有限公司年产20万吨生物基尼龙盐项目建设现场。
黑龙江日报9月2日讯 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是我省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县。近年来,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大庆市委决策部署,紧盯食品工业强县目标,紧扣脱贫攻坚主题,全县上下撸起袖子加油干,扑下身子抓落实,顺利实现省贫县摘帽退出,有效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今年上半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实现38.8亿元,增长13.1%,增速位列大庆市各县区第一名;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52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6.5亿元,增长7.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7307万元,增长7%;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分别达11496元、6105元,分别增长6%和7.1%。
项目高歌猛进写实“工业立县”
进入8月,黑龙江伊品新材料有限公司20万吨生物基尼龙盐项目施工进入白热化阶段。工人们早来晚走、你来我往,各种施工车辆轰鸣不止、穿梭不停,构成一幅大干快上抢工期的喜人画面。
生物基尼龙盐项目是宁夏伊品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中科院合作取得的突破性成果,填补了国内国际空白,摆脱了国外行业巨头对生产原料的垄断,对我国大宗氨基酸产品突破技术瓶颈、破解行业发展困局具有示范意义。该项目计划投资33亿元,被纳入2019年省“百大”产业项目,堪称杜尔伯特“工业立县”战略的“写实版”。
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是传统牧业县,近年跻身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上世纪80年代末,全县仅有工业企业9家。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进入新世纪,杜尔伯特突破思维桎梏,发挥得天独厚的牧业优势,引进全国乳业龙头企业伊利集团,就此翻开工业发展的新篇章。
2003年,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县委县政府为构建工业经济新格局,规划建设了德力戈尔工业园区。伊利集团率先“落户”,一鼓作气建设了六期工程,累计投资21.8亿元,建成亚洲最大的婴幼儿配方奶粉生产基地。截至目前,园区有工业企业37家,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0亿元,2019年,成功与国家级经开区——大庆经济技术开发区签订合作协议,成立大庆经开区德力戈尔产业园。
2017年12月,县委明确提出实施工业立县战略,着力建设食品工业强县。一批潜力大、前景优的食品加工项目相继落地。中国生物发酵行业前三甲企业伊品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玉米深加工项目一期已实现满负荷运行,投资33亿元的二期年产20万吨生物基尼龙盐项目正在紧张建设,两期达产后,年销售额将达70亿元,年上缴税金4亿元以上,可安置2000余人就业。已投产运营的九阳大豆深加工项目总投资3.2亿元,综合设计产能3万吨,引进国际先进设备和工艺,日可消化大豆30吨,日产豆浆粉40吨。按现有生产能力计算,今年销售额可达亿元。
如今,杜尔伯特已形成畜产品加工、农副产品加工、化工建材加工、装备制造、新能源开发、食品饮品加工等9类产业体系“九柱顶梁”。
今年上半年,全县37家规上工业实现产值27.4亿元,同比增长49.9%;实现增加值4.4亿元,同比增长40.3%,工业经济发展全市名列前茅。新建续建投资千万元以上工业项目12个,总投资54.45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1.1亿元。伊品新材料公司20万吨生物基尼龙盐、伊品能源公司热电二期项目等4个市级“百大”项目已开工建设,8个投资千万元以上县级项目有5个开工。
办好大事实事增强民生福祉
“今天是个好日子,心想的事儿都能成……”自从家里有了室内标准化卫生间,胡吉吐莫镇东吐莫村村民张树和家中不时有欢快的歌声飞出。
近年来,杜尔伯特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积极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2018年,作为试点村之一的东吐莫村率先实行农村改厕工程,当年改厕239户,目前已全部投用。今年,全县计划在连环湖镇、敖林西伯乡的5个行政村改厕1065户。近年来,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县委县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路,倾心倾力办好各项民生实事。启动农村厕所、垃圾、能源、菜园、污水“五项革命”,民生事业翻开新篇章。
作为省级贫困县,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找准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契合点,突出“两不愁三保障”“三通三有”“三率一度”等目标任务,一项政策一项政策地落,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抓,一件事一件事地干,一户一户地扶,凝心聚力打响脱贫摘帽攻坚战。
确定扶贫产业项目与贫困群众的收益分配模式,不断建立完善扶贫产业项目带贫益贫长效机制,发挥扶贫产业项目全面可持续的带动增收作用。新建续建产业项目16个。投入资金200万元,在克尔台乡前伍代村发展和牛养殖项目,增加贫困户收入,壮大村集体经济。截至目前,全县发展庭院经济2268户,占建档立卡贫困户总数的60.7%,养殖鸡、鹅等13万余只,猪、羊、牛等6000余头,种植谷子、玉米等1300余亩。
2018年9月29日,省政府正式批复同意,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脱贫摘帽。
