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高气爽,窝在家里做几道南通特色菜,暖暖胃吧 文化产业周刊·新观察 | 江苏特色文化知多少


来源:江苏微旅游

秋高气爽

不如窝在家里动手做几道南通菜吧

雨天,暖暖胃啊


梭子蟹

伏季休渔期结束,南通各港口的渔船浩浩荡荡奔向海洋,出海捕获,这一季的新鲜海产梭子蟹当属头位。

秋高气爽,窝在家里做几道南通特色菜,暖暖胃吧


梭子蟹个头大,壳坚硬,但肉质却非常饱满细嫩,膏脂丰腴,味道格外鲜美,尤其是两个蟹钳子上的肉,呈丝状味鲜甜。最常见的梭子蟹吃法一般是清蒸或者葱姜焖炒,清蒸能最大程度保持蟹肉的鲜嫩,葱姜焖过的梭子蟹则咸香分明,口感层次丰富。

秋高气爽,窝在家里做几道南通特色菜,暖暖胃吧


黄鱼

黄鱼重在一个“鲜”字,尤其是吕四的小黄鱼,名满江海,近日“吕四小黄鱼”和“吕四鲳鱼”一起获得国家地理标志商标,品牌影响力杠杠滴!

秋高气爽,窝在家里做几道南通特色菜,暖暖胃吧


吕四渔场自然地理环境独特且优越,故而这个港口所出产的吕四小黄鱼拥有品质和口感双重优势。吕四小黄鱼体长而扁侧,体表有光泽,呈金黄色,鱼肉很有弹性,而且富含蛋白质、钙,以及钾、磷等有利于人体的微量元素,非常营养丰富。


蒜蓉粉丝蛏子

蒜蓉粉丝最常见的拍档是扇贝,但南通人却尝试着把扇贝换成了蛏子,收获了意料之外的舌尖上的惊艳。


柔软有韧性的粉丝上铺了一层厚厚的蒜汁,入锅清蒸,在热气的作用下,蒜汁满溢,蛏子饱满的汁水浸润着粉丝,趁热将蛏子肉和粉丝一齐放入嘴里,丰腴的蛏子肉裹挟着汤汁在口腔中爆裂,又香又鲜。


毛豆炒蘘荷

蘘(ráng)荷是一种野生蔬菜,从周朝开始就已有食用记录,这种古代的味道在南通被完整地保留了下来。蘘荷属多年生的草本植物,含有多种氨基酸、蛋白质和丰富的纤维素,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但蘘荷吃起来微微有些清苦。


南通人吃蘘荷,喜欢凉拌或者与毛豆一起炒。毛豆有一种鲜甜的味道,正好中和了蘘荷的苦味,夏天吃这道菜,更是觉得开胃爽口。如今下原蘘荷也是“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


最后,记得要光盘哦!

亲们,最近公众号改变了推送规则,不再是按照时间先后推送文章。如果您没有把我们设为星标或经常点“在看”,可能再也看不到我们的推送了。为了不与大家失联,请随手点“在看”,并将我们星标哦!谢谢大家!


本文来源:南通旅游。图片来源:@寒残一叶、@喻添旧、@-铅笔小鑫、@river-2014大河、@金陵蚊子包、@燕遇良人。如遇到1、分享内容侵犯您的版权;2、所标来源非第一原创;

文化产业周刊·新观察 | 江苏特色文化知多少

在4月20日召开的全省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会上,通过了《沿海特色文化产业集聚区建设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依托南通、盐城、连云港等沿海地区的自然环境优势、历史文化底蕴和产业发展基础,推动文化产业特色化、规模化、集群化、高端化、融合化、国际化发展,打造江苏文化产业发展新增长极。并提出,到2025年,沿海三市文化产业发展特色和优势进一步彰显,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更加健全,南通创建国际版权产业示范区,盐城打造国家滨海湿地特色旅游城市,连云港建成山海文化创意名城,沿海三市文化产业增加值总量达1500亿元,沿海地区基本建成国内知名的文化装备制造基地、工艺美术生产基地、数字文化产业基地、滨海生态旅游目的地,成为具有较强影响力、辐射力的特色文化产业集聚区。

《方案》特别提出打响城市文化品牌和构建滨海魅力镇村带的意见。提出彰显南通江海文化、民族工商业文化,盐城红色文化、海盐文化,连云港西游文化、山海文化等特色文化标识,深入挖掘渔盐文化、围垦文化、航海文化、海防文化、海洋民俗文化、海洋饮食文化等具有江苏地域特色的海洋文化,推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重点打造南通濠河风光带、盐城盐镇水街、连云港老新浦风情街、连云港老街等一批融入地方文化元素的特色街区。

统筹优化沿海特色小镇空间布局,做优“一镇一品”“一村一品”,培育扮靓大丰荷兰花海小镇、连云港连岛海滨风情小镇、东海水晶小镇、如东栟茶古镇等一批极具滨海风情的特色小镇。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传统村落、历史建筑和传统建筑组群、传统街巷等特色资源,合理布局沿海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挖掘打造南通海安李堡镇丁所村、盐城东台时堰镇陶庄村、连云港连云区高公岛街道黄窝村等一批特色鲜明的新型滨海特色村落。

文化产业周刊·新观察 | 江苏特色文化知多少文化产业周刊·新观察 | 江苏特色文化知多少