守护绿水青山筑起“金山银山”
几场秋雨过后,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林肇路沿线树林里,松伞、油蘑、灰顶蘑等名目繁多的食用菌破土而出,给周边农民带来不小的“外财”。这正是十几年来杜尔伯特人埋头植树造林、悉心管护生态收获的“红利”。
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地处科尔沁沙地边缘,是全国90个完整沙区县之一,也是我省西部严重风沙干旱区、国家防沙治沙重点县。昔日“西北风口”风沙肆虐,沟壑纵横,放眼望去一片苍凉,没有一点生命之象。进入新世纪,杜尔伯特人风沙碱兼治、林草水并举,十几年战天斗地,筑起一道林木葱茏、绿草如茵的生态屏障, “西北风口”成为历史名词。厚植生态理念,在全省率先实施草原全面禁牧和生态审计,积极探索生态文明法治化。目前已率先跻身百万亩沙地人工林。“过去这个地方没有一棵树。一场大风吹过,脸盆大小的裸露土地就会被吹大十几倍,长年累月就成了沙丘。现在,满眼都是绿色。”亲历生态巨变,新店林场护林队长王建国有感而言。新店林场是杜尔伯特人用几十年时间栽植的“绿海”,有林面积14.6万亩,其中樟子松5.4万亩,是我省西部最大的人工沙地樟子松林。
森林覆盖率、村屯绿化率分别达13.6%、100%,年空气环境优良天数达到335天……杜尔伯特先后收获全国防沙治沙先进县、全国造林绿化先进县、全国水土流失治理工作先进县、生态环境湿地保护最佳范例奖、“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30年突出贡献单位、“母亲河”奖、国家生态示范区、国家级生态县等金杯银杯。百姓收获“生态红利”,种植业、畜牧业、渔业、旅游业风生水起,知名企业纷纷投资建厂。
抓牢基础产业铺开富民新路
盛夏时节,他拉哈镇白显军的蟹稻共作水田里,水稻长势喜人。连续三年尝到甜头,老白还带动周边11户农户发展蟹稻。一水两用,一地双收,这几年越发“时髦”的这种田间共作模式,为农民搭建了致富桥,也为水产业的发展“嫁接”了新思维。
杜尔伯特渔业经济历史悠久,资源优势得天独厚。水域面积205万亩,可养鱼水面达154万亩,占全省可养鱼水面25%以上。2016年初,县委县政府提出,力争用五年时间,将水产业打造成又一支柱产业,建成全省淡水产品物流集散中心。水产业“大会战”就此打响。2016年至2018年,水产品产量由3.34万吨增加到4.3万吨,产值从3.6亿元上升至7.2亿元,整整翻了一倍。
今年全县累计投放苗种500万斤,投入资金达4300万元。全县名特优水产品投放面积达到100万亩,其中,鳜鱼投放200万尾,大银鱼受精卵50亿粒,扣蟹苗种200万斤。全县现有年加工能力在50吨以上的水产品加工企业10家,上半年加工水产品1380吨,产值实现5520万元。建立河蟹销售网店11家,价格为线下销售的3—5倍。上半年,全县水产品产量实现2.78万吨,实现产值5.7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13%和12.94%。
大力发展民风民俗特色游。嘎日迪景区、阿木塔蒙古风情岛、连环湖温泉景区、银沙湾景区等一大批景区风生水起,温泉养生游、草原风光游、民俗特色游等进一步叫响杜尔伯特旅游品牌。升级伊利乳业旅游观光长廊、完善打造工业旅游示范点,更新完善吉禾民族赛马场内部设施,稳步推进胡吉吐莫镇东吐莫村民俗风情一条街,浓墨重彩彰显民俗旅游“底色”。今年上半年,全县累计接待游客124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8.3%和4.9%。
坚持畜牧业多元化发展方向,通过积极引导、优化服务、兑现政策等措施,全面推进奶牛业向规模集约、质效并重转变。截至今年6月末,全县存栏奶牛7.59万头,运营奶牛规模牧场36座,牧场存栏奶牛2.13万头、平均单产达8.5吨,日交售商品奶270吨。全县累计有6255户农户15059头和牛参与繁改,其中,新增和牛繁改户1761户,新增繁改和牛5819头,新生和牛犊牛3235头,销售和牛犊牛1697头,每头纯收益4000元至5000元。
以谷实农牧集团为牵动,继续推广“公司+家庭农场”养殖模式。本地生猪养殖场和个人养殖大户合作,对猪苗、饲料、猪舍环境、饲养技术、销售等环节实行全程管理。谷实集团已建设生猪养殖场4处,现存栏可繁母猪8600头、种用公猪300头,繁育商品仔猪25160头,出栏育肥猪26990头。
围绕畜牧业供给侧改革,通过优良品种推广、强化技术服务,全力提升多元牧业发展水平。累计建设1000只以上规模肉羊养殖场14处,肉羊存栏39.21万只。发展规范化狐貉规模养殖场35处。引进纯种扬州种鹅2万只,全县鹅鸭饲养量达86万只。
文化育民惠民百姓唱响“幸福谣”
夏末秋初,天高气爽。在即将收获的时节里,第二十五届那达慕大会在杜尔伯特百姓的翘首期盼中盛大开幕。作为蒙古族传统体育盛会,如今的那达慕已不仅是展示蒙古族传统游艺的舞台,更是蒙古民族文化的符号。
杜尔伯特历史悠久,文化遗产丰富多彩、源远流长,彰显草原文化的特色和博大精深。近年来,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不断强化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力度,截至目前,全县有15类项目已列入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蒙古族四胡音乐》一项为国家级代表性项目;《蒙古族那达慕大会》《蒙古族草原赛马》《蒙古族婚俗》等六项为省级代表性项目;《蒙古族搏克》《蒙古族安代舞》《马头琴音乐》等八项为市级代表项目;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1人,各级各类项目传承人近千人。今年先后组织“吉祥草原幸福家园”社区迎新春文艺演出、“鼓舞新时代乐歌润草原”职工春节晚会等群众性文化活动20余场次,直接参与活动的群众8000人次,观众3万余人次。依托11个乡镇文化站、4个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等公共文化阵地,面向基层开展“红色文艺轻骑兵”送欢笑到基层活动。组织公益演出30余场次,为群众送去民族特色鲜明的安代舞、马头琴及四胡演奏、蒙古族民歌演唱、传统戏曲等文艺演出,以及书法美术创作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
文化活动蓬勃发展,基础设施持续完善。截至目前,全县城乡广场公园总面积达50余万平方米;全县村级文化体育广场达130余处,总面积27万余平方米,在全省率先实现行政村文体广场全覆盖。79个行政村村村都有文化活动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